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的源头—盘点建筑单体的雨水管理 海绵水圈 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理念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土地开发项目。如果将城市开发建设的雨水管理划分为“建筑、地块、街道和开放空间”四个层次类别,那“建筑”必然是这四个层次中源头的源头。
源头的源头—盘点建筑单体的雨水管理
海绵水圈
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理念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土地开发项目。如果将城市开发建设的雨水管理划分为“建筑、地块、街道和开放空间”四个层次类别,那“建筑”必然是这四个层次中源头的源头。
最简单的建筑雨水管理是将屋面雨水通过减缓流速和分散方向的措施避免集中排放,而更好的方法则是利用“植物—土壤”的群落来渗透、吸收和蒸发降雨。比如:绿色屋顶、墙面绿化、雨链、砾石洼地、雨水花园、水簸箕等软质景观都是较好的建筑单体雨水管理的措施。
海绵水圈带大家盘点了解一下建筑单体雨水管理的那些方法:
01
建筑屋面
↑国外某地绿色屋顶
↑国内某地绿色屋顶
02
建筑墙面
↑国内某地墙面绿化
墙面绿化、立面绿化是比较昂贵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但它能提供多种生态性功能,比如可以过滤屋顶的雨水径流、缓解热岛效应、对建筑进行隔热,还能提高能效及美化环境。
↑国外某地墙面绿化
03
建筑立管
与传统雨水立管相比,雨链对降水具有较好的减缓作用,如需有效应对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降水则需要地面设施(见建筑地面)的补充。这充分说明建筑的雨水管理的系统性的重要,每一个环节雨水管理设施都是相互连接协同工作,而不是设置一处就能解决问题的。
↑国内某地低层雨链设计
↑日本某地高层雨链设计
↑日本某地高层雨链设计
04
建筑地面
建筑的雨水最终将排至建筑地面,通过优化甚至断开的“排水沟”通过微地形将收集的雨水与砾石洼地或雨水花园串联起来;也可以通过雨水桶或地下储水池将收集的雨水储存回用;两种路径都可以使纵向的雨水径流水平分散到建筑地面低影响开发设施网络中去。
↑国内某地建筑地面雨水管理
↑国内某地建筑地面雨水管理
砾石洼地和景观的良好结合可以像干涸的河床一样减缓、分散与输送雨水径流。当然,砾石洼地的底部应铺设土工布防止径流冲刷造结构的不稳定。
↑国内某地建筑地面砾石洼地
↑国内某地建筑地面砾石洼地
蓄水设施应避免阳光照射以阻止水藻的生长,应遮开口,防止蚊虫滋生。常见的建筑蓄水池积一般在 0.5~100立方米。前文所述的金属屋顶和绿色屋顶则是最适合雨水的收集回用的措施。
↑建筑地面雨水桶
↑国外某地建筑地面雨水簸箕
↑建筑地面埋地储水池
雨水花园通过滞留、过滤、渗透等生态过程来改善水质,并可增加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将雨水花园设计成蜜蜂、蝴蝶和候鸟等花粉传播者与种子扩散者的栖息地,这样的设施与传统草坪相比,景观具有丰产性和自组织性,只需要很少的维护就能提供更多的生态功能。
↑国外某地建筑地面雨水花园
↑国内某地建筑地面雨水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