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建筑史学刊 ,作者张十庆 1 《营造法式》栱长制度的讨论与推进 学界关于《营造法式》栱长制度的讨论,主要有如下两篇论文:一是笔者2006年发表的《〈营造法式〉栱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一是陈彤2016年发表的《〈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栱长制度比较》。由此对《营造法式》栱长制度及其构成关系的认识得以逐渐清晰。 笔者《〈营造法式〉栱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一文,讨论了《营造法式》栱长构成的规律与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认识: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筑史学刊 ,作者张十庆
1 《营造法式》栱长制度的讨论与推进
学界关于《营造法式》栱长制度的讨论,主要有如下两篇论文:一是笔者2006年发表的《〈营造法式〉栱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一是陈彤2016年发表的《〈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栱长制度比较》。由此对《营造法式》栱长制度及其构成关系的认识得以逐渐清晰。
笔者《〈营造法式〉栱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一文,讨论了《营造法式》栱长构成的规律与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认识:
其一,《营造法式》以份模数权衡和设定栱长关系。单栱造斗栱有三种栱型、一种栱长,即72份栱长;重栱造斗栱有五种栱型、三种栱长,即62份、72份和92份。栱长份数反映栱、斗的拼合关系及相应的比例关系。
其二,栱长构成的二材关系:一是华栱心长构成的二材关系,二是横栱实长构成的二材关系。
根据栱、斗的拼合关系,华栱长等于华栱心长两跳加上跳头交互斗底深。即:
华栱长=6+30+30+6=72(份)
华栱栱长的设定,是以栱之心长为目标和基准的。华栱心长跳距的二材关系,是华栱栱长设定的决定性因素。
重栱造的横栱栱长,是以正心分位的泥道重栱为基本单元和设定基准的。栌斗口内所承重栱的逐层交接关系为:泥道栱较其下座斗(栌斗)两边各伸出15份,合计30份、2材;泥道慢栱较其下座栱(泥道 栱)两边各伸出15份,合计30份、2材。即:
泥道栱长=15+32+15=62(份),
泥道栱长= 栌斗长+2材
泥道慢栱长=15+62+15=92(份),
泥道慢栱长= 泥道栱长+2材
相对于正心位置的泥道栱和泥道慢栱,跳头位置的瓜子栱和慢栱,与之为对应关系,故跳头瓜子栱和慢栱的栱长份数,分别对等于泥道栱和泥道慢栱,栱长62份和92份。
概言之,斗栱构成上无论是纵向华栱的跳距,还是横向泥道栱、瓜子栱和慢栱的伸出尺寸,都存在着“材”的权衡和制约作用,或者说皆守二材关系的定则。
其三,横栱中的令栱,栱长72份与华栱对应,然其栱心跳距却呈零散不规则的31份,与华栱跳距并不对等,诸栱中唯令栱栱长不符二材关系的定则。
《营造法式》令栱栱长这一现象,一直以来令笔者疑惑不解,并试图在更广视野下寻找线索和答案。
栱长尺寸的零散份数,虽有些工匠未必重视,甚至为省事减去2份零头,但作为栱长制度,精致的栱长份数关系中,必然反映出栱、斗的拼合关系以及相应的隐性比例关系。
2009年以来笔者通过对江南宋构保国寺大殿的勘测研究,分析斗栱构成上斗型与斗纹的关系,进而对《营造法式》斗型与斗纹的关系及其意义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成果撰写为2012 年发表的《斗栱的斗纹形式与意义》一文,其结论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如果说位置与尺度是小斗分型的两个主要标尺,那么斗纹则是第三个标尺,斗纹形式不仅反映时代与地域特色,并在技术谱系上有着独特的意义。
其二,斗栱构成与斗纹形式相关。以开槽方式归类,小斗只有两种:一是单槽的散斗,一是十字槽的交互斗与齐心斗。所谓截纹斗和顺纹斗均是针对单槽斗而言的,单槽斗的开槽方式决定其斗纹形式,即:横截木纹而开槽为截纹斗,顺沿木纹而开槽为顺纹斗。
其三,除去十字槽斗的摆放形式外,南北斗纹加工做法的区别只在单槽散斗上,即南截北顺。截纹斗做法是江南木构技术传统的典型表现。
其四,根据《营造法式》造斗之制的分析,《营造法式》在散斗做法上,弃北方通用的顺纹斗形式,而采用江南传统的截纹斗做法。小斗分型上位置、尺寸和斗纹三个标识,彼此相关、相互对应。
斗型与斗纹关系的认识,为《营造法式》栱长制度的分析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视角。从地域因素以及技术谱系的角度而言,采集融汇南北技术的北宋官式《营造法式》的斗型与斗纹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上文提及的《营造法式》令栱心长构成关系的疑问,在此线索和视角下,有可能得以认识和解答。
下文将以斗型与斗纹关系的线索和视角,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营造法式》栱长制度以及相应的栱长构成关系,再作探讨和分析。
2 小斗分型的南北差异
栱长尺度关系的关键,在于栱、斗的拼合关系。根据小斗分型的三个标尺,首先分析比较《营造法式》的斗型构成。
《营造法式》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三者,以施用位置、长广尺寸和斗纹形式区分斗型,三种小斗表现出尺寸上的规律性差异,并与施用位置及斗纹的变化相对应。其特点一是三种斗型侧向斗深统一为16份,正向斗宽以2份增减变化;二是散斗作截纹斗形式,区分于单槽交互斗及齐心斗的顺纹斗形式。
基于斗型与斗纹的关联性,斗纹规律是斗型的隐性技术特征。
在斗型与斗纹的关系上,《营造法式》的截纹散斗特色,异于同时期北方的顺纹斗做法,这在构件加工技术层面,进一步印证了《营造法式》与江南技术的深刻关联。进而根据《营造法式》小斗的分型特征以及斗型与斗纹的关系,推析《营造法式》斗型的生成过程中融汇了不同技术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现行斗型是在北式斗型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江南因素而形成的,且有可能通过宋末金初以来的法式化作用,影响了部分北方建筑的斗纹做法。
从斗型与斗纹的关联性,比较南式与北式小斗体系的区别,其主要的差异在于散斗,表现在两点:一是散斗长广比例关系的不同,二是散斗斗纹的不同。
北方唐宋以来的小斗体系,其斗型基本上是斗面宽大于斗侧深的顺纹斗形式。然从遗构上来看,有可能在五代北宋初期,江南散斗斗型已不同于北方,如北宋前期的保国寺大殿、保圣寺大殿二构,其散斗皆为斗面宽小于斗侧深的截纹斗形式,相当于将北式散斗(斗坯)转90度方向,原先的尺寸关系及纹理形式,都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可以认为:《营造法式》现行斗型的生成,是基于北式斗型,并在散斗上受江南技术影响的结果。江南散斗因素融入北式斗型,实际上是将北式散斗转90度而成江南散斗,其目的是追求江南独特的截纹斗形式。《营造法式》小斗体系的现行斗型表现为“北式斗型+ 江南散斗”的形式。基于此,《营造法式》的散斗特征,由北式散斗的顺纹、斗面宽大于斗侧深,改为江南散斗的截纹、斗面宽小于斗侧深。
法式型散斗的两个特征:一是截纹斗形式,二是斗宽小于斗深,二者是关联的存在。而后世清式散斗(三才升),虽传承沿用宋式散斗的比例关系(16份/14 份=1.14),即其斗侧深(1.48斗口)与斗面宽(1.3斗口)的比值仍为宋式的1.14,然其斗纹则已改回北式的顺纹斗形式。实际上早在法式化的金、元遗构上,已见散斗斗纹改回北式顺纹斗之例,如金构清源文庙大殿的法式化散斗,比例传承宋式散斗,斗面宽小于斗侧深(斗面宽17厘米,斗侧深20厘米),而斗纹则已改回北式的顺纹斗形式。
上述关于散斗的变化及特点,对于认识《营造法式》栱长制度以及斗栱比例关系,具有关键的作用。
概括唐宋以来南北斗型的区别以及相应的模式,以尺寸标尺和斗纹标尺而言,南北两种斗型模式的分别如下所示(图1)。
以尺寸标尺,分作如下两种相对的模式:
南式:诸小斗侧深统一,面宽变化,散斗的面宽小于侧深。
北式:诸小斗面宽统一,侧深变化,散斗的面宽大于侧深。
以斗纹标尺,分作如下两种相对的模式:
南式:截纹斗形式,以散斗截纹为标志。
北式:顺纹斗形式,以诸斗顺纹为特征。
小斗体系的上述两种模式,大致代表了这一时期南北斗型的基本特征,前者以江南保国寺大殿为代表,《营造法式》传承此式;后者以北方镇国寺万佛殿、晋祠圣母殿等诸多五代、辽、宋遗构为代表,日本传统和样也归此类。
南北斗型的差异和变化,直接左右了栱长尺度关系以及斗栱的立面比例关系,而令栱的心长构成也受制于斗型特征及其变化。
3 令栱心长的二材关系
历代以来,令栱的栱长变化显著,并经历了斗栱形式从单栱造到重栱造的演变。而令栱作为单栱造的产物,反映了单栱栱长关系的特点。《营造法式》重栱造栱长关系上,短栱中唯令栱独长(72份)现象,正是单栱造栱长关系的传承。
根据《营造法式》单栱造的栱型划分,依施用位置虽有华栱、泥道栱与令栱三种栱型之分,然实际上所有横栱皆为令栱,包括正心泥道栱亦用令栱B,且华栱与令栱栱长相等(72份)。因此,单栱造斗栱只有一种栱长。
单栱造栱长的单一性,是由令栱的性质所决定的。《营造法式》卷四:“造栱之制有五,四曰令栱,或谓之单栱”,由此可知所谓的单栱即指令栱而言。正如齐心斗是诸斗的基本斗一样,令栱则是诸栱的基本栱。而单栱造栌斗口内的对称十字栱,又建立起华栱与令栱的栱长对等关系。栌斗口内十字相交的华栱与泥道令栱等长,应是早期单栱造斗栱设计的基本法则,日本奈良、平安时代斗栱也皆如此。至《营造法式》仍存此制,其规定单栱造泥道栱只用令栱,且与第一跳华栱等长(72份)。
图2 《营造法式》令栱栱长的构成关系(单位:份)
单栱造于《营造法式》中不是重点,只在注文中提及,《营造法式》斗栱制度的重点在于等级较高的重栱计心造。重栱造栱型配置及栱长关系上,令栱仍守单栱本色,栱长与华栱对应关联,同取72份。基于这一特点,令栱与华栱的心长构成本应相同,或者说华栱的纵跳与令栱的横跳理应相等。然而,相对于华栱跳距30份,令栱跳距则为31份,二者之间有一份之微差(图2)。
令栱与华栱心长跳距的一份之差,缘由何在?栱之心长由栱、斗拼合的尺寸关系所决定。通过分析可知,造成令栱与华栱心长一份之差的原因在于栱头小斗的斗型差异,即:华栱栱头交互斗的底深之半6份与令栱栱头散斗的底宽之半5份的一份之差。
由前文关于斗型的相关分析可知:《营造法式》现行斗型是在北式斗型的基础上,吸收了江南散斗因素而形成的,其斗型的实质是“北式斗型+ 江南散斗”。《营造法式》斗栱做法上的江南因素最显著地表现在散斗上,即将原北式斗型中的散斗,替换为江南散斗及相应做法。
比较散斗替代后的变化:原北式散斗,斗面宽大于斗侧深,顺纹斗形式;而江南散斗,斗面宽小于斗侧深,截纹斗形式。从斗纹与斗型的关系而言,江南散斗对北式散斗的替代,实际上相当于将北式散斗转90度而成江南散斗。《营造法式》现行散斗的斗型,由北式散斗的顺纹、斗面宽大于斗侧深,改变为江南散斗的截纹、斗面宽小于斗侧深。
因此,《营造法式》斗栱立面构成关系,有必要从这一特点入手分析。正是江南散斗因素的介入,改变了以北式斗型为原型的《营造法式》的斗栱立面构成关系。现型斗栱立面构成上令栱心长跳距的一份之差,根源应在于散斗斗型的变化。基于此,根据《营造法式》散斗斗型、斗纹的变化,推导令栱构成关系的原型与现型,进而发现和认识令栱心长跳距的演变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推定《营造法式》令栱构成关系的原型如下:
令栱长72份,顺纹散斗,斗面宽16份,斗侧深14份,斗底宽12份,斗底深10份,心长跳距30份。栱长构成关系可解析如下式:
令栱长:6+30+30+6=72(份)
1/2斗底宽+2材+2材+1/2斗底宽=72份
图3 《营造法式》令栱构成:从原型到现型(单位:份)
《营造法式》令栱构成关系的原型与现型的关联比对如下(图3):
原型令栱长:6+30+30+6=72(份)
现型令栱长:5+31+31+5=72(份)
《营造法式》现型栱长的材份设定,是在北式原型的基础上,以江南截纹散斗替代北式顺纹散斗的结果。而回归至《营造法式》斗型构成的原型上,其斗栱立面上令栱构成关系便清晰地呈现出来,即其令栱心长跳距同样也守二材关系之规制。令栱心长与华栱跳距对应关联,二者皆以二材关系为定式。令栱的栱长设定,取决于令栱心长的构成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见,《营造法式》原型令栱的栱长构成,仍不离二材关系,即令栱心长跳距仍是2材30份,唯现型较原型在散斗斗型上发生了改变,使得令栱横跳由原型的30份变为31份。此一份之差,生成于令栱两端散斗斗型的变化。
《营造法式》从原型到现型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重栱心长的构成关系。由比较可见,原型的栱长构成关系简洁有序,重栱之心长跳距皆以整10 份倍数为特征,表现了基于栱之心长的栱长设计的初衷本意(图4)。以重栱造五铺作斗栱为例,其斗栱立面构成从原型到现型的演变关系,清晰而明确(图5)。
图6 《营造法式》斗栱原型正侧样的对应构成关系
《营造法式》原型令栱与华栱的构成关系相同,保持了单栱造构成上令栱与华栱的对应、对等关系,华栱纵跳与令栱横出的材份构成,同守二材关系这一规制(图6)。
令栱构成从原型到现型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营造法式》技术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色。
斗栱构成关系上,基于栱、斗的拼合关系,栱之心长设定最为本质和重要。栱之心长的意义在于栱斗拼合关系中的定位,且栱之心长跳距隐含有特定的意义。《营造法式》的栱长份制,是以栱之心长为基准而设定的,而栱之实长则是基于栱之心长的栱、斗拼合的次生结果,也就是栱之心长与斗底尺寸的复合。因此,栱之心长的设定,既是构造设计,也是样式设计,栱之心长跳距在斗栱构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营造法式》栱长构成的原型分析可知,所有横栱心长皆取10份(材厚)之倍数,即:令栱心长60份、瓜子栱(泥道栱)心长50份、慢栱心长80份。《营造法式》栱长份数的设定,反映出材的约束以及立面比例关系,二材关系是栱长构成上的隐性比例关系。
4 斗栱构成的定位格线关系
《营造法式》大木制度斗栱的材份规定,明确了栱、斗等分件的比例关系,即基于份制的构件尺度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是直接、明确和显性的。另一方面,在斗栱整体构成上,由斗栱分件拼合的需要,生成相应的定位格线,其间隐含着基于构件拼合关系所形成的控制性比例关系。
分析斗栱整体构成的规律和特点,其重要的定位格线关系有二:一是竖向的跳高,一是横向的跳距,二者决定了斗栱整体构成上的基本比例关系。在竖向跳高与横向跳距的两个向度上,前者取材栔分位,以材栔格线的形式控制跳高的比例关系;后者取栱心分位,以栱心格线的形式控制跳距的比例关系。
基于栱、斗的拼合关系,无论是华栱还是横栱,其栱之心长跳距,既是斗栱构成的定位格线,也是栱长尺寸的决定因素。在栱长设计上,心长为本,实长为末。
关于栱长的规定,《营造法式》有两种不同的表记方式:一是实长,一是身长(心长)。《营造法式》制度、功限中所记栱枋构件的“长”指实长,“身长”指心长, 且制度中记栱之实长尺寸,功限中记栱之心长尺寸,此或表明制度注重栱、斗的样式形制,故记实长;功限注重栱、斗的拼合做法,故记心长。
栱之心长,《营造法式》以“跳”权衡计量,指华栱、下昂、衬方头等构件的出跳中距,而横栱伸出的心长,同样也可视为跳距,控制着横栱的栱长构成。
实际上,“跳”本就是《营造法式》斗栱尺度构成的长度单位,栱长设定的关键在于心长,而心长又是以“跳”为基准单位的。
“跳”作为长度单位的意义在于栱长的计量。《营造法式》大木作功限中关于华栱、下昂等出跳构件的长度计算,都是以“跳”为单位的,且“跳”合30份定数。又如重栱计心造的衬方头长度,也是按出跳中距30份计量的:
“衬方头,一条,足材,八铺作、七铺作各长一百二十分;六铺作、五铺作各长九十分;四铺作长六十分。”即八铺作、七铺作各长四跳;六铺作、五铺作各长三跳;四铺作长二跳。
基于功限计量上跳的份数是一个定量,标准的华栱、耍头的长度表记则直接以“跳”为单位,而不再记份数:
八铺作、七铺作各独用:第二杪华栱,一支,长四跳;第三杪外华头子、内华栱,一支,长六跳。
自七铺作至四铺作各通用:两出耍头,一支,七铺作长八跳;六铺作长六跳;五铺作长四跳;四铺作长二跳。
概括而言,斗栱构成上,“跳”既是栱、斗拼合关系中的定位格线,又是栱长计量的基本单位。
《营造法式》功限中只记纵向栱、枋的心长,不记横栱的心长,然横栱精致的栱长关系中,同样隐含着基于栱心格线的控制性比例关系,如上文所分析。
从单栱偷心到重栱计心的演变,斗栱形制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整体构成关系上,表现为跳高、跳距的权衡、定型及模数化,并以相应的定位格线,控制栱、斗的拼合关系以及斗栱的比例关系。
以材栔为基准,是《营造法式》斗栱构成上跳高与跳距的共同特色。这表明这一时期材栔基准的作用,已从竖向的尺度交接,转用于横向的比例设定,基于材栔中介,建立起跳高与跳距的关联性,从而令斗栱的整体尺度构成,统一于双向的材栔格线关系。
上述关于《营造法式》斗栱规制的分析,是以成熟、完善的宋式重栱计心造为对象的,然而从单栱偷心到重栱计心的演进,斗栱构成上跳高与跳距(尤其是跳距)的变化是相当显著的。那么,早期偷心造斗栱构成上跳距的设定又有何特点呢?陈彤先生根据对唐、辽遗构佛光寺大殿以及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的分析,指出早期偷心造斗栱跳距尺度有如下特色和规律:
七铺作隔跳偷心斗栱,侧样以每二跳计心位置的跳距心长之半为格线;正样与侧样对应,同样以横栱二跳的跳距心长之半为格线,且正、侧样跳距格线尺寸对应相等,佛光寺大殿为16.5寸,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为14寸(图7)。
上述早期二构偷心造斗栱构成上正、侧两向的一大跳心长对应相等,且以一大跳心长之半为控制格线。也就是说,斗栱横向尺度构成,是以基于小斗配置的栱心格线关系为基准和目标的,这一规律在应县木塔一层外檐柱头七铺作斗栱上应也存在,而这与《营造法式》计心造斗栱构成的栱心格线关系,表现出相应的关联和差异。相比之下,《营造法式》的显著变化和进步有二:一是慢栱变短,原因在于北宋以来补间铺作从一朵至两朵的发展,使得传统间广旧制下铺作分布趋密,迫使慢栱栱长减小,并表现为慢栱较瓜子栱和泥道栱的伸出变小;其二,斗栱的栱心格线尺寸从简单营造尺寸,转向材栔模数尺寸。
综上所述,唐宋以来的斗栱尺度构成,表现为基于跳高、跳距双向格线的方格模式,并向材栔模数的方向演进。实际上,唐宋斗栱立面构成上的材栔格线与栱心格线这两个基本的格线关系,是此后所有斗栱立面尺度关系组织和筹划的起点与基石,包括日本中世以来唐样建筑斗栱立面构成的基准方格模式。唐样斗栱的横向尺度关系,尽管形式多样变化,但本质上皆是基于栱之心长设计为最初起点和原型的。具体分析详见另文。
知识点:栱长构成及其意义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