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改造,“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 ?
无人之岛
2024年02月04日 10:55:13
只看楼主

5个老厂房改造案例         在环境治理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中国众多城市中心的燃煤工厂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宿命。曾经火热的区域能量中心沦为与周围住区格格不入的荒凉之地。厂区一片破败,记忆已经模糊。



5个老厂房改造案例        


在环境治理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中国众多城市中心的燃煤工厂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宿命。曾经火热的区域能量中心沦为与周围住区格格不入的荒凉之地。厂区一片破败,记忆已经模糊。


工业遗 存的保护和利用策略不能简单地非“修旧如旧”即“修旧如新”,而是在最大限度保留“旧”的基础上,通 过新旧共存,展现新旧间的对比、张力、互动和平衡,从而唤起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以下是5个最新的老厂房改造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01.

南小营供热厂改造

地点:北京 / 设计:原地建筑


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北京南小营供热厂,十年前就被关停,曾经火热的区域能量中心沦为与周围住区格格不入的荒凉之地。厂区一片破败,记忆已经模糊。如今它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将被改造成为一个融合办公、商业、文化、运动的开放城市街区——越界锦荟园。





原地建筑希望借助这次外部的介入,揭示场地被掩盖的内在特质,让废弃供热厂重拾个性、尊严与力量;在注入未来新活力的同时,构建回向流逝时光的凝视、连接与穿越,让过去与未来叠合相生,熄灭之火重新引燃。



圆孔序列与原有的少量方窗相区别,赋予园区新的烙印。原地建筑采用不同规格的大圆窗、小光孔和圆风口对应不同的功能,还定制了特殊的洞口构造和开启方式,保证通风排烟的通畅与充足。





锅炉房室内杂乱隔墙中的锅炉基座被去除涂层、加固清理,一排排斑驳粗粝的混凝土柱列裸陈于首层清空的大厅。塔林、柱列、煤斗、后花园的高耸烟囱隔空对峙呼应,用各自的沧桑记忆在园区主轴上打下一连串深沉的时间锚点,将久已遗忘的工业力量唤醒释放。











02.

无锡运河汇一号及三号厂房工业遗存改造

地点: 无锡 / 设计: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无锡钢厂(锡钢集团)前身为无锡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6月,一直是无锡举足轻重的产业地标企业。对于无锡本地人来说,尤其是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古运河畔的锡钢承载着城市发展的重要记忆。



一号厂房是运河汇的”钢铁发动器“,承载了整个项目对外发布和接待的功能。招商/洽谈/展示/发布会/艺术个展等都在这个平台震撼呈现,为城市和艺术发声,持续不断的输出创意和能量。






三号厂房横跨两百多米长度,集聚了一系列复杂多元的商业和公共活动生态组合。第一次来这儿的人会迷失在层层叠叠的尺度变化空间中,横向水泥遮阳板滤出层层阵列式光影,人置身其中的超尺度感受,是运河汇集群建筑中最具辨识度的存在。










04.
深圳粤海城·金啤坊 (原金威啤酒厂) 工业遗存室内部分重点公共空间改造
地点:深圳 / Studio 10

原金威啤酒厂空间作为工业遗存及城市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对于保育再利用的原厂房空间,我们的室内改造设计策略更多是系统地记录和梳理,进而保留、提炼、再诠释和再现。


D2首层常设展厅原是厂房发酵罐车间的一部分,也是管线、罐体保留最完整且集中的区域。 设计采取“最少干预”原则。


对其空间内现状原始但局部破损的墙地面瓷砖、顶部复杂的设备管线、德国进口且使用数十年后仍光亮如新的不锈钢酿造设备等进行耐心的记录、建模、梳理、拆除、移位、修复 。



对于新建部分,室内空间的设计策略则是在满足室内使用需求的同时,通过延续和“再现”原厂房中的工厂灯、裸顶及明装设备管线、裸露的混凝土构件等工业建筑元素和不锈钢、白色瓷砖、暖红色陶板等材料,重建“新”与“旧”的联系。














05.
半仓

地点:上海 / 设计:本哲建筑


半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板块的EKA?天物园区。原址是60年代上海中船航海仪器厂-445栋仓库。


整体规划改造设计,既要有商业接待、展示展览功能,又要体现出未来园区的前瞻性。设计尊重历史发展脉络,把当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置入其中,新旧叠合相生,让老建筑得以唤醒。


半仓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梳理简化了外在表皮。原有朝南山墙被拆除,置入玻璃金属格栅,让室内空间通透自由开放。


朝东一侧为主立面,面向开阔的景观水池,二层左侧主立面悬挑斜插出十六米的长飘窗,打破了建筑的平衡。


底层原有窗户被四组整块格栅门代替,可向两侧全部开启,模糊了室内外边界。右侧主立面大块面碳化木覆盖,内藏隐门、暗窗,展现多样形态,便于业主后续功能复合利用。



中段屋面局部被打开,屋顶露台自然呈现,为内部走廊行走的灰色空间提供光线及景观。设计致力于实践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对旧建筑更新的初衷。




改造后的半仓一层设置了咖啡厅、VIP接待空间、下沉式商务活动区。开放式设计,以动为主,强调交流对话。


二层分布小型图书馆,沙盘展示区,冥想区,半围式设计,以静为主,强调阅读与静思。一、二层动静结合,创造出多样性体验空间。









05.
“仓中仓”媒体发布中心 – 18号军需仓库改造
地点:杭州 / 设计:植田·田之间建筑

“仓中仓”媒体发布中心是一个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项目。项目位于杭州市老城馒头山,是对一栋空置的18号老军需仓库的改造。


业主希望将老仓库改造为工业设计品展厅和媒体发布中心,可以满足创新工业产品展示、小型艺术展览、季节性工业新品发布活动、和艺术讲座沙龙等。


“仓”的顶部是结构,中间是入口,也可以从文字的结构中看到“仓”是一种对结构最真实的表达,这也是由于“仓”自身重在储存而非居住的本质特征。


“仓中仓”的中的“新仓”与“旧仓”的关系是动态的,设计上不希望它局限于一种体量上的包含,而是得到一种交错关系。 希望两种结构在某一些部分可以相遇,可以交叉在一起。在新物与旧物的关系中,不仅仅只有对比或是融合,也可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交错关系。




旧结构自上而下,新结构自下而上,两者交错在中间区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对话关系。


同时这种交错关系不仅局限于实体的结构中,既有空间中由于天窗的存在,自然的光线是自上而下的洒下的,而新结构的灯光则是自下而上的。反打的人工灯光与自然光线又形成了另外的一层的交错和框选。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