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古典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按语
古典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静心斋
原名“镜清斋”,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珍品。
▲沧浪亭
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现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沧浪亭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
▲奉先寺
原 名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虎丘
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为苏州西山之余脉,因周边地形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 一说“丘如蹲虎,以形名”。
山高34.3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 《吴地记》载: “虎丘山绝岩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 ”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漏窗墙
也是花式砖墙的一种,与漏砖墙相似,只是因为其透空的墙洞部分开在墙的上部,大致相当于窗子的位置,而且一个个墙洞也是一个个的窗户所以称"漏窗墙"。
▲狮子林
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 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
▲台湾孔庙
此 建筑落成于明永历年间,是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孔庙,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清朝初期一度是全台童生入学之所,因此亦称全台首学。有“全台首学”之称。建筑以主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大成殿为主体,大成殿无柱子及回廊,而以伸出厚墙的挑梁插栱支撑,殿梁悬有多方前清诸帝的钦赐御匾,备极尊荣;两旁东西庑则奉祀孔子72位弟子及历代先儒先贤神位,两侧毗连礼器库、乐器库,古代形制礼乐器皆妥为保存,以供祭孔之用;正殿之后为崇圣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及孔鲤等先达贤儒,建筑形式较为古朴。
▲天坛斋宫
几乎是故宫的微缩版,它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 宫墙有两层,外层叫砖墙,内城称紫墙。 外城主要是防卫设施,在外城四角建有值守房。 外城东北角有一座钟楼,每逢皇帝进出斋宫,都要鸣钟迎送。 斋宫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以正殿为中心,周边古柏参天; 后部是皇帝的内宅寝宫,配有不乏古稀珍木花草的后花园; 中部是一个狭长的院子,院内两端各有廊瓦房5间,是当时主管太监和首领太监的值守房。 斋宫面积4万平方米,有建筑房屋200余间。 斋宫面东,是5间正殿,为无梁殿式供券砖石结构。
▲王家大院
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 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网师园
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 网师园分三部分,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境界各异。
▲雾峰林家
是台湾省台中市雾峰区知名的望族,集政、军、农、商的势力而兴旺约100多年,以占地广阔的家族三合院建筑(雾峰林家花园)闻名。 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列为台湾五大家族。 福州戏台和观众席精緻华美,为林家过去专属之宴客与看戏空间,也是林家族人喜事的场地,每每开演盛极一时,林家当时还有专属的子弟戏班,大花厅是林家鼎盛的象徵,值得一看。
▲布达拉宫
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 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旅游要防止缺乏内源氧),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 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 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 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何园
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 其原址为乾隆年间古园,名双槐园。 何园规模庞大,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达7000余平方米,占50%以上,密度高,反映清后期园林建筑紧凑的特点。 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其园内的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谐趣园
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 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 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 该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故取名知鱼桥。
▲须弥灵境
是颐和园(清漪园)万寿山后山的主要建筑群,亦称“四大部洲”。 乾隆时清漪园前山的主体建筑群是大报恩延寿寺(现在的颐和园排云殿建筑群),后山的主体建筑群则是另一组藏式佛寺——须弥灵境。 这两组建筑其实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但彼此隔着山脊,一个朝南,一个朝北,相互背对着。
▲北京故宫
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东西宽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 END —
来源:旅思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