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得住 | 建筑形制
zsd_4721383133
2022年11月04日 15:02:50
只看楼主

以下文章来源于拾穗儿 ,作者拾穗儿 在客家人筑屋的千百年间 围屋,始终是客家民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和类型 围的建立 使万里迁徙的异乡人凝聚在一起 也使得客家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中团结的象征 而在瞬息万变的今日 山海围得住房屋,房屋却围不住人 何时 让围中有屋,屋中有人的景象 不再成为奢望 让围屋围得住亲情

以下文章来源于拾穗儿 ,作者拾穗儿

在客家人筑屋的千百年间

围屋,始终是客家民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和类型

围的建立

使万里迁徙的异乡人凝聚在一起

也使得客家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中团结的象征
图片
而在瞬息万变的今日

山海围得住房屋,房屋却围不住人

何时

让围中有屋,屋中有人的景象

不再成为奢望

让围屋围得住亲情

更围得住对家乡的思念

这围,得住

图片



01  建制“饭罗冈”


范和村

一个位于广东省惠州市

大亚湾东南部的中国传统村落

背山面海

海岸线长达2.5公里

▼ 范和村区位

图片
就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

孕育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建筑群体

——罗冈围

是范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围屋

由陈氏族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前后

▼ 范和村罗冈围

图片
明洪武元年(1368)便有记载

范和村隶属归善县

建制名称“饭罗冈村”

由形状酷似萝蔸得名

后多次改名

范和冈村、范和乡、范芙乡、范和大队

直至1987年才正式得名范和村

 

客家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归善地区

始于明代中期

据刘佐泉先生考证

在东南沿海

客家的向下移动发生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

“他们从程乡(今梅县)、兴宁、长乐(今五华)一带,移动到海丰、归善地区。”

▼ 客家迁入归善

图片

02    围中有村-村中有围

 

迁入范和村的客家人

依势建立起了大型围屋

围中住满全族人

亦可称之为一个小型聚落

罗冈围现存主要为清代建筑

坐北朝南

围屋平面呈方形

长宽约99米

▼ 罗冈围正摄影像

图片
围内包含祠堂在内

共有8排6列48座民居

外围包括东西南北门楼在内

恰巧100间房屋

围内总共148间房屋鳞次栉比

▼ 罗冈围平面图

图片

图片


罗冈围充分演绎了

旧时“饭罗冈”这一地名的含义

整个建筑如同一只装满米饭的箩筐

古时候忌讳箩筐有洞

谷物外泄

所以围屋四周的墙面是不准开窗的

但因为采光问题

在解放后才允许开凿窗户

 

围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

青瓦、硬山顶

面积大小、设计风格和建筑构造基本相同

▼ 罗冈围俯视图

图片
房屋排与排之间

隔着宽约3米的十条巷道

纵横排列有序

并以花岗岩石板或河卵石铺砌路面

▼ 罗冈围路面

图片
东、南、西、北四个两层门楼

门楼的第一层置拱形门洞

第二层为望楼

楼上设置神龛

特地效仿所城和县城

建成酷似萝耳的小瓮城

▼ 罗冈围南门门楼

图片

▼ 罗冈围北门门楼

图片 
门楼的门联也不尽相同
正门外

▼ 罗冈围南正门

图片

“地灵开泰运,人杰辟鸿图——罗冈围“

“春临岭南早,瑞满罗冈先——粤海腾欢” 

东门外

▼ 罗冈围东门

图片
“南极锡蕃禧,东皇增景福——紫气东来”
 西门外

▼ 罗冈围西门

图片
“西顾集祯祥,东皇增景福——西照祥光”
 北门外

▼ 罗冈围北门

图片

“北极起春魁,南山增瑞色——威震北极”

 

靠山而建的围屋

山顶犹如高耸的谷堆

围屋就是盛谷的箩筐

可谓匠心独具


03  围中传说-陈氏祖祠

 

在范和村众多民俗节日中

村民们都会齐聚表演来热闹氛围

并通过食福祭祀祖先

▼ 范和村文化节日活动

图片

罗冈围中有两个陈氏祖祠

一总祠一支祠

其余每家每户都有祭祀台

陈氏祖祠总祠号“诒远堂”

堂中悬挂的一块木质牌匾

▼ 陈氏祖祠总祠

图片

图片

从右侧往上看

显示 “金玉满堂”四个字

▼ 右视牌匾

图片

从左侧往上看

又转为 “兰桂腾芳”

▼ 左视牌匾

图片
制工精湛、别具一格

支祠也在近几年翻修中变得焕然一新

 

记载中说

罗冈围是陈氏的地盘

然而里面却有张、林两座异姓祠堂

其中的缘由迄今仍是悬而未决之谜

村中普遍的说法是

陈氏当初征地兴建罗冈围

张、林两姓已在此聚落,作为交换条件

陈氏在罗冈围建成后

信守承诺

将原位盖起的屋舍偿还张、林两姓自由使用

▼ 陈氏祖祠简介

图片
尽管本土的陈氏族人已很少住在罗冈围内

少了分亲情的凝聚

但也正因为外来人的居住

让罗冈围依旧充满着欢声笑语

彰显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成为不朽的杰作


04  多彩“范和”

 

地处广府、潮汕、客家

三种文化交汇地的范和村

建筑风格各式各样

以客家最具代表性

罗冈围的外围形制便是典型的客家围屋

▼ 罗冈围模型

图片
但据惠东县博物馆人员考究

从罗冈围内部房屋来看

它们均为潮汕地区

最为常见的爬狮 (或称下山虎)布局

▼ 罗冈围内的一栋民居

图片
一层砖木结构

青瓦硬山顶

花岗岩条石筑墙

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从民居的山墙来看

也可以看出是属于潮汕的五行山墙

以“土”、“木”形山墙居多

▼ 山墙样式

图片

图片

此外

范和村也存在着少数西洋建筑

清道光十七年

传教士羊神父自香港渡海来到范和传教

并建造了天主教堂

保存至今

▼ 天主教堂

图片
民国年间

这里又落成了一座西洋风格的教学楼

现今改名为范和小学

▼ 范和小学

图片
正因为西洋风格的点缀

才使得范和村更加多元化

更具魅力


登山可樵、出洋能渔

垦地农耕、拦潮晒盐

取富饶之意的“饭罗”

以此吸引了各方先人落户于此

安居乐业

而今已成为富足多元的范和村

以强大的包容性融汇了各个民系和文化

时光流转

在土墙内外的人们依旧思念着亲人

眷恋着家乡

围屋中的欢笑声依旧响起

属于范和的故事也将永不落幕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识点:建筑形制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