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桥, 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与骡马市大街东西相接、 南新华街与虎坊路南北相通的十字路口附近, 是老宣武的核心区域。 虎坊桥原为桥名,后演变为街名。 据清朝程穆衡《箕城杂缀》记载: “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 由此可知, 在明朝,这里是养虎的地方,
虎坊桥,
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与骡马市大街东西相接、
南新华街与虎坊路南北相通的十字路口附近,
是老宣武的核心区域。
虎坊桥原为桥名,后演变为街名。
据清朝程穆衡《箕城杂缀》记载:
“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
由此可知, 在明朝,这里是养虎的地方,
还有大铁门,防止老虎逃跑。
而“桥”的由来,
在明清时期,有条由北向南流的沟渠,
经过京华印书局西侧一直向南,
通到先农坛的苇塘之中。
虎 坊桥就是在这条沟渠上修建的石桥,
位置大概在今天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侧。
北京工人俱乐部
工人俱乐部,
我天天见,天天从门前路过, 太熟悉了。
俱乐部于1956年1月建成并开放,
曾接待过国际及国内许多文化艺术团体的大型演出活动,
《沙家浜》、《杜鹃山》、《白毛女》等
著名现代剧目也在此排练和公演。
对于60、70、80后的北京孩子而言,
工人俱乐部是看电影的好去处;
对于外国友人来说,
是他们逛完故宫、长城后看杂技的地方。
旅游旺季,工人俱乐部正门前的停车场会堆满大巴车,
每天回家都会在车前车后辗转腾挪,
路面上的砖石被大巴车碾压的裂痕斑斑。
京华印书局
位于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北角,
因其外形酷似航船,俗称“船楼”。
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创办的强学会书局官营印刷机构, 于1884年组建。
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 改名为京华印书局。
1954年5月公私合营,
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厂,
属国家出版总署领导,
再后来改称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 ,
划归中国书店管理。
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雅号阅微草堂,
位于虎坊桥十字路口东北角,
至今已经有240多年了。
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
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
前后共计62年。
自《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后,
让纪晓岚的大名家喻户晓。
之前名声不显的故居并不被游人所知。
据小编所知:
2000年年初,两广路要拓宽,
故居"计划也在拆除之例"后,
经近十位专家、学者慷慨挥毫上书市政府,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最终形成了纪晓岚故居景点。
由于纪晓岚故居的产权归属晋阳饭庄,
故仍由晋阳饭庄管理。
晋阳饭店
晋阳饭庄始建于1959年,
至今老店生意火爆。
其中最负盛誉的名菜是香酥鸭。
这是一道是由晋阳饭店厨师们经过多年研制,
完全有别于北京烤鸭的一道菜肴。
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深受顾客青睐,且在社会上屡屡获奖。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m eng_1979 )
“给孤寺”与“第一舞台”
早先, 在珠市口西大街有公共汽车站叫“给孤寺”,
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
先说给孤寺的念法,在此可不能“望文生音”;
正确的读法为——机古四儿,
“给”是念供给的(ji)音。
给孤寺位于今珠市口西大街路北,
纪晓岚故居东200米, 惠中饭店的对面路北。
相传,给孤寺在唐贞观年间(公元7世纪中)建立。
明代称寄骨寺。
清顺治(十六世纪中叶)时重建,称“万善给孤寺”。
进入民国,
“给孤寺”建起第一舞台剧场,
“第一舞台”,这是一座有别于老式茶园,
能容纳2000人的新式大剧场,还有转台;
当年杨小楼、梅兰芳、九阵风、
余叔岩、尚小云、小振亭等京剧名角
一起联合赈灾义演在给孤寺第一舞台。
杨小楼先生还在给孤寺“第一舞台”曾演出过《霸王别姬》。
可惜1937年11月,一场大火,“第一舞台”被彻底焚毁。
虎坊路百货商场
虎坊路百货商场成立于1959年,
位于虎坊桥南的北纬路81号,
是一家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的综合性百货商场。
小时候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在这里买。
蛤蜊油、暖水瓶、搪瓷脸盆还有回力鞋,
结实耐用的老国货,只要您想买,
在“虎百”都能淘换到。
虎坊桥人才市场
成立于1993年的虎坊桥人才市场,
其前身为宣武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运营初期,能为技工、销售、导购、
后勤、家政等专业人才提供相应就业岗位。
等到了2016年,人才市场搬迁至赵公口。
虎坊桥美食
历史积淀厚重的虎坊桥,
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存在感也不低,
这还得益于美食网站上总在榜上的这几家小馆。
炙子烤肉一条街——腊竹胡同
腊竹胡同位于工人俱乐部正对面,
小时候逛这里觉得安静平常,
也不知从何时起,
这条胡同里开起了一家接着一家的炙子烤肉店。
烤肉刘
这应该是腊竹胡同里名气最大的炙子烤肉店了,
店面也分好几处。
腌制好的牛羊肉在炙子上呲呲作响,
爆出的香味儿魅惑味蕾。
记得过去,
“鱼雷”式啤酒是烤肉刘的特色。
京天红酒家
那会儿还没搬家的京天红,
紧邻湖广会馆,挨着工人俱乐部,
无论冬夏正门前总是会有一纵长队等待买炸糕。
京天红的炸糕面皮金黄,
豆沙馅儿实在, 透着一股子桂花香气,
对得起排长队的顾客。
张记酱牛肉
位于京华印书局北侧,
这家店的酱肉味道没得说,
小的时候最喜欢早上
来这里吃一套烧饼加肉再带碗羊杂汤了。
如今的虎坊桥,
很多胡同已经拆迁或整改,
拔地而起了很多新型小区, 面貌和过去已大不同。
不过这里流淌着的京味儿文化、宣南文化血脉,
从没有中断过。
像湖广会馆、北京戏曲博物馆、清华池、
前门建国饭店、中央芭蕾舞团、华北戏院、
唯一“国字号”百年老饭店——东方饭店、
李记白水羊头、23路总站
太丰惠中大厦、“猪市口”(珠市口)趣闻与传说、
凯琳卤煮 等等等等……
要说的要讲的几天几夜也聊不完。
本文综合网络,侵删!
虎坊桥,
位于珠市口西大街与骡马市大街东西相接、
南新华街与虎坊路南北相通的十字路口附近,
是老宣武的核心区域。
虎坊桥原为桥名,后演变为街名。
据清朝程穆衡《箕城杂缀》记载:
“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
由此可知, 在明朝,这里是养虎的地方,
还有大铁门,防止老虎逃跑。
而“桥”的由来,
在明清时期,有条由北向南流的沟渠,
经过京华印书局西侧一直向南,
通到先农坛的苇塘之中。
虎 坊桥就是在这条沟渠上修建的石桥,
位置大概在今天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侧。
工人俱乐部,
我天天见,天天从门前路过, 太熟悉了。
俱乐部于1956年1月建成并开放,
曾接待过国际及国内许多文化艺术团体的大型演出活动,
《沙家浜》、《杜鹃山》、《白毛女》等
著名现代剧目也在此排练和公演。
对于60、70、80后的北京孩子而言,
工人俱乐部是看电影的好去处;
对于外国友人来说,
是他们逛完故宫、长城后看杂技的地方。
旅游旺季,工人俱乐部正门前的停车场会堆满大巴车,
每天回家都会在车前车后辗转腾挪,
路面上的砖石被大巴车碾压的裂痕斑斑。
位于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北角,
因其外形酷似航船,俗称“船楼”。
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创办的强学会书局官营印刷机构, 于1884年组建。
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 改名为京华印书局。
1954年5月公私合营,
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厂,
属国家出版总署领导,
再后来改称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 ,
划归中国书店管理。
纪晓岚故居,雅号阅微草堂,
位于虎坊桥十字路口东北角,
至今已经有240多年了。
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
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
前后共计62年。
自《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后,
让纪晓岚的大名家喻户晓。
之前名声不显的故居并不被游人所知。
据小编所知:
2000年年初,两广路要拓宽,
故居"计划也在拆除之例"后,
经近十位专家、学者慷慨挥毫上书市政府,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最终形成了纪晓岚故居景点。
由于纪晓岚故居的产权归属晋阳饭庄,
故仍由晋阳饭庄管理。
晋阳饭庄始建于1959年,
至今老店生意火爆。
其中最负盛誉的名菜是香酥鸭。
这是一道是由晋阳饭店厨师们经过多年研制,
完全有别于北京烤鸭的一道菜肴。
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深受顾客青睐,且在社会上屡屡获奖。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m eng_1979 )
早先, 在珠市口西大街有公共汽车站叫“给孤寺”,
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
先说给孤寺的念法,在此可不能“望文生音”;
正确的读法为——机古四儿,
“给”是念供给的(ji)音。
给孤寺位于今珠市口西大街路北,
纪晓岚故居东200米, 惠中饭店的对面路北。
相传,给孤寺在唐贞观年间(公元7世纪中)建立。
明代称寄骨寺。
清顺治(十六世纪中叶)时重建,称“万善给孤寺”。
进入民国,
“给孤寺”建起第一舞台剧场,
“第一舞台”,这是一座有别于老式茶园,
能容纳2000人的新式大剧场,还有转台;
当年杨小楼、梅兰芳、九阵风、
余叔岩、尚小云、小振亭等京剧名角
一起联合赈灾义演在给孤寺第一舞台。
杨小楼先生还在给孤寺“第一舞台”曾演出过《霸王别姬》。
可惜1937年11月,一场大火,“第一舞台”被彻底焚毁。
虎坊路百货商场成立于1959年,
位于虎坊桥南的北纬路81号,
是一家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的综合性百货商场。
小时候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在这里买。
蛤蜊油、暖水瓶、搪瓷脸盆还有回力鞋,
结实耐用的老国货,只要您想买,
在“虎百”都能淘换到。
成立于1993年的虎坊桥人才市场,
其前身为宣武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运营初期,能为技工、销售、导购、
后勤、家政等专业人才提供相应就业岗位。
等到了2016年,人才市场搬迁至赵公口。
历史积淀厚重的虎坊桥,
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存在感也不低,
这还得益于美食网站上总在榜上的这几家小馆。
腊竹胡同位于工人俱乐部正对面,
小时候逛这里觉得安静平常,
也不知从何时起,
这条胡同里开起了一家接着一家的炙子烤肉店。
烤肉刘
这应该是腊竹胡同里名气最大的炙子烤肉店了,
店面也分好几处。
腌制好的牛羊肉在炙子上呲呲作响,
爆出的香味儿魅惑味蕾。
记得过去,
“鱼雷”式啤酒是烤肉刘的特色。
京天红酒家
那会儿还没搬家的京天红,
紧邻湖广会馆,挨着工人俱乐部,
无论冬夏正门前总是会有一纵长队等待买炸糕。
京天红的炸糕面皮金黄,
豆沙馅儿实在, 透着一股子桂花香气,
对得起排长队的顾客。
位于京华印书局北侧,
这家店的酱肉味道没得说,
小的时候最喜欢早上
来这里吃一套烧饼加肉再带碗羊杂汤了。
如今的虎坊桥,
很多胡同已经拆迁或整改,
拔地而起了很多新型小区, 面貌和过去已大不同。
不过这里流淌着的京味儿文化、宣南文化血脉,
从没有中断过。
像湖广会馆、北京戏曲博物馆、清华池、
前门建国饭店、中央芭蕾舞团、华北戏院、
唯一“国字号”百年老饭店——东方饭店、
李记白水羊头、23路总站
太丰惠中大厦、“猪市口”(珠市口)趣闻与传说、
凯琳卤煮 等等等等……
要说的要讲的几天几夜也聊不完。
本文综合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