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为都市圈?
01
何为都市圈?
1.1
都市圈概念阐释
近两年,“都市圈”这一名词再次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热词,一个城市能不能“入圈”、有没有“入圈”,也是诸多媒体经常讨论的热点。很多人可能会困惑, “都市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从学界相对认可的概念来看,都市圈是“ 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 ”,也是国家和地区介入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将都市圈定义为“ 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
这些官方的概念听起来有些拗口,通俗化讲都市圈就像是香港电影中《古惑仔》中的帮派。
“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这个帮派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很能打的 “ 大哥 ” ;
“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帮派中有很多“ 小弟 ”;
“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小弟们都能被大哥罩着, 圈内有事,一呼百应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都市圈是国家和地区介入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大哥带着小弟们 去街巷抢地盘 。
总结一下,所谓都市圈,就是“ 中心城市 ”(大哥)带着联系紧密(听大哥话)的“ 周边地域城市 ”(小弟) 相互合作 (组成帮派), 参与国内乃至全球竞争 (抢地盘)。
1.2
都市圈规划发展历程
抱团发展,规划先行。都市圈规划在我国最早批复于2003年,这一年《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得到江苏的批复。而在时隔18年后,国家发改委并于2021年2月批复了新一轮的《南京都市圈规划》, 南京都市圈 规划于是又成为国内近两年首个得到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而后 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 相继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
“宁福成长西”五大都市圈(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02
图上看“圈”
2.1
35个大哥,205个小弟
除了以上得到“官方认证”的5个都市圈规划以外,还有哪些都市圈会成为“ 新势力 ”从而破圈而立呢?我们可以从其他的空间规划图中窥探到未来都市圈规划情况。由于都市圈规划大多都是以 跨市域甚至跨省域的形式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研究了各个省份已经公示的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截至今年四月,除了西藏、甘肃、河南三省区及台湾、北京、港澳等地,各个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陆续公示。我们将他们 在地图上进行拼合并抽象出各个省份的空间结构 ,观察每个省份中所提及的各个都市圈。
图片来源:作者依据公示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改绘
(底图为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网站的公开资源)
空间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底图为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网站的公开资源)
我们看图并统计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到的各个都市圈,并且结合其他省市出台的各种规划进行补充,得到了所有都市圈中大哥与小弟, 共有 31 个都市圈,35个大哥,205个小弟。 汇总如下:
都市圈汇总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部署都市圈规划的目的也很明确, 确定大哥在省内的江湖地位 ,从而带动所有圈内的城市之间在交通、市场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突破。
结合图表,我们还可以看出,都市圈主要分布在 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其中尤其在 沿海地区 和 华东地区 中,都市圈分布最为密集。内陆地区则大多数以 省会城市为中心 形成都市圈。
胡焕庸线(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以上对都市圈分布特征的分析,对各个都市圈进一步分类,按照 不同省份中都市圈大哥的数量 ,可以将都市圈分为以下几种:
1
一个大哥——单核都市圈
即为该省份的空间发展结构围绕“一圈”来展开,比如像 成都都市圈 、 西安都市圈 、 昆明都市圈 、 乌鲁木齐都市圈 、 哈尔滨都市圈 、 大南昌都市圈 、 沈阳都市圈 、 南宁都市圈 等等。
2
两个大哥——双核都市圈
即该省以两个发展势头较为强的城市作为领头羊,带领省域内不同地域的发展。例如 福州都市圈 与 厦漳泉都市圈 、 济南都市圈 与 青岛都市圈 等等。
3
一群大哥——全都是圈
这种类型或许是由于该省也想低调,奈何实力不允许啊…省内增长极过多,只画一两个圈做不到“雨露均沾”。于是干脆遍地开花,争取做到圈圈相扣,以谋共同发展。比如江苏分别设置了 徐州都市圈 、 南京都市圈 、 苏锡常都市圈 三个都市圈,广东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了 广州都市圈 、 深圳都市圈 、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 、 汕潮揭都市圈 、 湛茂都市圈 等五个现代化都市圈等等。
03
都市圈的弟兄往来
每个省份都市圈大哥的数量仅仅能反映出各省份的发展模式,不能反映出各个都市圈的发展情况。拿单个都市圈来论,从” 圈内“大哥实力够不够强和大哥与小弟之间的关系 来看,又可以将都市圈分为以下几种:
3.1
大哥一枝独秀,收小弟保护费
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上文提到的 单核都市圈 ,这个都市圈内的大哥往往是整个省域的“扛把子”。它不仅能罩着都市圈内的各位小弟,甚至还能辐射到整个省域或特定区域。例如 上海大都市圈、首都都市圈 ,甚至像 西安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济南都市圈 等等这种依靠“强省会”划定的圈子也是如此。
这些圈内大哥由于周边小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往往就会“ 我行我素 ”、“ 称霸一方 ”。手下的小弟们也是只能对大哥唯听是从,这也导致大哥的势力逐渐壮大。例如上世纪80年代, 四川温江地区10个县划入成都市 。成都体量迅速扩大,由此形成大成都格局的基础。再比如2011年安徽省的 三分巢湖事件 ,使地级市巢湖的范围近半数划给合肥。近几年内,西部有 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 ,按照“全面授权、不留空白”的要求,西咸新区由西安市全面管理。东部有 济南合并地级市莱芜 ,设莱芜区和钢城区。这些大哥经过一番扩张后,其家底变得更加殷实,目前GDP都破万亿,属于典型的“ 大哥大 ”。
图片来源:
《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然而,如果把 成都 、 合肥 、 西安 、 济南 这些区域大哥在更宏观层面观察,会发现,这些“大哥“好像还不够”大哥“。虽然可以在自己一亩三分地“称王称霸”,但如果真的去外面”干架抢地盘“,还真没有那么硬气,大哥仍然需要“发育”。 因此,先收一波小弟保护费,做大做强自己,未来也好真的能罩住小弟,一起发家致富也算未来可期。 就比如西咸新区并入西安后,给西安带来了882平方公里的区域管辖面积,以及27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这也意味着 需要足够的优质资源去填充新增的西咸新区。那这些资源从哪里来?自然不必多说,是小弟们上交的份子钱(人口、资源等等) 。西安去年GDP约10700亿元,未来五到十年,西安还将继续扩张,做大做强,会对周边小弟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所以到底是 带小弟奔富了 还是 在收小弟的保护费 呢?都市圈的这个“圈”彷佛变成了中心城市这个大哥给周围小弟 画的一张“饼” 。
2.2
大哥难服众、小弟不一心
这种“大哥难服众、小弟不一心”的局面在都市圈内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简单来讲就是:圈内的这些小弟是不是 真心佩服 “圈内一哥”?大哥在圈内是否真的 存在号召力 ,能够做到应者云集。具体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矮子里拔将军,圈成员不分伯仲
这类都市圈以 徐州都市圈 为典型代表。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三大都市圈之一,位于江苏北部,以 淮海经济区 为基础,以徐州这个“苏北老大哥”为中心城市, 地跨苏鲁豫皖四省 。
图片来源:
《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当然了,徐州作为一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同南京相比,实力较弱。因此,尽管淮海经济区或者是徐州都市圈已经提出多年,但这个都市圈的整体融合程度较差。并且 徐州都市圈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大,实质影响力不强 以及 徐州的整体带动作用也很弱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徐州是矮子里拔将军,并且圈成员不分伯仲。
首先,徐州都市圈内各城市行政级别太低。整个徐州都市圈区域内全部都是 普通地级市 ,既无省会城市,更无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虽然目前徐州已经获批成为“ 省域副中心城市 ”,但是目前来看还是有名无实。因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省会大哥能带动的周边小弟,由它来带;省会大哥带不动的边缘小弟,但是离我这个副中心大哥近,那么就由我来带。”所以可以看出徐州都市圈里的N个小弟,心里并不是因为“大哥太强”才死心踏地的追随大哥,只是因为 出身偏远,不属于省内其他Top大哥的圈子 ,比如南京、济南、郑州都是“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徐州只是“矮子里面挑将军”,周围的小弟不好带,自身号召力也不够强,颇有“ 小马拉大车 ”的吃力感。
同时由于地跨四省,导致小弟四心, 身在“汉”心在“曹营” 。入圈的“流浪小弟”们也都各打各自的算盘。比如强势小弟 济宁 、 枣庄 目前都是山东省级国土空间规划部署的“鲁南经济圈”中的重点城市,而河南的 商丘 也在谋求成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若能申请成功则在行政级别上和徐州平起平坐,这波操作堪称给徐州一记”背刺“。而江苏省内的 宿迁 等”太保“们虽然无力和徐州争“苏北大哥”的称号,但是也不至于有“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
诚然,有些小弟还是有投靠徐州大哥的念头。例如 宿迁在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融入徐州都市圈 ,规划分别从交通、生态环境、产业、跨界联动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但明显可以看出这不是爱,这是在馋徐州的“身子”,没办法谁让整个苏北就你徐州有机场、有地铁呢?我宿迁还距离你这么近,搞好邻里关系,你这个 班级第五 也带带我这个 班级倒数第一 ,争取早日让我GDP破四千亿。至于安徽的宿州和淮北等皖北地区(上一个专题我们将其定义为“躺平区“),诚然有一种” 推一把就走,没人推就躺 “的境界,想抱徐州大腿也得看徐州往不往他们那边伸(比如把徐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西延至淮北萧县)。
图片来源:
《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种种原因说明,像徐州这种不够强的大哥终究难以服众。这就决定了徐州都市圈的成员身在“汉”心在“曹营”,并没有一心一意抱紧徐州大腿。因此,环顾四周,徐州也只能感叹: 你们竟然没人想喊我一声大哥 。
2
要么三结义、要么三国杀
在都市圈俱乐部中,有两个都市圈分别是以三座城市来命名:“ 厦漳泉 ”和“ 苏锡常 ”。这大概是因为区域内的城市都很强,在画圈的时候根本难以抉择出哪一个做带头大哥。且仔细观察两个圈的产业结构与发展历程会发现,他们表面在说“一体化”、“协同”,内部实则“暗流涌动、争风吃醋”。
说到苏锡常,就如同“ 刘关张 ”一样顺口。但从实际发展中来看,苏锡常并不像“刘关张”那般,是个分工明确的创业团队。反而,由于 气质相近、产业结构趋同 ,苏锡常之间免不了暗中较劲、成天上演“ 三国杀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三兄弟实力都很强,产业重叠度高,竞争度高,岂能甘居于小弟的地位。这也是近年来苏锡常三兄弟比之大湾区逐渐式微的原因。大湾区产业具有互补性,深圳打造科创中心、广州打造贸易中心、香港打造金融中心; 苏锡常则大多数都是竞争关系,产业同质化 。
但好在,属于苏锡常的“桃园三结义”来了。当前江苏和三市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区域一体化。三个兄弟内部从去年开始也在 建立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 ,以轮流主办的形式,定期召开苏锡常一体化 发展合作峰会 ,不定期召开苏锡常一体化 发展联席会议 。推动苏锡常三兄弟一体化发展,是三市“ 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城市能级 ”的务实举措。但“三结义”到底能不能改变常年“三国杀”的局面,还需长期的协调与发展。
再看看厦漳泉都市圈也几乎是一样的问题。一直以来,对二弟泉州而言,厦漳泉就是一个不利的战场。大哥厦门由于地理位置占得先机。厦门、泉州在经济关系层面,属于 水平分工 。 厦漳泉同城化越成功,泉州就越处于从属地位 。泉州是闽商的主要发源地,GDP近年来一直稳居福建省TOP1的位置。留住乃至吸引企业总部,乃是泉州经济的本能。所以作为拥有过福建最辉煌历史的泉州,很难容纳厦门展现出的雄心。
三弟漳州则正相反。加入厦门,利益最大。厦门的港口、机场、教育、医疗等,可以大幅提升漳州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用好“厦漳泉都市圈”这张对外名片,对于漳州来说吸引外来的资金和劳动力的概率就会成倍增加。 三市同城,漳州获利最大——而且越紧密,获利就越大 。三弟负载着大哥厦门的雄心。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大哥深知得漳州者得“天下”。只有成功整合漳州,厦门才具有和泉州竞争区域龙头的资格,才有可能在更远的将来,将泉州吸入厦门。反之,厦门就只能在区域分工中平行于泉州,时局有变,就有重被泉州经济圈吸收的危险。
这些长久以来的“三兄弟”互相之间的内耗与拉扯让福建省爸爸也看不下去了,在推行了多年的 厦漳泉一体化 见效甚微后,终于借这次国空的契机提出了“ 厦漳泉都市圈 ”的概念,意图让三兄弟拒绝内斗、马上结义,让有潜力的一体化走向真实的一体化。
图片来源:
《福建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所以说,这一类的都市圈便是省从宏观角度,借着省级国空的引导性与前瞻性,为省内多年刘关张、但一直不能形成合力干大事的好兄弟们,在桃园搭建的一张结义舞台,期待着结义后的“刘关张”能携手打造一个灿烂的“蜀汉王朝。”在此之后, 是继续“三国杀”还是携手“三结义”, 让我们静静观察。
04
都市圈间的相爱相杀
大哥与小弟间的恩怨瓜葛都是圈内之事。不管如何,关起门来都还是一家人。可是正如金庸在《笑傲江湖》中论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江湖之中,帮派林立。 既有合作联盟,也会有地盘之争 。放之于都市圈之间,亦是如此。那么不妨我们继续论一论都市圈间的 明争暗斗 与 相扶相依 。
4.1
大哥与大哥珠联璧合,共谋发展
这里必须提到的便是经常能磕到的一对CP: 成都都市圈 与 重庆都市圈 。并且这对CP目前甚至得到了官方认证,在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强调: 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提升双城发展能级 。正式宣告了两位嘉宾“牵手成功”。
成都、重庆二位喜结连理其实并不使人惊奇,毕竟川渝自古是一家。在此次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也能窥探到川渝之间的高度融洽互动与协作。例如通过对比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空间格局图(左一)和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格局示意图(右一)可以看出,两省市对 双城都市圈的空间发展布局具有高度的重合性 ,因此可以猜想川渝一定就空间布局之事,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从而共谋“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之大计。如图所示,四川用“超大的箭头”呼应了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则在图面上展示出紧密的双圈结构。这对“ 穿越省界去爱你的CP ”,在省级空间规划中的区域统筹中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与协调,在各省规划与周边相互打架的大浪潮下,实属一股清流。
图片来源:《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左)、《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右)
4.2
两位大哥争地盘,小弟腹背受邀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城市被纳入两个不同都市圈规划之中, 不同都市圈的 核心“大哥”对周围“小弟” 未来发展有不同意见, 争相纳入自己的地盘 ,如合肥与南京争抢马鞍山、滁州两市、上海与南京争抢常州。这样大哥争抢小弟的现象多发生于长三角、粤港澳这样 城市化程度高,核心城市密集,并初步形成成熟网络状城市体系 的地区。
其中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对小弟的争抢最为明显。南京历来就有“徽京”之名,与部分安徽城市(比如马鞍山、滁州)的关系甚至要亲密过同省的地市。以至于疫情期间,马鞍山官媒都要发文提醒市民:南京是省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4月,备受关注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正式向社会公布。合肥这边也坐不住了,赶忙规划了 合肥都市圈 ,希望把自己的小弟都“抢过来”。但事实上这仅是合肥的“ 一厢情愿 ”。 小弟站队,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跟着哪个大哥有肉吃 。换句话讲,就是跟着哪个核心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从产业上来讲,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而合肥刚刚超过50%。以工业为主的合肥必然要面临着与同省地市的竞争,而南京正努力跨江发展,产业外溢便于与临近城市形成二三产业互补发展的格局。
图片来源: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而且在其他方面,合肥与南京争夺马鞍山、滁州等城市也并无优势。比如从马鞍山坐高铁到南京,只要17分钟就能到达,而从马鞍山到它真正的大哥合肥家,光车程就要2个小时,坐高铁时间还更久。最扎心的是, 马鞍山到合肥的高铁车次只有2个,而到南京的有20个 。而且南京和马鞍山说的是 江淮官话 ,俚语也有不少共通之处。马鞍山也有很多南京的小吃,甚至一些马鞍山人自己都会做 盐水鸭 ,反而对合肥饮食没有什么印象——只有合肥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这边南京都市圈不费吹灰之力把滁州、马鞍山纳入之时,却忽略了后方的 上海大都市圈 的势力已经逼近 常州 ,随时准备与南京都市圈分一杯羹。 2019年7月,常州先后宣布加入上海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 但2019年7月,常州市发改委组织召开 常州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思路研讨会 ,提出了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初步设想和建议举措,为更好、更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方案计划夯实基础;但是似乎对南京都市圈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
说到底是因为常州在上海和南京两个大哥之间,还是更青睐上海一点。(没办法,它能给常州的实在太多了QAQ)与其说上海与南京争抢常州,倒不如说,常州觉得上海大哥太厉害,想跟着上海大哥混。这与 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地位 分不开。但南京都市圈也始终不肯放弃常州这个小老弟,历经多轮谈判协商后,最终结果是将 常州市金坛区划入南京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得到的依然是 整个常州市区 。新一轮的极限拉扯或许还会继续上演……
05
都市圈or都是圈?
综上所述,大哥小弟组合的合理性和都市圈划定的科学性非常值得探讨。 (1)小弟到底能不能被大哥罩着,是看行政地域?还是经济联系?抑或是地理临近? 一些相对成熟的都市圈是以1小时快速交通可达范围的标准来划定都市圈,以保证小弟们都能被大哥罩着,这样小弟受难大哥也能及时挺身而出,保证都市圈整体不掉队。 (2) 一个区域内有多个大哥,小弟到底要怎么为人处世? (中立还是站队?)正如《三国演义》中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3)小弟的意愿在都市圈的划定到底重不重要? 从小弟成员的数量和层次来看,都市圈内的大哥与小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等级体系,大哥需先拉拢死心塌地追随自己的小弟们;而对于不能被“招安”的小弟,则不能拉郎配,一味想扩大自己的实力范围、横向上不拉拢不合作,小弟们自然也有权利另谋明主或者主动退圈。
最后,由于本文大部分是 对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所提及的各个都市圈的分析与解读 。从“图上看圈”得知,目前都市圈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主流模式。但是从全球来看,都市圈还需依靠 发展较为成熟、配套非常完善的大型、超大型城市或是具有强烈的地理区位优势地区(如沿海地区) 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未来的都市圈规划应充分考虑 不同地区 、 不 同的社会经 济发展情况 、 不同的地理环境 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都市圈的 划定标准 及 运行规则 ,这决定着中国的都市圈未来能否真正实现“ 成圈发展 ”,否则就将停留在图纸上变成“ 都是圈 ”。
本文纯属对都市圈概念及规划的个人见解与感性解读,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