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能够以最浅显易懂的形式,让普通人认识到世界上的诸多问题和各种可能性,而这也是设计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原研哉 “家”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最浅显易懂的事物,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面镜子。建筑设计作为空间设计的一门学科和艺术,将我们每天居住其中的「家」置于问题的交汇点,展开思考,那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吧。上周参观住博会的过程中,偶然的参加了“CHINA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听到了原研哉大师的演讲,看到了建筑大师们的设计从图片变成了现实。真心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从建筑的改变开始。
“ 设计能够以最浅显易懂的形式,让普通人认识到世界上的诸多问题和各种可能性,而这也是设计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原研哉
“家”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最浅显易懂的事物,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面镜子。建筑设计作为空间设计的一门学科和艺术,将我们每天居住其中的「家」置于问题的交汇点,展开思考,那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吧。上周参观住博会的过程中,偶然的参加了“CHINA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听到了原研哉大师的演讲,看到了建筑大师们的设计从图片变成了现实。真心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从建筑的改变开始。
HOUSE VISION 的缘起
HOUSEVISION 的概念最初由国际设计大师、MUJI 艺术总监原研哉提出,围绕能源、人工智能、老龄化社会、城市与地域的关系、材料开发等各种问题,将我们每天居住其中的「家」置于问题的交汇点,展开思考。住宅与其说是「建筑」,接下来也许更将被视作「众多产业的交汇点」得以进化发展。它不仅耗能,亦可储能,甚至产能;借助移动体即可移动;依靠通信可与人产生联系;享受服务。收取并寄发物品;进行健康管理;发送并接收生活数据……除以往提供给我们「用餐」、「就寝」、「休憩」的场所外,以上活动将成为家的新功能。
提到模块化建筑,就不得不说银座中银舱体大楼. 这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巨型积木状建筑是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的成名之作。大楼像由很多方形的集装箱垒起来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注重外表特征的同时,必须注重功能性的体现。黑川纪章与运输集装箱生产厂家合作,采用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并在现场组建的方法。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收纳2.3m×3.m×2.1m的居住舱体内。作为服务中核的双塔内藏有电梯、机械设备的楼梯等。开有圆窗沿的舱体单元被黑川纪章称为居住者的"鸟巢箱"。就建筑整体而言,也具有制造工艺的精致感。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模块化建筑便是加拿大 Habitat 67 集合住宅,Habitat 67的总设计师是加拿大建筑师莫沙·萨夫迪(Moshe Safdie)。萨夫迪在设计建造Habitat 67时,基于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社会福利(廉价)住宅的理想,将每一盒子式的住宅单元都设定为统一的模块,然后预制建造出来,再像集装箱那样以参差错落的形式堆积起来。沙夫迪早在60年代初在麦吉尔大学学习建筑时,发现了一种城市和三维房屋的概念,这种概念以一种可以接受的密度形式重组了“单亲家庭的住处”。Habitat 67便是这种概念的整体体现。
无论是黑川纪章的中银舱体大厦、莫沙·萨夫迪(Masha Safdi)的蒙特利尔住宅,模块化建筑并不是一个新颖的建筑形式而被建筑师所关注。然而现如今,某一重要资源的短缺遏制了全球增长的速度。你能猜到是什么吗?是能源,水,或是资金?事实上都不是,而是劳动力。在各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技能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在过去几十年中也都发展了成熟的预制化建筑系统。但是预制化仅仅是建筑构件的标准化,还不等同于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指的是建筑空间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空间的的预制。而我们未来的模块化建筑应该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而调整建筑的空间与结构,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诉求,也能节约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这样的一种建筑。
日本设计中心 X 有住:“最小-最大的家”
看惯了集装箱叠加起来的模块化建筑,我们来谈谈这次参观的无印良品的那个模块化建筑。这次展示的无印良品的是上海良品计划员工宿舍的原型。由于上海市区内房租高昂,方媛也很少。在上海办公室和店铺工作的员工大多住在郊外,坐地铁单程也要3个小时。而且他们居住的公寓不但距离市中心很远,而且非常窄小。为了解决大城市的人口集中、住房不足和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这样的问题。良品计划委托长谷川豪先生进行设计。长谷川豪从中国窑洞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的居住方式中获得灵感,尝试高效利用北京的半旧空间,加上无印良品的系统层架等,来给员工打造一个“共享”住宅空间,以达到既重视个人生活,又能唤醒正在逐步退化的邻里关系的效果。
一般的 nLDK 型合租房是 以L(起居室)、D(餐厅)和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要素,以起居室为中心,布置各房间,连接n卧室,主要特点是用墙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隔断。但是这次的单身公寓项目则与此不同,其不使用墙壁进行分割,而是通过自由组合的收纳柜将空间分割开来,以此来打造立体化的空间。长谷川豪的设计使用了一个位于中心位置的三维单元,单元内部是阶梯室和卧室,内壁的收纳架和无印良品的搁架一样,摆放生活用品、电视机等小型家电,单元下方设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水电等设备则利用单元间的空间铺设管道。
无印良品员工宿舍的这种盒子型的模块化建筑。个体空间和共有空间通过墙壁隔开,并排在一起。客厅作为大家平时活动的公共空间,具有社交生活的像咖啡机、电饭煲都收纳在盒子外部。关于卧室则是一个独立的私密空间,变成为一个一个的单身宿舍。通过一个立体单元,分割出个体空间和共有空间,在狭小的空间里不但解决了私人生活问题,还完美融合了光和影、明与暗。正如《阴翳礼赞》中提到的,仔细经营纵深、高度、凹凸等等,将虚无的空间遮蔽起来,形成的「幽玄之味」,远胜于一切壁画与装饰。
此外,无印良品还提供了他们模块化建筑不同形态的构件,今后也可以演变成各种不同组合的员工宿舍。
建筑设计师 李虎 营造的“火星之家”了,他为品牌小米——一个在中国以营造设计生态链闻名天下(包括整个地球)的超级品牌,设计了一个火星生活舱!而现场铺设的红土,以及圈进视野里的鸟巢,某些角度让人真的错觉“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个人建议的是,这里可以作为最后一站,并且在这里设置一个小米赖以成名的充电宝租赁站,让所有参展观众都可以来到这里进行能源补给,这也印证了一点:只要有电,中国人民就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