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除了常规施工图管控外,另一重要工作是加强二次机电深化设计的管理工作,因此部分常处于灰色地带,权责并不明确,加之工作琐碎且费力,故很少被人提及。 深化设计是施工图的进步完善和补充,一方面满足现场施工深度要求,另降低设计过程中缺漏项的风险,最终保证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的完成施工,并满足设计、运行要求 。
一、氟利昂压缩式制冷装置,可布置在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内,但不宜直接布置在楼梯间、走廊和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二、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应布置在隔断开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内,但不得布置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内;
注:1、辅助设备可布置在室外。
2、氨制冷机房的防火要求,应按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三、蒸汽喷射式制冷装置,应露天布置。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宜布置在建筑物内,条件许可时,亦可露天布置。露天布置时,制冷装置的电气设备及控制仪表,应设在室内。
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和管道连接,应符合 工艺流程,并应便于安装、操作与维修。
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盘之间的距离和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
注:1、兼作检修用的通道宽度,应根据设备的种类及规格确定。
2、布置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冷水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时,应考虑有清洗或更换管簇的可能。
制冷机房的高度,应根据设备情况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一、对于氟利昂压缩式制冷,不应低于3.6M;
二、对于氨压缩式制冷,不应低于4.8M;
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顶部距屋顶或楼板的距离,不得小于1.2M。
注、制冷机房的高度,系指自地面至屋顶或楼板的净高。
制冷机房内宜与辅助设备间和水泵间隔开,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值班室、维修间、贮藏室以及厕所等生活设施。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两处互相尽量远离的出口直接对外,且应由室内向外开门。
氨制冷机房的电源开关,应布置在外门附近。发生事故时,应有立即切断电源的可能性,但事故电源不得切断。
氨制冷机房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和安全器材(如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
设置集中采暖的制冷机房,其室内温度不低于15oC 。氨制冷机房严禁采用明火采暖。
制冷机房应设给水与排水设施,必要时宜设置电话。
下列制冷设备和管道应保温:
一、压缩式制冷机的吸气管、蒸发器及其与膨胀阀之间的供液管;
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蒸发器及冷剂水管道;
三、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蒸发器和主喷射器头部;
四、冷水管道和冷水箱;
五、制冷设备的供热管道和凝结水管道。
注意:制冷机房的排风系统中可能含有 制冷剂 , 因此制冷机房的通风系统单独设置,不能与其它通风系统合用 。
二、冷却塔摆放位置及设计要求
1、气流应 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且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最小频率 风向的上风侧。
2、冷却塔不应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的排放口附近,不宜布置在高大建筑物中间的狭长地带上。
3、冷却塔宜单排布置,当需要多排布置时,逆流塔塔排之间的距离 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长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塔排,净距不小于 4m 。
②、长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行布置的塔排,净距不小于塔的进风口高度的 4倍 ,每排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 5:1 。
4、单侧进风塔的进风面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双侧进风塔的进风面宜平行夏季主导风向。
5、玲却塔进风侧与建筑物的距高宜大于塔进风口高度的 2倍 ;冷却塔四周除满足通风要求和管道安装位置外,还应留有检修通道,通道净距不宜小于 1.0m 。
6、冷却塔与相邻建筑物面向冷却塔的有窗房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3.0m ,不但要满足冷却塔的通风要求,还应考虑噪声、漏水等对建筑物的影响。
7、间歇运行的开式冷却水系统,冷却塔底盘或集水箱的有效集水容积,应大于湿润冷却塔填料等部件的所需水量与停泵时靠重力流入的管道水容量之和。
8、冷却水集水箱应尽量靠近玲却塔设置。
9、冷却塔应设在专用基础上,不得直接设置在楼板或屋面上。
三、锅炉房
锅炉系统应力求简洁,减少附件、配件,并要求运行安全可靠,安装、操作和检修便利;
2.锅炉间设备布置要求:应尽量按工艺流程来布置锅炉设备,使蒸汽、给水、燃料、灰渣、空气和烟气等介质的流程简短、通畅,阀门附件少、安全性能高,便于操作和检修;
3.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应考虑扩建和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4.锅炉房的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特别是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尽量避免有积聚气体的死角,如不能避免,必须采取局部排风措施。
5.烟道、烟管及烟囱的位置应尽量短,并使每台锅炉受力均衡,一般应使用地上烟道
四、换热机房
五、空调机房、新风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