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施工外防护主要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可是部分施工现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方式达不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安全防护作用。国家发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虽然严谨,但是仍有部分人员未充分理解其含义,因而使得外脚手架搭设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施工外防护主要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可是部分施工现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方式达不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安全防护作用。国家发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虽然严谨,但是仍有部分人员未充分理解其含义,因而使得外脚手架搭设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1 脚手架步距的选择
笔者看过众多脚手架设计方案,其中对脚手架步距的选择不合理居多。可明显看出方案设计者为根据图纸进行选择,规范中提供了两种步距,其一为1.5m;其二为1.8m。很多人设计为了节省钢管使用数量,因而按照1.8m的步距进行选择。但是实际步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建筑楼层高度而决定,大部分楼层高度均为3m左右标高,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高度应略低于楼面层标高10cm,因此选择步距应为1.5m。3m的楼层高度,恰好为两步。假如仍使用1.8m的步距,必然使得脚手架搭设后的大横杆高度高于楼面层高度,这样使得建筑工人站在脚手架上作业时需要俯身才能施工,不利于工人作业。
2 连墙件的设置
众所周知,连墙件设置方式为两步三跨,或者三步三跨且梅花形布置。根据步距的选择,应该使得两步或者三步为一个楼层的高度,这意味着每层都需要设置连墙件。三跨者根据跨距(即立杆纵距),基本上是一个房间的开间尺寸。通过计算软件得出连墙件为预埋钢管,然后通过另一根钢管与脚手架相连,此种连墙件搭设方式不仅浪费钢管,而且搭设层数越高越不稳定。因此,笔者不建议用此种搭设方式,建议使用抱窗洞的方式。鉴于山墙处可能窗洞较少,不利于脚手架的稳定,在此处可以用一种简易连墙件代替抱窗洞,即使用1根小横杆顶住建筑山墙外立面,再通过穿墙螺栓眼,利用铁丝或者钢绳将脚手架固定,此种方式既可以承受压力又可以承受拉力,符合连墙件的要求,满足需要。
3 小横杆的位置
脚手架工程中,最不起眼的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就是小横杆了。工人们普遍认为小横杆仅是为了满铺跳板,既然如此,工人们就为了节省人工因未能使每个主节点上都有一根小横杆,此种行为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其一,这样的搭设方式容易使小横杆偏离主节点太远,不利于大横杆受力;其二,这样的搭设方式小横杆必然会少,跳板搭设容易形成“跳跳板”,这又是一个安全隐患。正确的搭设方式是每个主节点处必须有一个小横杆,且偏离主节点不得大于300 mm。
有些工人们将小横杆固定在主节点上的立杆上,这样做同样不利于脚手架受力。规范中规定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即小横杆)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倘若固定在立杆上,则施工荷载全部通过立杆传递给基础;固定在大横杆上,则大横杆可以卸掉一部分施工荷载,使得仅有部分荷载通过立杆传递到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建筑施工脚手架必然五花八门,熟悉并充分利用国家规范是建筑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