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颗粒级配 (1)试验仪器 试验筛;天平或案称;烘箱;浅盘和硬、软毛刷。 (2)试样的制备 将试验用样品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至略重于规范规定的试样重量,烘干或风干备用。 (3)试验步骤 按上表中规定的数值称取试样。
1、颗粒级配
(1)试验仪器
试验筛;天平或案称;烘箱;浅盘和硬、软毛刷。
(2)试样的制备
将试验用样品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至略重于规范规定的试样重量,烘干或风干备用。
(3)试验步骤
按上表中规定的数值称取试样。
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试验结果计算
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②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试样的颗粒级配。
2、压碎指标
(1)试验仪器
压力机;压碎指标值测定仪。
(2)试样的制备
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试验步骤
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
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放到试验机上在160s~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重量,用孔径为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余在筛上的试样重量。
(4)试验结果计算
δa=(m0-m1)/m0×100
δa: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m0:试样质量;m1:压碎试验后筛余试样质量
精确至0.1%,以三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针片状颗粒含量
(1)试验仪器
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天平;案称;试验筛 ;卡尺。
试样的制备
试验前,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规范规定的数量。
(3)试验步骤
将试样筛分后,按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称量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
(4)试验结果计算(精确至1%)
ωp=m0/m1×100
ωp: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m0:试样中针、片状颗粒总重量;m1:试样总重量
4、含泥量
(1)试验仪器
天平或案称;烘箱;试验筛;容器;浅盘。
(2)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规定的重量,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3)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摊平,注入饮用水,水面离石子表面约150mm,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分离, 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中,缓缓地将混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淘洗过程中避免大于0.080mm颗粒丢失。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用水冲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清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量。
结果计算
ωc=(m0-m1)/m0×100
ωc: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m0:试验前干燥试样质量;m1:试验后干燥试样质量
精确至0.1%,以两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泥块含量
(1)试验仪器
案称;天平;试验筛;洗石用水筒及烘干用浅盘。
(2)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规定的重量,缩分时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缩分后的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重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3)试验步骤
筛去5mm以下颗粒,称重。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浸泡24小时后把水放出,然后用手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5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装入浅盘中,放入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
(4)结果计算
ωc,1=(m0-m1)/m0×100
ωc,1: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m0:试验前干燥试样质量;m1:试验后干燥试样质量
精确至0.1%。泥块含量及含泥量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