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到管理,是一条很多人走的路,但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曾经有一位朋友说到“只想做一名技术人员,过上幸福的生活”。说到底,我很羡慕这种态度,工作与生活的乐趣,不外乎于“知足者常乐”。从技术到管理,从管理到技术。很多老一辈的建筑前辈,在管理岗位退休后,又返聘到企业做技术顾问之类的技术岗位,生活状态也很好。技术是我们的根本,很多前辈和我说过“搞技术的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说的就是这点。
技术到管理,是一条很多人走的路,但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曾经有一位朋友说到“只想做一名技术人员,过上幸福的生活”。说到底,我很羡慕这种态度,工作与生活的乐趣,不外乎于“知足者常乐”。从技术到管理,从管理到技术。很多老一辈的建筑前辈,在管理岗位退休后,又返聘到企业做技术顾问之类的技术岗位,生活状态也很好。技术是我们的根本,很多前辈和我说过“搞技术的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说的就是这点。
从造价到管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为一名造价行业的工作者,职业生涯上的道路要走向何方。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的造价之路走向何方?问题的最终答案还是回到了毕业当初的想法,成为一名项目管理者。从伊始的施工员,到后来的项目经理助理,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岗位;由施工技术至预结算,然后是成本测算与控制,到现在的企业及项目管理。路的方向还是沿着多年以前的梦想在延伸,也许是只知道坚持就会成功。
天道酬勤,经过努力与奋斗的岁月,加上幸运的机会来临,今天能够以一名管理者的角度,来与众多同行一起交流探讨我们的职业方向,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在造价工作及管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干我们这行的,通常都知道“做得好不如管得好,管得好不如算得好”。这句话有其成理之处,却也有失偏颇,要知道,单纯强调造价人员在项目效益中的作用,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加强项目部成员的成本意识,提高造价管理能力,依靠团队精神,这才是根本之道。然,区区两句话,能做到的,又有多少?
其实管理工作也是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让团队中的成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除了要时间与精力贯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保证团队纲领的正确性与适应性。这种压力,作为造价工作者的阶段中,并未能有太多的感受到。等到了管理岗位上,才知道,为管理工作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与行动标准,有多难。
从造价工作者到管理者,怎样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目前在一线的项目部管理人员中,对于造价管理或者成本控制,无论是意识还是专项能力,普遍有待加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人材机价格的普涨,施工单位的利润几乎压到了最低。造价的重要性开始突显,成本控制开始得到广泛的认同与重视。
行业很多的项目经理及企业经理人,对造价不懂的其实很少,但真正懂的却不多。造价师也好,管理者也好,概括一句:“内圣外王”。内圣,指的就是你所说的那些职业技能与知识,外王,就是我们不能只待在屋子里算来算去,要出得去,谈得下,搞得定。我很反对造价师把大量的工作投入到算量中去,结算对账也好,变更签证也好,工程量不要太计较,谈价格,谈口径。一个口径抵过一千个量的对账。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考证族”的出现,其实是与行业内的人才变革有关系的。前几年开始的内需刺激,建筑业行情大涨,人才更新换代紧锣密鼓的进行。而国家强调的职业资格证书与现场实际的管理能力要求发生冲突,于是出现了大批的挂证现象,“考证族”由此诞生。随着高学历的人才从校园大批涌入建筑行业内的方方面面,具备实践能力的理论出身工作者群体正在形成,挂证的局面开始萎缩。最终达到人证合一的普遍现象。“考证族”是过渡时期的产物,如流星,看上去很美……,与其花这么多精力去考证,不如花点精力在某个专业上多点钻研来得长远。
一本证书,不能推动职业生涯的飞跃。证书只是对进入职业门槛的准入证。试想,如果一个没有做过造价的造价工程师,一个长期做预结算却没有证书的预算员,你会选择谁来做你工程的结算?关键是职业的能力,而不是证书。由于中国的怪现状,造成了证书挂职的现象广为流传。项目经理,由于其责任重大,且关系复杂,所以,胜任项目经理的人还只是少数,而相对应的建造师证,却是众多。
关于工作单位的选择,有人问:您认为在哪种类型单位对自己发展更有利(前途 钱途呀)。在建设机关、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中介咨询单位……哪个地方好?
你说是奔驰S600跑得快?还是宝马760跑得快?关键在于司机水平。各种类型的单位都有前途,如果你所列的某个单位是没有前途的单位,那这个行业就要消亡了。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的单位选择,应该要从你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如果你是一个愤青又不想很快被磨平,建议不要去建设机关;如果你的专业不是很对口,而且害怕一天到晚做在电脑前面接受辐射,建议不要去设计单位;如果你讨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天天在活动房里办公还羡慕那些在高级写字楼的同学,建议不要去施工单位;如果你只会自己单枪匹马的工作,不擅长与人协作沟通,对相关专业不敢兴趣,建议不要去建设单位;如果你不喜欢天天与预算结算打交道,天天在忽悠和被忽悠之间徘徊,建议不要去中介咨询单位。技术是功底,沟通是功底发挥的桥梁,没有桥梁的敷设,再好的功底也没有用。
近代名人曾国藩在清朝的满人统治时期,出身卑微,没有背景,但是最终还是荣任“两江巡抚”“直隶总督”,他靠的是什么?一是自身的修养与努力,“修身治国平天下”,浴血奋战,建立功名;二是背景,曾国藩没有先天的背景,但是后天的背景很好,恭亲王提携曾国藩直到两江巡抚,却从未谋面过,后天的背景营造靠的是什么?我想看过曾国藩传后的朋友们,应该都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