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活荷载多大,都应该考虑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推窗听雨
2023年12月28日 10:28:54
只看楼主

活荷载不利布置在高规里给出了规定,因此有的项目只要楼面活荷载小于 4kN/m 2   时就可以不考虑 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个人认为不管活荷载多大都应该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尤其是在人流较大的公共建筑例如医院门诊、商场、学校教室等场所,更应该注意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规范要求:  


活荷载不利布置在高规里给出了规定,因此有的项目只要楼面活荷载小于 4kN/m 2   时就可以不考虑 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个人认为不管活荷载多大都应该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尤其是在人流较大的公共建筑例如医院门诊、商场、学校教室等场所,更应该注意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8条:
条文解释:
对规范的理解:  
1、规范5.1.8条前半段是活荷载 不利布置对 整体计算的影响,理想状态是不管荷载多大都要计算,但若要考虑则 情况极 其繁多,难以一一计算,且活荷载小于 4kN/m 2 时,活荷载占全部重力的比重较大,对结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不考虑对整体计算的影响。  
整体活荷载不利布置,如下图:
2、 规范5.1.8条后半段当整体计算中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应适当增大楼面梁的计算弯矩。目前常规软件无法计算整体活荷载不利布置,只能计算当层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即规范要求的增大楼面梁的计算弯矩。增大梁弯矩有两种方法:一是 通过计算分析,二是直接对梁内力放大。计算分析或内力放大都可以在盈建科软件里实现。
梁构件活荷载不利布置:例如第3层从左往右第1跨、第3跨有荷载其余跨没有荷载。软件根据活荷载在布置在不同位置的布置,计算每跨梁顶及梁底的最不利的弯矩。
 
何为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教科书里荷载的最不利组合的描述:连续梁所受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荷载两部分,其中活荷载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在计算内力时,要考虑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和截面的内力包络图。
对于单跨梁,显然是当全部恒载和活荷载同时作用时将产生最大的内力。但对于多跨连续梁某一指定截面往往并不是所有荷载同时布满梁上各跨时引起的内力为最大。结构设计必须使构件在各种可能的荷载布置下都能可靠使用,这就要求找出在各截面上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因此必须研究活荷载如何布置使各截面上的内力为最不利的影响,即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盈建科软件如何实现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以下为盈建科软件对活荷不利布置的说明:
该参数主要控制梁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的最高楼层号,小于等于该楼层号的各层均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高于该楼层号的楼层不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如果不想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则可以将该参数填0。
需要注意的是,该参数 只控制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活荷作用的特点在于其时间及空间上分布的随机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通过活荷载不利布置分析,找出受力构件最不利的受力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理论上每一次独立的活荷加载方式都应进行结构的整体分析,并进行构件内力的累加形成最大受力包络,但因计算工作量的巨大而使得这种活荷不利作用的计算方法难以应用于实际工程。在计算模块中,考虑到梁的活荷不利布置主要对本层影响大,而层与层之间的影响较小,软件借鉴结构力学中的“分层模型”的计算方法,采用分层刚度模型,在每次加载时,只考虑本层刚度,该刚度由本层所有梁和相连的上下层的柱、支撑、墙等竖向构件的刚度贡献而成。经此简化,一次求解内力时间大大缩短,解决了活荷不利布置的计算速度问题,增强了实用性,但活荷不利布置的影响仅限于本层,且仅对梁进行活荷不利布置计算,而没有考虑竖向构件的活荷不利影响。
在考虑活荷不利布置计算中是按房间进行加载计算的,即对每一个房间加活荷载作用时,保持其它房间空载,加载房间的周边各梁得到由楼板或次梁传来的荷载,经分析得出本层各梁的内力,并对每根梁的内力进行迭加计算,形成正负弯矩包络。除每个房间楼面传来的活荷外,对于梁上的外加活荷载,程序还按梁循环,每个有外加活荷载的梁都作一次独立的加载计算。
为了能同时考虑层间影响,软件在活荷满布状态下,再用整体刚度求解一次内力作为活荷作用工况之一,称之为“活1”,将分层活荷不利布置形成的梁正负弯矩包络作为两种活荷作用工况,分别记为“活2”和“活3”,以这三种活荷作用工况参与荷载组合计算。即:
活1:整个结构活荷一次性满布作用工况。
活2:各层活荷不利布置作用的负弯矩包络工况。
活3:各层活荷不利布置作用的正弯矩包络工况。
另外,对于计算软件参数中的“梁活荷内力放大系数”,如果没有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则可设置为1.1~1.3,否则建议取1.0不再进行放大。    
软件仅计算当层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本层梁的内力,而非整体计算即层与层之间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不利影响。
总结: 活荷载不管多大都应该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梁配筋的影响。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参考交流。

来源:结构随手笔记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