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内跨的悬挑梁 1.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 1.1上部纵筋 1.1.1当非悬挑端跨内上部钢筋直径与悬挑端上部钢筋直径一致时,上部钢筋可在支座内拉通布置(如上如红色钢筋)。 1.1.2当二者直径不一致时,二者需要在支座内分别锚固:跨内上部纵筋则需根据梁类型(KL、WKL、L、Lg)不同,按照相关要求在支座锚固(详见16G梁系列推文);悬挑端上部钢筋伸至支座边缘,向下弯折15d,公式可简化为hc-bhc+15d。
一、带内跨的悬挑梁
1.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
1.1上部纵筋
1.1.1当非悬挑端跨内上部钢筋直径与悬挑端上部钢筋直径一致时,上部钢筋可在支座内拉通布置(如上如红色钢筋)。
1.1.2当二者直径不一致时,二者需要在支座内分别锚固:跨内上部纵筋则需根据梁类型(KL、WKL、L、Lg)不同,按照相关要求在支座锚固(详见16G梁系列推文);悬挑端上部钢筋伸至支座边缘,向下弯折15d,公式可简化为hc-bhc+15d。
1.2下部钢筋
悬挑端下部钢筋锚固有两种形式:当悬挑梁根部与框架梁底齐平时,底部相同直径的纵筋可拉通布置。否则,二者分别锚固:非悬挑端下部纵筋需根据梁类型(KL、WKL、L、Lg)不同,按照相关要求在支座锚固(详见16G梁系列推文);悬挑端下部钢筋需要在支座内直锚15d(详见下图)。
(图片来源16G101-1 P92)
2.钢筋在悬挑端的伸出长度
2.1上部钢筋
悬挑端梁上部钢筋布置方式与钢筋排数有关:
(图片来源16G101-1P92)
2.1.1第一排上部纵筋
(1)“至少有两根角筋”:这些角筋伸至悬挑端外端,向下90°弯折,弯折长度大于等于12d,公式可以简化为l-bhc+12d(l为悬挑端长度)。
(2)“并不少于第一排的1/2,其余钢筋弯下”:其余钢筋需在0.75l处向下弯起45°/60°(详见18G901P64),弯折平直段长度为10d,公式可以简化为0.75l+cos45°(60°)+10d。
(图片来源18G901-1P64)
2.1.2第二排上部钢筋
(1)当l小于5倍梁高时,悬挑梁第二排上部钢筋直接可伸至悬挑端外端,向下90°弯折,弯折长度大于等于12d,公式可简化为l-bhc+12d。
(2)除(1)外,第二排上部钢筋在0.75l处向下弯起45°/60°(详见18G901P64)到达梁底减一个保护层位置,再平行梁底布置平直段长度,平直段长度为10d,公式可以简化为0.75l+cos45°(60°)+10d。
(图片来源16G101-1P92)
(图片来源18G901-1P64)
2.1.3第三排上部钢筋
根据图集18G901-1P64悬挑梁上下部纵筋做法详图下小字可知,当悬挑端上部设有第三排钢筋时,其伸出长度应由设计者注明。
2.2下部纵筋
下部纵筋伸出长度为悬挑端长度减一个保护层,公式简化l-bhc。
二、不带内跨的纯悬挑梁
纯悬挑梁是指,只有悬挑端的梁,跨数表达(0A)。
(图片来源16G101-1P92)
1.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
1.1上部纵筋: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它必须伸至支座边缘,向下弯折15d,公式简化为hc-bhc+15d。
1.2下部纵筋:同不带内跨的纯悬挑梁第1.2条
2.钢筋在悬挑端的伸出长度:同带内跨的悬挑梁第2条
以上为悬挑梁构造的所有内容,我们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
知识点:悬挑梁钢筋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