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及边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地下水、地表水和潮汛的影响。在地下水位以下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基坑时,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选择 (1)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水设计等文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编制降水施工方案。依据场地的水文地质、基础规模、开挖深度、土层渗透性能等条件,选择包括集水明排、截水、降水及地下水回灌等地下水控制方法。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1.5m。
建筑基坑及边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地下水、地表水和潮汛的影响。在地下水位以下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基坑时,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选择
(1)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水设计等文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编制降水施工方案。依据场地的水文地质、基础规模、开挖深度、土层渗透性能等条件,选择包括集水明排、截水、降水及地下水回灌等地下水控制方法。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1.5m。
(2)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3)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避免突涌发生。
二、降水施工技术
降水常用的有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真空降水管井、降水管井等方法。它们大多都适用于填土、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只有降水管井不宜用于填土,但又适合于碎石土和黄土。
(一)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具有机具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沙现象发生、提高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优点,适用于渗透系数为1*10-7~2*10-4cm/s的含上层滞水或潜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6m以内。多级轻型井点由2~3层轻型井点组成,向下接力降水,降水深度(地面以下)6~10m。
轻型井点管直径宜为38~55mm。长度6~9m,水平间距宜为0.8~1.6m;井点管排距不宜大于20m,井管内真空度不应小于65kPa;一台真空泵(射流泵、隔膜泵)机组的总管长度不宜大于100(80、60)m。
(二)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大,比多级轻型井点降水设备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费用低,适用于渗透系数为1*10-7~2*10-4cm/s的含土层滞水或潜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8~20m。
喷射井点管直径宜为75~100mm,水平间距宜为2~4m;井点管排距不宜大于40m;每套机组的井点数不宜大于30根,总管直径不宜小于150mm,长度不宜大于60m。
(三)真空降水管井
真空降水管井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较轻型井点具有更大的降水效果,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适用于渗透系数大于1*10-6cm/s的含上层滞水或潜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大于6m。非真空的降水管井适用于渗透系数大于1*10-5cm/s的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和裂隙水土层,降水深度(地面以下)大于6m。
管井井点管直径不宜小于200mm,且应大于抽水泵体最大外径50mm以上,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真空管井井管内真空度不应小于65Kpa。
(四)截水
截水即利用截水帷幕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注入基坑内部。截水帷幕的厚度应满足基坑防渗要求,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截水帷幕常用高压喷射注浆、地下连续墙、小齿口钢板桩、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等。
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不透水层。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五)井点回灌技术
井点回灌是将抽出的地下水(或工业用水),通过回灌井点持续地再灌入地基土层内,使地下降水的影响半径不超过回灌井点的范围。这样,回灌井点就以一道隔水帷幕,阻止回灌井点外侧的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土层压力仍处于原始平衡状态,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降水对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推荐资料(点击文字跳转):
浅谈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
辽阳首山地下水人工回灌可行性研究
知识点:人工降排地下水、基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