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积极探索新基建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建设,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理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创新成果。 产生背景
江苏省积极探索新基建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建设,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理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创新成果。
产生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新时代做好交通运输工作、推动江苏交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印发了《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把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和高质量发展“最迫切”的任务加以推进。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紧紧围绕“最迫切”的任务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了《江苏省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提出建设“便捷通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随着“新基建”的步伐加快,作为江苏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抢抓机遇、提前谋划,全面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领导下,联合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力量,紧密结合江苏新一轮高速公路和过江通道建设,提出了 “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 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基建背景下的智能交通建设,加强引领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应用, 推动智慧科技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新亮点 ,以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理念解读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事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基建、“双碳”、智慧绿色平安交通等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人们对交通通行的品质需求日益增长,也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与革新。
江苏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基本形态,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建设交通强国的 “江苏路径”。
首先,结合现实情况,解析了未来交通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一是恶劣天气、危险驾驶行为等影响行车安全,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信息发布实时性、服务数字化程度不够,业务系统互相割裂,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三是设施状态检测手段有限,运维能力和应对突发状态的能力有待提升;四是绿色建管技术应用不足,自然资源有效利用、低碳环保理念提出更高要求。总体而言, 存在“感知不够精准、数据缺少融合、管控无法协同”等问题。
在解析问题的基础上, 江苏提出了“以人为本,兼顾驾乘与管理需求,实现智慧、平安、绿色出行服务管理”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理念, 指出未来的智能公路应具备思考本质能力、协同“人车路”核心要素、实现“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绿色”五大出行服务目标的内涵特征。
围绕建管、安全、出行、运维、绿色,江苏首次系统提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 “智能建管全要素、安全保障全天候、出行服务全方位、运维救援全过程、绿色低碳全周期”的“五全”形态 ,并谋划“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技术融合+场景落地建设”的技术路径 ,以及“创新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建管模式, 集建设、运营、科研、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合力保障实施”的管理路径。
规划发展
江苏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交汇之地。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实施,更高质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年来,江苏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和过江通道建设,以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安全舒适驾乘体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
结合新一轮高速公路和过江通道规划,自2018年4月起超前谋划, 绘就了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智能隧道、智能大桥“三部曲”建设图景 ,通过前瞻性、先进性技术的探索和试点应用, 打造具有前沿技术水平的智能公路示范性工程。
2021年6月依托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项目,建成全国首条“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高速”,其成果将支撑京沪、沿江、连淮等改扩建八车道、十车道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设。
2021年12月依托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隧道”,其成果将支撑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等长大隧道的智能化建设。目前正依托在建的常泰长江大桥,探索建设“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大桥”,其成果将支撑张靖皋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等长大桥梁的智能化建设。
实践创新成果
一、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全长33公里, 是江苏首条新建双向八车道标准高速公路 ,位于江苏中轴线,是我省重要的交通中轴通道,也是连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间最便捷的南北向过江通道。
依托该项目聚焦精准感知,借助5G通信技术,推进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高速公路建设深度融合,通过车路协同、云平台+人工智能、信息化管控等前瞻性、先进性技术,实现了八车道高速“五全”系统29个特色场景应用。
其中,通过雾区诱导系统实现车路准确感知、诱导及警示,这是全国首条车道级雾天诱导系统;主动感知路面能够实现路面温度的自我调节,满足“夏季降温抗车辙、冬季除冰防裂缝”的智能控制需求,保障路面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车路协同系统可支持小客车智能车辆、重卡编队等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场景。
在“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高速”探索实施过程中,共获授权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篇,形成标准规范6项。 《面向未来的五峰山新一代高速公路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项目获评202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这些成果将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速智能化建设和服务品质升级提供“江苏经验”。
二、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
全长43.9公里的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 常州至无锡段位于江苏南部跨越太湖水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际交通要道,其中10.79公里的太湖隧道为目前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依托太湖隧道聚焦数据融合,实现了超长水下隧道 “五全”系统26个特色场景应用。 隧道设置了视觉疲劳唤醒系统和洞口距离提示特色标志,可缓解司乘人员在隧道内长时间驾驶疲劳、减轻压迫感。
首创基于视频+雷达+AI边缘计算的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可以提升隧道运行安全保障水平;建成了国内首个水下隧道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环境; 利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可以无死角解决通信与定位盲区 ; 隧道结构智能监测立体多维度布设传感系统 ,可360度监控隧道结构变形与渗水风险;隧道主体结构建设与运营全专业数字化,实现了运维动静态数字孪生聚合;应用自适应无极调光技术和基于CPS的风机群控制技术,大幅降低隧道运营电能消耗。
“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隧道”通过智能视听、车路协同、功能路面,营造了安全舒适的驾乘空间,融合数字孪生、感知预警、智慧诱导,开发了数智隧道聚合管理平台, 为桥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常泰长江大桥
在建的常泰长江大桥地理位置突出,是连接上海、南京综合枢纽间的重要通道和组成部分, 是世界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 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176米钢桁梁斜拉桥, 为世界最大跨度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 大桥建设过程中将实现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台阶型减冲刷减自重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及“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等四项“世界首创”,具有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最大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最高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索等六项“世界之最”。
目前,常泰长江大桥“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大桥”已入选交通运输部新基建重点工程, 将重点围绕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推广车路协同出行服务、完善标准规范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建设。
在“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高速”的精准感知和“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隧道”的数据融合基础上,“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大桥”将突出协同管控,包括桥上和水上水下的协同、路和桥的协同、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协同以及公路与铁路、海事的协同,重点开展桥梁应急机器人、桥梁主动防撞系统、数字孪生管控系统、车路协同2.0、5G伴随式信息服务、智慧高速技术标准体系等专题研究,并推动二十余项特色场景应用,力争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上取得突破,努力建成我国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的标杆工程,树立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大桥的行业示范。
下一步的发展
未来江苏智能公路建设将继续围绕智能建管全要素、安全保障全天候、出行服务全方位、运维救援全过程、绿色低碳全周期 “五全”理念 ,集成更精准的感知体系,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应用, 实现多部门、跨行业的建管养运一体化协同管控, 同时围绕国家“智慧公路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深入开展标准体系研究, 形成符合江苏智能公路建设实际的标准体系框架和编制路径,推动新一代智能公路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能公路”系列成果和经验将全面服务江苏交通建设,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智慧支撑,为加快推动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