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问题在于:新风需求量与人数成正比,新风供给量与送风量(负荷)成正比,但人数与送风量不一定成正比, 于是产生了新风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①、夏季外区新风问题 夏季内外区都供冷,内区仅有较为稳定的内热冷负荷且与滞留人数成正比,因此可以认为内区末端送风量能够基本保证人均新风量。 除了内热冷负荷外,外区变风量末端还负担围护结构冷负荷,它多耗用了一部分含有新风的送风量。如果仍按系统总人数又新风标准来确定总新风量,内区新风量会相对不足。对于分隔成小房间的系统,因相互间空气不流动,新风供给更为不利,因此夏季应对内区增加附加新风量。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问题在于:新风需求量与人数成正比,新风供给量与送风量(负荷)成正比,但人数与送风量不一定成正比, 于是产生了新风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①、夏季外区新风问题
夏季内外区都供冷,内区仅有较为稳定的内热冷负荷且与滞留人数成正比,因此可以认为内区末端送风量能够基本保证人均新风量。
除了内热冷负荷外,外区变风量末端还负担围护结构冷负荷,它多耗用了一部分含有新风的送风量。如果仍按系统总人数又新风标准来确定总新风量,内区新风量会相对不足。对于分隔成小房间的系统,因相互间空气不流动,新风供给更为不利,因此夏季应对内区增加附加新风量。
夏季附加新风量
总新风量
②、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系统冬季新风问题
冬季外区的风机动力型末端处理负荷的逻辑是:如围护结构热负荷、内热冷负荷和最小送风量(冷风)在冷热抵消后余值为冷负荷,则末端增加送冷风量;若为热负荷,末端保持最小送风量(冷风), 同时再热供暖。可见,由于内热负荷被全部或部分抵消,两种情况~下冷风送风量都会减少。因此,新风量可能不足,设计时应作具体分析和处理。
冬季供暖时外区末端保持最小送风量,使系统总风量降低,系统的新风比提高。因此应分析外区各区域末端最小风量时的实际新风量,也可采用下式计算出末端需求最小风量比Y。只要外区实际的最小风量比大于Y值,便可保证外区新风量。
如外区末端最小风量比Y过大,会增大冷热混合损失,此时应考虑适当调整内、外区最大送风量之比G/Gp,或增加总新风量G,,以减小Y值,使外区实际新风量满足卫生要求。
③、单风管变风量系统冬季新风问题
单风管系统对冬季外区负荷有两种处理方法:第- 一种 方法是建筑热负荷和内热冷负荷由加热装置和变风量末端分别处理。由于含新风的送风量与内热冷负荷成正比,冬季新风量比较可保证。第二种方法用供冷风或供热方式分别处理区域内冷热负荷抵消后的余下负荷。譬如:外围护结构热负荷越小或者人越多内热越大,送风量就越少,新风量也越少。
宜将外围护结构热负荷差别较大的外区划分为不同的系统,另外可采用较大的末端最小风量比。
④、加强空气循环
上述a、b、c点中提出的主要是新风分配问题,并非新风总量不够。因此,在大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加强空气循环的措施,如设置循环小风机等(串联型风机动力型末端也具有一些循环作用),以促使新风量分布均匀。
⑤、节能控制
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过渡季或冬季同样可以采用可调新风比的方法,利用自然冷源供冷,它的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该系统中的控制方法与定风量双风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由于空调系统的风量是处在变化状态,当系统处于最小新风量的情况下与定风量系统有所差别。因此,在新风与排风管道上并联设置了定风量末端CAV,当该阀打开时,保证通过该阀的风量基本是一- 个定值,一般是根据最小新风量选取该阀。
比较室外新风焓hw与回风焓he,当hw≤hu时,启动过渡季节节能运行模式,反之则按夏季最小新风量加以运行。新风焓值和回风焓值一-般是通过测得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或露点温度后求得。温度传感器T, T2 分别测得新风、回风温度Tw,Tr;湿度传感器H,H2分别测得新风、回风相对湿度9w,9r; 由DDC控制器计算并比较新风焓hw和回风馆h。如hw>hx, 不启动空气节能器模式,关闭新、排风阀,全开回风阀,由新、排风定风量末端CAV控制最小新排风量。如果hw≤hx,启动空气节能模式,全开新、排风阀,关闭回风阀和新、排风CAV;室外新风经冷水盘管冷却去湿,达到出风参数。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无论夏季采用何种判别控制方法,冬季的判别控制方法比较简单一致。 对于服务于内区负荷特征的空调系统,当温度传感器T测得室外新风温度低于盘管回风温度Tr,系统进入变新风比控制模式。DOC 控制器根据该回风温度与设定回风温度的差值,比例调节新、回、排风阀D、D2、D3。相对湿度传感器H2测得回风相对湿度,如需要加湿,DDC控制器根据Pn与设定值的差值比例控制加湿量,新排风CAV继续关闭。当室外温度继续下降,新、回、排风阀D、D2、 D3调节到最小新风比时,关闭电动新、排风阀,全开回风阀,由新、排风定风量末端CAV控制最小新排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