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际商报》刊发整版文章,专题报道中国路桥在印度尼西亚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工程。报道分为: “深耕印尼,为中企出海树立标杆榜样”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两部分。
编者按:
长期以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路桥抢抓机遇,以多种方式承揽了印度尼西亚泗水马都拉大桥、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改扩建工程、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肯尼亚蒙内铁路、内马铁路等著名项目。
据了解,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RBC)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并做出卓越成绩的四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道路、桥梁、港口、铁路、机场、房地产、工业园等领域工程承包及投资、开发、运营业务,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业务的重要载体、窗口和平台,在世界各地近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全球市场网络,承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项目,荣获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深耕印尼,为中企出海树立标杆榜样
中国路桥一直视印度尼西亚为重点国别市场,秉承“筑路架桥,奉献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宗旨,致力于印度尼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务实高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战略 ,高质量实施符合两国切身利益的一大批战略项目,为中国企业出海树立标杆榜样。
自2003年进入印尼基建市场以来,中国路桥先后承建了泗水马都拉大桥、塔园桥、梭罗高速公路和万隆三期高速公路等项目,并积极打造印尼第一条海堤高速公路-三宝垄至德马克收费公路,为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泗水马都拉大桥:中印尼经济技术合作典范
泗水马都拉大桥是连接印尼经济最发达的爪哇岛和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的马都拉岛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印尼最大最长的跨海大桥。泗水马都拉大桥位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马都拉海峡上,总长5438米。
2009年6月10日,该桥正式建成通车,印尼人民“天堑变通途”的梦想终于成真,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通车仪式上激动地说:“印尼全体人民,特别是东爪哇和马都拉人民为大桥的建成而感到自豪。”
该桥的建成对拓展泗水市、马都拉岛居住与工业发展的空间,促进爪哇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动马都拉岛经济的繁荣,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目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标杆式的建设工程,是两国多领域合作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标志性工程,被誉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
2010年5月,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召开了专家鉴定会,一致认为,该桥不仅满足了大桥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而且填补了当地在大跨度斜拉桥和跨海大桥建设领域技术研究的空白,成功将中国规范和建桥技术推向海外,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技术成果。
如今,建成已13年的泗水马都拉大桥成为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代表性工程之一,它不但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中国与印尼之间互惠互利双边关系的“桥梁”,成为两国在各领域开展合作的最好契机和例证。
塔园桥:天堑变通途圆梦走出去
过去,轮渡一直是卡普阿斯河两岸人员和货物往来的“生命通道”。经过几世纪的变迁,往来船只从木制舢舨变为现代化的铁船,但当地百姓依然无法突破天堑的制约,修建一座跨河大桥也成为几代人的梦想。
塔园桥的修建为当地百姓彻底圆梦。通体红白相间的塔园大桥坐落在西加里曼丹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是印尼第二长桥。作为印尼首座钢结构拱桥,塔园桥型结构设计新颖、外形美观、技术含量高。大桥道路笔直,铁拱高耸,两边弧形灯柱整齐排列。远远望去,气势恢宏、美丽壮观,像一条巨龙从卡普阿斯河上昂首腾起。
佐科总统在大桥通车仪式上感谢中方为塔园桥所作的贡献。塔园桥的通车降低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的成本,开启了加里曼丹人民的新生活,实现了当地人“走出去”的梦想。
通车当天,有对夫妇带着四岁的孩子乘车一小时特意赶来。妻子莉妮说,以前每次过河都要在渡口排队等候两小时,现在步行15分钟就能走过大桥。“我们前来参加通车仪式,一是为目睹大桥雄姿,另外也是向辛勤的中国建设者致谢。”莉妮激动地说。
据塔园桥项目承建方中国路桥相关人员介绍,位于热带雨林中的塔园桥项目周边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和通讯不便,施工资源也匮乏,甚至无法在现场组织大型施工设备。中方专家在经过多次讨论后,最终采用了风险较低、技术可靠的大节段整体提升法施工。项目建设者也以外国同行“不可思议”的施工方法完成了全桥施工。
梭罗高速公路:改善交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连接中爪哇省梭罗市至东爪哇省卡托索诺市的梭罗高速公路项目,位于爪哇岛中东部,是雅加达到泗水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是印尼爪哇岛高速公路主干线的一部分。项目路线全长37.39千米。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爪哇岛公路交通网络,对改善当地通行状况、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应印尼业主缩短工期的要求,为使该项目早日建成通车,发挥更大社会和政治效益,中国路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提前7个月完工,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显示了基建领域的中国速度。
在2018年12月的通车仪式上,印尼总统佐科表示,该高速公路的通车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更快速、更经济的出行方式。希望随着该高速公路的贯通,能进一步提升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车仪式结束后,总统驱车从泗水向雅加达方向驶去,以体验雅-泗高速带来的便捷。
梭罗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只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便捷的出行,还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55岁的亚都是岸朱一个百货店主,他兴奋地算了一笔账:该高速公路通车后,他从泗水进货,一个来回省了将近7个小时,通行费也很便宜,油费省了不少,成本降下来了,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万隆三期高速公路项目:攻坚克难顺利完工
历时三年建成的万隆三期高速公路位于西爪洼省,长10.5公里,与现有的雅加达万隆高速公路相连,是通往万隆新机场的关键道路。
自2018年开工以来,项目全体员工不畏艰难、争分夺秒工作,先后克服了征地难、评审手续繁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不利因素,于2021年12月22日完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项目部迅速制定应对措施,适时调整各项工作,并提前储备资源,紧急调配人员,保证项目顺利完工。先后编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和《疫情防控手册》,根据实际情况分级制定防控措施,充分做到“不漏一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提前筹备各类防疫物资和应急资源,设置隔离室,添置帐篷等。项目营地实行全封闭管理,各功能区实施网格化管理、跟踪检查,每日测量体温、消杀场地。同时,组织专家开设视频讲座,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很多员工更是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放弃回国休假,坚守项目一线,全力投入施工。
在万隆三期高速公路项目工作两年的印尼工程师恩迪·阿里芬表示,项目部采取的防疫措施非常到位,每天给员工测量体温,并对有感冒症状的员工进行快速检测,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安全。更重要的是“健全的防疫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人的健康”。
“作为建设者,最重要的是工程履约;而作为员工‘队长’,疫情防控和员工健康也是首要任务,生产和防疫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为建设好‘一带一路’海外项目贡献力量,也要抓好防疫抗疫工作,把员工们平安地带回家。”中国路桥印尼办事处总经理魏文说。
在通车仪式上,印尼西爪哇省省长里德万表示,作为印尼爪哇岛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通车后将极大地改善万隆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他感谢中方及所有参建者为项目按期完工和投入使用作出的积极贡献。
三宝垄至德马克收费公路项目:增进两国友谊之路
2022年1月24日,三宝垄至德马克收费公路项目1B标段商务合同签署
三宝垄位于中爪哇省北部,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曾在此停留并进行陆上补给,同时在当地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当地人民为纪念郑和,修建了祠堂,城市也被命名为三宝垄(郑和被明朝赐三宝太监)。
三宝垄是中爪哇省的首府,也是印尼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出口业务发达,但薄弱的基础设施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急需修建一条彻底解决城市通勤的穿城公路。
此外,城市周边土地利用不合理、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城市排水系统排蓄水能力下降等引起海水倒灌,沿海农田成为滩涂沼泽,给三宝垄沿海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国路桥印尼办事处深入现场调查,创造性地提出在三宝垄外海修建一条海堤高速公路。这样不仅能缓解三宝垄至徳马克等爪哇岛北部沿岸的交通堵塞,也作为挡浪设施以解决三宝垄和德马克等北部沿岸地区潮汐洪水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方案终于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中国路桥将建设印尼第一条海上高速公路,进一步增进中国和印尼两国的传统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