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无奈此路太要命
自黑abc
自黑abc Lv.2
2022年09月27日 09:14:31
只看楼主

     ▲ 图书馆夜景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 精 说建筑 Architectural Analysis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学霸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图书馆夜景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

说建筑

Architectural

Analysis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学霸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获取知识的种种苦难,自上一任学霸霸中霸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之后,已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一个成熟的学霸,一定早已习惯在学习之路上历尽苦难!比如…… 在学习之前翻越一座山!


 


有这样的一座图书馆,专为这样成熟刚毅的莘莘学子而建~




0.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东莞市厚街镇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楼高5层约22.5米。


主要功能涵盖藏书阅览、展览会议、研究讨论、学生活动、休闲娱乐、办公辅助,是复合式的校园学习中心。


 

▲ 建筑功能分析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 场地分析


场地南面是开阔的湖面水系和活动场地,西面与北面则隔中心绿地与主教学楼群相望,东面正对着校门。


 


场地作为地标位于校园东西向主轴线的核心,主要人流来自西面与北面的教学楼与宿舍。由于场地 南面临水 北面绿地 ,主入口只能选择东或西侧。


到底是朝东还是朝西呢?


朝西,能照顾实际使用,学校师生从教学楼进入图书馆,多数会选择西侧作为入口;


 


朝东,面向学校大门,视野开阔,但出于便捷性考虑并不适合作为进入图书馆的主入口使用。


最后,建筑师在这里选择了东面作为主入口。



2. 设计过程


1. 体块生成


首先拉起一个20000平方米,五层高的矩形体块。


 


2.2 功能排布


功能包括藏书阅览、展览会议、研究讨论、学生活动、休闲娱乐、办公辅助等。可以先大致分为公共功能和私密功能。


如何排布?上下?左右?还是前后?


 


由于公共功能需要更好的可达性,我们一般会把公共区置于流线最易达到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底部放公共功能,上部放私密功能。


2.3 底层架空


将底层公共空间架空,人们的可达性会更好。


 



3. 采光


以阿精贫瘠的数学水平一计算,现在建筑每一层约有4000平方米!这么大一坨,怎么采光?


 


不如……直接切一刀,把大体块一分为二。兼顾了采光和通风,让建筑更加节能。


但怎么切又是个问题。是东西向切一刀?还是南北向?


 


3.1 南北向切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向切面采光时间短,采光面积小,室内光线效果差。而且没有顺应校园轴线,交通动线也会变得冗长,所以这个方案 Pass


 


3.2 东西向切


 


而东西向切的话,采光时间长,采光面积大,室内光线效果也变得更好。而且东西向的切面,对应了校园轴线,与东西校门和西面的宿舍楼形成了连续且统一的交通动线。


所以我们就采用 东西方向切 的方案。



4. 建立联系


但这样一来建筑就不是一个整体了,南北两个体块割裂感太强。室内空间没有层次的变化,也很呆板。


 


两个体块之间的交通动线十分低效,从一个体块到另一个体块必须要先下到一楼,再上另一栋楼,这样就产生了许多的无效的交通动线,并且人们的使用体验也很差。


怎么解决呢?


4.1 连廊


 


首先我们尝试加入连廊。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连廊虽然增加了2个建筑间的交通便利性,而且挡住采光的面积最小;但是建筑的割裂感还是太强,其他地方的交通还是不便利


所以这个方案,Pass


4.2 连廊加宽 - 平台


不如试试把连廊加宽成一个平台?平台作为连廊的PLUS版本,既有连廊的交通属性,也能承担交流沟通、观赏景观的休闲功能。有利于削弱建筑体块间的割裂感,也能增加同一楼层间的交通便利性。


 


相比连廊,同一楼层交通是便利了,但垂直分布的平台并没有使上下楼层很好地联系起来。


 


那么该怎么利用平台增强上下空间的联系呢?


3. 退台 + 楼梯


答案是,将垂直的平台以退台的形式分布,并用楼梯将他们连接,一直到被架空的底层,为人们从底层到顶楼创造一条 连续的交通动线


 


但是由于楼梯无法被轮椅者使用,所以我们将楼梯换成 坡道


 


并且退台退的方向底部会自然形成一个 灰空间 ,可以给人们提供遮蔽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一下,退台朝哪退最好?


a. 向东退 -- 主要观赏空间朝西,灰空间朝东


 


主要观赏空间朝向宿舍楼,此时坡道只能作为单纯的交通流线使用;灰空间朝向校园主入口,可供避雨与遮阳并面向景观,视野开阔。


那么我们就先将主入口放在东边,次入口放在西边。

这样就出现以下3个问题:


 


1. 主要使用人群基本会从西侧进入,主入口却在东边,本末倒置。

2. 西侧作为主要使用人群入口,却没有灰空间提供遮蔽。

3. 主要观赏空间朝西,必定西晒严重,地处广东,这又是个室外的坡道,单一的交通空间,在炎热的夏天估计无人问津。


那么将主入口放在西边,次入口放在东边呢?

仍然会有问题:


 


1. 西侧作为主要使用人群入口,其交通流线需要的是高效动线而非长坡道。

2. 主要观赏空间面向宿舍楼,视野极度受限;即使走到顶端也只能看到校门,视野依旧受限,不能突出坡道的漫游属性。


b. 向西退 -- 主要观赏空间朝东,灰空间朝西


 


此时我们先将主入口放在东边,次入口放在西边看看:


 


1. 西侧作为主要使用人群入口,有了灰空间提供了遮蔽,但是入口不够大。

2. 退台面向东面,西晒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是视野仍然受限,得走到最高点才能看见湖景。


那如果主入口放在西边,次入口放在东边呢?

优点 似乎多了一些


 


1. 西侧作为主要使用人群入口,有了灰空间提供了遮蔽,而且拥有了高效的交通动线和足够大的入口

2. 次入口顺应主轴线面向东校门,且是退台的起点,可引入部分闲逛人流。

3. 退台面向东面,西晒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是视野仍然受限,得走到最高点才能看见湖景。


c. 向西北退 -- 主要观赏空间朝东南,灰空间朝西北


 


此时我们先将主入口放在东南边,次入口放在西北边看看:


 


1. 没有顺应学校主轴线,交通动线被拉长。

2. 西北侧作为主要使用人群入口,有了灰空间提供了遮蔽,但是入口不够大。

3. 退台西晒问题被解决,且整条坡道视野风景极好。


那么如果主入口放在西北边,次入口放在东南边呢?


 


1. 没有顺应学校主轴线,交通动线被拉长


2. 西北侧作为主要使用人群入口,有了灰空间提供了遮蔽,而且拥有了高效的交通动线和足够大的入口


3. 退台西晒问题被解决,且整条坡道视野风景极好,越走到高处看到的湖景越多,这样坡道就成为了一个观景+休息的区域。即使是次入口,人们也愿意花时间去使用它,甚至会特意慢慢地走上去,到最高点去一睹湖景的全貌。


综上所述


 


你会发现第一个方案缺点最多,应该会被弃用吧,可是最后设计师却偏偏选择了这个 缺点最多的方案 ,这让笔者很费解


 


Anyway


至此,我们就得到了一条连绵的山路,啊?你说什么山?毕竟是个图书馆, 不如就叫它书山吧!


……(你还记得这是个图书馆啊!)


 
 

▲ “书山”坡道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座书山的全貌。


 
 

▲ “书山”坡道全景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 室内空间


为了减少无效的交通动线,室内空间与外部呼应,也设计为层层后退的形式,使每一层的室外退台成为这个楼层浏览路线的起点。


 


这样的设计既在室内联系了上下空间,也能减少流线交叉,人们的交通动线就会变得十分有效率。


 

▲ “书山”坡道室内外关系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书山”坡道室内外关系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退台的加入牺牲了部分室内空间的采光。将室内功能分为有采光和无采光部分。我们按照功能空间对采光的需求来安排他们。


 

▲ 学习空间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退台上侧放置如:学习空间、研究、活动等需要自然采光的功能空间。


 

▲ 学习空间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退台下侧无采光部分,则放置书库等功能。


 

▲ 剖面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 立面设计

▲ 外立面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至此,图书馆已大致完成。但建筑师为了适应场地,又给矩形体块直接套上了一个 圆形外壳


 


但由于前期形体生成都是按照矩形的空间逻辑进行的,显得这里 形式逻辑与空间逻辑并不相符 。圆形的外观下,藏着一颗矩形的心。


 


由于结构已完工,且造价有限,设计师选择了单元式的方形挂板+方形采光窗的网格式、模数化立面形式。


 

▲ 外立面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7. 垂直交通


 


最后再加入 垂直交通 亿点点细节 ,这个图书馆的设计就完成啦!




阿精吐槽时间


关于这个图书馆的重点——书山坡道,我们还有一些想说的。


a. 好看大于实用


这条书山坡道,不可谓不好,至少在流量年代,它的成片足够吸睛。但作为建筑不能只为单纯拍照好看而存在,阿精认为它作为 项目的亮点 来说是 不够的


 

▲ 拍照好看的“书山”坡道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这从头到尾的坡道,又窄又长,是否真的实用呢?坡道本身距离长加上又是室外的,在炎热的南方夏天,人们真的愿意去使用吗;


b. 坡道存在的合理性


根据图片来看,坡道的斜度似乎符合轮椅的规范,但是如果说坡道的使用是为了使轮椅使用者也可以顺利上去,那么多增加几个电梯不行吗?


 


若是真用轮椅上了这个坡道,想想还挺刺激呢~


c. 纯交通空间,形式功能单一


 

▲ 轴测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坡道空间的形式,功能都很单一,仅仅只能作为一个交通空间存在。这里本可以可以成为人们室外空间的一个聚集点,增加更多的景观和休息点,配合凉亭或棚子,形成室外的聚集点或休息点。用巨额的花费去营造出一张好看的相片,是否有点 本末倒置?


d. 坡道朝向


坡道作为整个建筑的重点。既承担了连廊和楼梯联系左右、上下的交通功能,也继承了平台交流赏景的休闲功能。


 

▲ 西侧入口往外看到的宿舍楼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但在实际建筑中, 站在坡道上并不能看到任何景观 ,反而迎面正对着一座宿舍楼。放着东南方向开阔的视野和景观不用,却要对着教学楼赏景 这合理吗


 

▲ 书山坡道顶部依旧视野受限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再者说,假如在大段的坡道之后能够登顶俯瞰东南方的景观,那这个朝向也还说得过去,但显然这也并不在“书山”的涉及范围之内。


在笔者看来,只要给书山坡道调转个方向,就会更加符合场地逻辑, 目前的坡道朝向却偏偏是3个方案中缺点 最多的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目前的坡道需要朝西呢?


我想,也许就是为了……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