关于排水限压法
coc_23372829
2024年06月21日 14:39:06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结构杂谈

|

作者:温盯

Edward Henry Potthast 参考资料:《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   一、规范条文   7.4.3、 (方式选用) 排水限压方式宜根据场地水文地质和限压设计要求确定,并 应建立完整的汇集与排出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   7.4.4、 (排水方式) 地下水具备自行排泄条件的工程宜采用盲沟、排泄沟等自流排水限压;不具备自行排泄条件时,可采用盲沟、集水井、降水井等抽排水限压。


Edward Henry Potthast

参考资料:《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  

一、规范条文  

7.4.3、 (方式选用) 排水限压方式宜根据场地水文地质和限压设计要求确定,并 应建立完整的汇集与排出系统和自动监控系统。  

7.4.4、 (排水方式) 地下水具备自行排泄条件的工程宜采用盲沟、排泄沟等自流排水限压;不具备自行排泄条件时,可采用盲沟、集水井、降水井等抽排水限压。

7.4.5、   (设计规定) 排水限压法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滤水层、导水层宜采用水平铺设土工布叠合层或满铺一定厚度的砂砾石层、聚乙烯格网等,其顶面应设置防止底板混凝土浇灌时浆液渗入的隔离膜;
2、滤水层、导水层的下部和外侧或之间应设置包括室外盲沟或盲管、集水井、集水坑及释放口等积水系统,并宜与地面或内部排水系统配合使用;
3、出水系统应能有效疏排积水系统中的集水,并引流到集水井或集水坑;

4、应设置水压监测与预警系统,并设置一定数量的长期维护检修设施。

7.4.6、 (汇水和排出设施) 汇水和排出设施的位置、数量和截面尺寸应根据地形条件、降雨强度及历时、汇水面积及流量、土体内汇集水量等经计算确定;排出口高程低于洪水或潮水位时应采取防倒灌措施。

7.4.7、 (抽排地下水限压要求) 采用抽排地下水限压时,集水井、降水井布设及深度应根据控制水位、降低承压水头等要求经计算分析确定,并应配置可实时监控地下水水位的设施。

7.4.8、 (观测井) 不同含水层中的减压井、排水井应单独设置,并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地下结构外侧同一含水层中观测井间距宜为30m~50m,地下结构内部观测井数量宜为同类型井总数的5%~10%。

7.4.9、   (地面排水系统) 地面排水系统包括疏排地表水、防止和减少地表水下渗等措施。地面排水设施宜与场地永久性截排水系统联合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地表水、地下水和施工用水等的排放要求,并应根据汇水面积、降雨强度及历时、径流方向等进行整体规划和布置;
2、汇水区内外的截水、排水系统宜分开布置,自成体系;
3、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出水口的位置及高程等应结合地形及天然水系条件布设;
4、设施结构应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及养护维修;

5、应采取防止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和冻结等措施。

7.4.10、   (地下排水系统) 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渗排水沟、盲沟和集水井等设施。设施的类型、位置、形式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形成汇集、流径和排出等完整的排水体系。
2、应与地面排水设施相配合,设置在地下水水位以上时应采取防止渗漏措施。
3、沟顶面不得低于现状地下水水位,在寒冷地区不得小于当地最小冻结深度。
4、集水井宜均匀布设,并宜选择多型号水泵混合抽排水方式。
5、弱透水层中地下水量或汇水面积较小时,盲沟排水应具有渗水功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计成自流排水型,不具备自流条件时应与排水措施联合使用;

2)地下结构四周设置截水盲沟时,应设置主次结合的导水盲沟;

3)当地下结构底板下设置有透水垫层时,可与透水垫层联合使用。

6、盲沟侧璧渗水孔直径宜为75mm~150mm,仰角不宜小于6°,宜梅花形排列,渗水段宜包裹1层~2层防止渗水孔堵塞的无纺土工布。

7.4.11、   (底板下连通系统) 地下结构底板下宜设置滤水层、汇水层及集水管,并形成有效连通系统(图7.4.11-1、图7.4.11-2)。

1-结构底板;2-膨润土防水层;3-双向配筋垫层;  
4-压实粒径5mm~15mm碎石层;5-连续过滤土工布;  

6-未被扰动的地基土;7-多孔排水管  

二、条文说明  
7.4.3、排水限压法可分为自动减压和机械排泄减压方式。前者为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设置的排水通道自行排泄,后者则需要启动相应的设备抽排。目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建筑基底静水压力控制技术”等属于此类方法,有些省市如上海、山东等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虽然实现排水限压的方式不同,但原理上都属于排水限压法。

目前工程界对此类抗浮措施存在耐久性的质疑,在选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因为短期投入少而忽略了长期维修或维护费用。  

7.4.4、本条中的“自行排水条件”主要包括场地地势高差、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坡降以及既有自行排泄口的情况。

三、总结  

排水限压法的系统设置要求较多且较复杂,施工质量保障也是难点,后期维护保障系统可用存在不确定性,长期可靠性仍需要更多的工程验证。工程中是否采用,应结合全生命周期的维护费用、失效后果及损失综合考虑。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