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的佛教与佛教建筑
不想再起名
2022年10月20日 17:42:20
只看楼主

本文摘自作者著 《中国佛教建筑探微》 进入隋唐时期,度僧、建寺、建塔、造像、写经等佛教活动兴盛,寺院经济高度发达,稳定而众多信众群体形成,随着各类“师说”的发展,汉化的宗派体系终于建立起来。 隋文帝灭周后,立刻中止了周武帝对于佛法的摧毁。修复寺院,营造经像,缮写经卷,建立管理僧尼事务的制度。佛教很快恢复,并且进入了大发展期。

本文摘自作者著

《中国佛教建筑探微》


进入隋唐时期,度僧、建寺、建塔、造像、写经等佛教活动兴盛,寺院经济高度发达,稳定而众多信众群体形成,随着各类“师说”的发展,汉化的宗派体系终于建立起来。


隋文帝灭周后,立刻中止了周武帝对于佛法的摧毁。修复寺院,营造经像,缮写经卷,建立管理僧尼事务的制度。佛教很快恢复,并且进入了大发展期。


隋唐以前,中国的佛教承袭着印度流传过来的各宗派。进入隋唐时期,度僧、建寺、建塔、造像、写经等佛教活动兴盛,寺院经济高度发达,稳定而众多信众群体形成,随着各类“师说”的发展,汉化的宗派体系终于建立起来。


隋的统一,促进了以往南北差异的佛教信仰相互补充融合,形成了理论与修行并重,以及“破斥南北,禅义均弘”的主流态度。天台宗、三论宗等本土宗派在江浙地区创立。寺院经济的强盛,支持了稳定的僧侣集团的形成,以及寺院建筑形式的固化。在家佛教信徒众多,以“义邑”、“法社”等形式组织起来。还出现了“斋会”等大型的佛教活动。


此一时期,中国佛教建筑风格开始稳定下来。虽因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没有留存下完整的寺院群,但据古料考证,当时大型佛寺多以对称性布局为主。殿堂位于中轴线上,成为寺院中心,佛塔则偏居一侧,或退居其后。佛塔也从中国式阁楼建筑中汲取更多元素,更加体现出中国化的建筑风格。随着建筑材料和构筑技术的发展,更多出现带有仿木结构痕迹的砖石结构楼阁式塔。


据龚国强《隋唐长安佛寺研究》书中总结,隋“大兴城”佛寺分布的特点以及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如下:


1.都城有明确的佛寺兴建计划,颁布了所谓“寺额”,佛寺不能任意乱建,而要得到官方的批准、备案、命名。官方所建佛寺占总额约六分之一,其位置是规划确定的,如兴善寺、禅林寺、宝国寺等。其余“寺额”,发放给民间修建,选址灵活。另还有一些“寺额”之外的小规模佛教场所。


2.大兴城内佛寺疏密不均,呈现出整体漫天星斗与局部簇群状的分布特点。佛寺多集中在市场、住宅区、官署区附近。


3.用堪舆风水学说来安排重要寺院。大兴善寺被布置在城市的“贵位”,皇城南面中心,朱雀大道旁,位置与北魏永宁寺在洛阳城中的地位一样。大兴城建城之初,需迁移古墓,为安抚亡灵所建灵感寺,也是位于高岗上的风水宝地。禅定寺是为了弥补城市风水缺陷所建,以高塔竖于地势微下处。


4.城中僧寺约90所,尼寺20多所。佛寺和尼寺混杂布置,甚至比邻而建。

图片


                           

隋大兴城佛寺分布图(龚国强:《隋唐长安佛寺研究》第60页)

图注:●表示有坊中确切位置的僧寺

○表示无坊中确切位置的僧寺

▲表示有坊中确切位置的尼寺

△表示无坊中确切位置的尼寺


隋代也大量开凿石窟。


灵祐在开皇九年所凿造的那罗延窟为最著名。灵祐经过周武帝的法难,为了预防佛法灭尽,于开皇九年入宝山(属河南安阳县)开凿石窟。在窟内雕造卢舍那、阿弥陀、弥勒三佛的坐像,并镂刻释迦牟尼佛等三十五佛及过去七佛坐像。又在入口的外壁刻迦毗罗及那罗延神王,并镂刻《叹三宝偈》、《法华》、《胜鬘》、《大集》、《涅槃》等经偈文。更在入口的内壁刻有《大集经·月藏分》及《摩诃摩耶经》等。此外所开凿的石窟,还有山东历城的神通寺千佛岩等。至于云岗、龙门、响堂山、天龙山等石窟及敦煌千佛洞等,隋代也续有开凿。隋代雕造的窟龛像及小铜像、玉石像、锤(鍱)涂金像等,遗留到晚近的为数也不少。大抵顶作螺发,面貌柔和圆满,衣褶置重写实,流丽柔巧。还有大业初年,幽州智泉寺沙门静琬(又作智苑,?—639),也为预防法灭,发愿造一部石刻大藏,封藏起来。于是在幽州西南五十里大房山的白带山(又名石经山)开凿岩壁为石室,磨光四壁,镌刻佛经。又取方石另刻,藏在石室里面。每一间石室藏满,就用石头堵门,并融铁汁把它封锢起来。到唐贞观五年(631),《大涅槃经》才告成。这便是房山石经的发轫。(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略----隋代佛教)


除石雕像外,铜像在隋代已经开始兴盛。


杨隋帝业虽只二代,匆匆数十年,然实为我国宗教雕刻之黄金时代。其时环境最宜于佛教造像之发展,而其技艺上亦已臻完善,可以随心所欲以达其意。……


总之此时代之雕刻,由其形制蜕变之程序观之,其最足引人兴趣之点,在渐次脱离线的结构而作立体之发展,对物体之自然形态主义,而同时仍谨守传统的程式。(梁思成:《佛像的历史》)


隋代佛教还流传向海外四邻诸国来学佛法的僧徒云集长安,中国的世界佛教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佛教在隋朝的发展,奠定了在唐朝的进一步辉煌的基础,中国佛教由是进入了持续数百年之久的繁荣昌盛期。


知识点: 隋代的佛教与佛教建筑

江苏某佛教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