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区的一个矿山里, 有一处山林环绕的园子。 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矿坑,占地15亩, 2019年,杭州设计师余伟增和柴荣找到这, 决定租下,改造为园林工作室。 他们先是足足清理了三四千立方米的建筑垃圾,
在杭州西湖区的一个矿山里,
山林区域改造前后的对比
改造后的山山园林,
在圈内口碑爆了 。
春天杜鹃开满园,
夏天山谷里满是蝉鸣声,
秋天层林浸染,
冬日枯枝白雪,
四季四时,常看常新。
四季四时的不同景致
10月,一条拜访山山园林
和这群热爱山水的好友,
“造一个园子,一方山水,
给我们太紧张焦虑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一些情趣,一些愉悦,
我们几个合伙人都是特别热爱自然、向往山水、热爱生活的一拨人。希望在山里头有大大的院子,营造一个园子,一方山水。房间面积大小无所谓,不是说为了找一个能够放几台电脑、能画图的地方。
场地大概有15亩,建筑面积大概有500多平米。它还是一个地质灾害点,雨天,水会从山谷大量地渗下,冲到马路上,根本上不了人,有时候还会引起山体滑坡。
雨天崖口的瀑布,具有《溪山行旅图》的意向
选这个场地还有一个机缘:我们上一个工作室拆掉以后,发现那些建筑垃圾竟然也倒在这里。
一时兴奋把这块地租下来之后,我们坐在这对着垃圾发呆,所有人都在劝我们放弃,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摇头。
然后利用建筑垃圾沿山脚做了一些竖向地形的堆叠,既消纳了一部分建筑垃圾,又有效解决了原先矿坑地质灾害点的隔离问题。
所以山前的草沟其实有两个状态:没有雨水的时候,它是一个旱溪沟,相当于一个景观沟;但是洪水来的时候,它瞬间变成了一个泄洪渠,水会通过我们设定的路径汇聚,有序地进入市政管线。我们也做了蓄水处理,在园子旁边的地下埋了一个大蓄水池,满足园子日常对养护水源的需求。
建筑室内的光影变化
解决完场地的基础问题,下一步就是根据初步的想法,按照我们心目中的山水的布局构思,一步步地去实施它。
原始的矿坑建筑是砖木结构的,质量很差,存在结构安全的问题。我们改造的时候,遵循了原先的历史风貌,把外立面保留了下来,主要对内部空间和动线做了一个改变。
这个建筑承载了比较多功能上的需求,比如我们有很多喝茶的朋友,要有茶空间,我们都很喜欢玩户外,要考虑装备的存放,又收了一些我们喜欢的石头、文玩,需要一些展陈空间,此外造园子还需要假山、瀑布、鱼池……
这么大个场地,这么杂乱的环境,应该怎么下手?实际上大部分园林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构思,都是在现场实地完成,很多图纸是现场直接画在墙上。
空间与自然之间相互渗透
我们把建筑以消解的状态,融入山林。
拆了好多房间,朝南的墙全拆掉,把窗开出来,它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房间了,可以看到它跟自然之间相互地渗透。从入口的长廊进来,曲折回环,最直接的感受是在自然中穿行,而不是在建筑空间里行走。
空间的动线相当丰富,每一条路径都能够导向不同的景致。我们希望整个空间能实现些许《林泉高致》里所谓的“行、望、居、游”的意味。
通透的主空间
晚霞下的镜面水池
我们在主场地U型口设置了一面镜面水池,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余晖打在崖壁上,色彩斑驳,整个山倒影其中,就是日照金山的一个画面。建筑转角交界处的体块很生硬,衔接的地方栽植了一棵白梅和一棵红梅,非常有古意。
正对着镜面池的是主空间,我们将中间两堵墙拆掉,用钢结构加固,设置整扇的落地窗,获得了一个通透的大空间。东面它朝着整个山崖,西面紧邻着山林的坡地,被自然环绕。
一部分跨入室内一部分融入自然的石头
室内放置着具有东方气韵的“伴山”桌
这块石头施工的时候蛮麻烦的,因为吊机进不来,需要人工把它拉进来。当时我们七八个人一起拿着撬棍,喊着号子,把它挪到我们需要的位置,是蛮费体力的一件事儿,但是非常好玩。
空间所有的软装铺陈也都在传递着我们是东方的基因,像主空间的“伴山”桌,设计灵感就源于我们很强的山水情结,坐下来山岳就在陪伴着你。
三角厅茶室
通过一个暗门便可以进入茶室,我们给它起名叫“屾光”。这个空间原来是建筑转弯的两个房间的交汇点,我们进场清理完垃圾后,发现这里的光影和线条其实非常美,适合做一个安静的,可以坐下来欣赏室外的空间。
视觉上它是一个向外的空间,人一进来就会被扑面而来的山水、翠绿的苔藓、层层的山林所吸引。阳光穿过树林,在地面和墙面投射出光影,特别能安静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甚至是光和风的形状。
进入茶室的路径也颇有讲究。长的石板路引导,从窄条的入口进去,在一个回环当中把光线压暗,仅仅通过室外的光线来作为引导,转折几次,豁然开朗。
入口对面开了一个很细的竖条窗,是一个竖轴的宋画的状态,窗外种了一棵红枫,一进门就会看见,仿佛天成的一幅画。
石头是我们造园的最重要的一个景观元素。每一个房间,甚至是茶几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是我们天天打交道的一个物件。
传统叠山造园用的大多是太湖石,瘦、透、漏、皱,有它独特的个性气质。现在我们用的更多的是纯自然的山野山石或者河里的石头,去模拟自然。
茶室中的石头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韵味
每块石头它都有自己的个性,独特的色彩、肌理、质感。我们会根据每一个空间的特性,用不同的石头搭配。
比如茶室入口的石头,它的正面有一个流水侵蚀的意向,我们把它立在西面,刚好正对长窗,跟窗外山林、瀑布遥相对话;它的侧面其实是一个佛首的脸,带有一丝禅意,特别地写意和抽象。
镜面池上的石头是我们空间里尺度最大的一块石头。它有很强的雕塑感,将近四米,在我们看来它就是一匹马,有一股山水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
其实跟花木、石头打交道的过程,有时候也是相互角力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一定要这个角度把石头立起来,石头说,我不行我不干,那有可能半空中钢绳就断了,就掉下来,或者怎么都立不到你想要的样子,但是最终我们又会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是也一种快乐。
我们草坪上的装置是回收来的废弃油罐车改造而成的。属于废物再利用,罐子切出来,开一个洞口,一层层把锈打磨刨掉,嵌入大地,就能够满足我们的使用功能。
在空间上把山林退让给自然
造园里头最高的追求叫“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们其实也把原先人类的痕迹当成自然的一部分来进行了保留,像山体是以前人类为了造房子,开挖出的一个坡地景观,但是通过自然的修复,它长成了一个山林。我们希望把一切还给山林,所以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上做到质朴,在空间上退让给自然。
造园就是让我们的空间或者生活能够有更多的情趣。现在的城市生活工作太乏味了,人时刻都是紧张焦虑的,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场景或者一些小的设计,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
天气好了,我们就会外头支上顶帐篷露营,围着石头,喝酒、弹吉他,听着音乐,啃着瓜子听雨聊天,滴滴答答的雨帘子打在水面上,月圆的时候,躺在石头上晒月亮……
空间里设置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功能。哪怕很小的一个咖啡屋也配有壁炉,冬天可以在里面烤火,或者午饭时和同事们冲上一杯咖啡,甚至会相互比拼,谁的拉花更好更漂亮,谁冲的咖啡味道更好。我们还有一条狗子,叫黑格尔,它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地撒欢。
我们在这里,把工作以生活的状态在这个空间里开展起来。
这里其实很不“杭州”,可以明显地感受四季变化。山头北面是一层层的竹林,东面山头有各种各样的花、树,春夏的时候,满眼绿意,秋天是一片金黄,冬天山里下雪的时候,整个山头都是白茫茫的
山上的一草一木其实很容易打动我们,爬山是我们一群人最大的乐趣,现在有时候我们也会背个小包去山上住两天。
以前大家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我们可以出门见山,跨过小河,但是城市化进程把这一个状态已经打破掉了。
山体滑坡,洪水四溢,这就是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的一个代价。所以在山山园林动工那一刻,我们的目的就是把环境治理回来。
部分图片提供:山山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