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本身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要在混凝土浇筑后做附加防水,这是为什么呢? 混凝土的“缺陷” 混凝土结构天然存在有很多毛细管道、细微裂缝(一般肉眼看不到)和孔洞,这是“先天不足”。在施工过程中人工操作,会存在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洒水养护不到位等情况,出现蜂窝、麻面、孔隙、裂缝裂纹、强度低等问题,这是“后天缺陷”。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本身有一定的防水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要在混凝土浇筑后做附加防水,这是为什么呢?
混凝土的“缺陷”
混凝土结构天然存在有很多毛细管道、细微裂缝(一般肉眼看不到)和孔洞,这是“先天不足”。在施工过程中人工操作,会存在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洒水养护不到位等情况,出现蜂窝、麻面、孔隙、裂缝裂纹、强度低等问题,这是“后天缺陷”。
以上这些隐患、缺陷就成了混凝土的薄弱环节,也给了水分进入混凝土结构内的“通道”,水在一定压力下会经由这些毛细管道、裂缝、孔洞慢慢渗进去,因此,混凝土虽能防水,但难以防渗。
水对混凝土结构安全的影响
水的破坏力巨大,尤其是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水分经由混凝土毛细管道、孔隙、微裂缝深入结构内部,对结构中的钢筋进行腐蚀,进而导致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崩坏,裂缝则进一步变大。
裂缝变大,水分的内渗则更加迅速,腐蚀也会更加厉害,循环往复,会破坏建筑结构整体的耐久性、安全性,导致建筑物报废或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如此看来,混凝土虽然有防水功能,但混凝土不可避免的孔隙裂缝则会不断放大渗水的隐患,若不另做防水,渗漏问题无法避免。
内外同防,打造百年不漏混凝土
要给混凝土结构提供有效的防水保护,则需要从内、外两个角度同时入手,内防为主,外防为辅,内外结合,相辅相成。
内防水为主:提高混凝土自身防水抗渗性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升混凝土结构防水抗渗性能,还得从混凝土本身入手。
在混凝土搅拌前,即加入内掺防水材料,搅匀后浇筑,使之彻底融入混凝土结构中,进而在内部进行化学反应,来激活混凝土的“自愈”性能,密实封堵混凝土内部孔隙、微裂缝,让混凝土更加密实,从而提高抗渗性能,达到永久防水抗渗的作用。
外防水为辅:封堵混凝土表面来实现防水抗渗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保险起见,还会在结构外做一层附加防水。
混凝土结构表面遭受各种侵蚀,极易磨损、碳化,而成为水分入侵的薄弱环节,因此外防水则需要密实混凝土表面,并在表层形成“防护屏障”,防止水分内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