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作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度假区,坐落着数不清的民宿酒店。如何再设计一所“新”的民宿酒店,可能是所有设计师面临的同一问题。通过30多扇各自不同的“窗”,以及窗内外的风景与生活,设计师建构了一个回归到简单逻辑的方盒子建筑。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通过在“窗口”的行为产生了更本质的连接,一所“窗之家”就这么诞生了。基地特殊的位置使得进入建筑的过程被拉长了。只有当山路尽段,竹林结束的地方,通过两扇竹门,建筑才豁然开朗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莫干山作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度假区,坐落着数不清的民宿酒店。如何再设计一所“新”的民宿酒店,可能是所有设计师面临的同一问题。通过30多扇各自不同的“窗”,以及窗内外的风景与生活,设计师建构了一个回归到简单逻辑的方盒子建筑。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通过在“窗口”的行为产生了更本质的连接,一所“窗之家”就这么诞生了。
基地特殊的位置使得进入建筑的过程被拉长了。只有当山路尽段,竹林结束的地方,通过两扇竹门,建筑才豁然开朗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建筑形体极为简单明了,整体呈L型,环抱着基地上挖山过程中挖不掉的大石布置。建筑置于一个基座之上,被稍稍抬高,使得建筑中人的视线,避开纷扰的周边建筑。基座之上,一层设置前台、早餐厅和厨房等后勤空间。建筑采用中间大跨、两侧悬挑,力求减少建筑首层面向景观方向的支撑构件,使得主要建筑形体仿佛是从地面上漂浮起来一般。
大跨处采用六扇平行推拉门,完全打开时一层仿佛也成为了室外空间的一部分,最大程度上解放底层的公共空间。推拉门正对着远处连绵的山峰,多少也有一些“开门见山”的趣味。靠近入口形成内退的灰空间,暗示入口,邀请人们进入。建筑后侧的转角悬挑,设置无框落地玻璃窗,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视野开阔的休息角。
二三层设置七间大小不一的客房。包括标准间、迷你榻榻米间和套房。二三层房间以飘窗为最主要的特征。在中间的房间,飘窗形成了精致的取景框,过滤掉周围的杂乱,只留下远山入画。而在转角的房间,尽量使得飘窗水平延展,最大化引入远山的景观,强化了一种非日常的体验。
屋顶露台仿佛是朝向天空的窗子,提供了360度的全景。近处的房子全都看不见了,远山净收眼底。平日里作为野餐或是运动的所在,而到了晚间,又成为颇受欢迎的纳凉、露营和观星的场所。
今日乡村民宿的本质,大体是繁忙的都市人短暂逃离的寄托,故而也往往难以逃脱对于假想的田园牧歌的刻奇式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