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办公 校园公共建筑设计:宁波院士中心【旧改】
月球接班人
2022年05月06日 09:55:28
只看楼主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地选址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东钱湖西畔陶公山南麓,背山面湖,视野开阔。项目利用历史名校原宁波师范学院旧址的建筑空间改扩建而成,以“山·水·村”“厅·廊·宅”为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完美融合,打造一座满足院士科研创新、交流研讨等多种功能使用,高品质、高标准、高定位的国际一流院士中心,建筑面积24055㎡。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地选址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东钱湖西畔陶公山南麓,背山面湖,视野开阔。项目利用历史名校原宁波师范学院旧址的建筑空间改扩建而成,以“山·水·村”“厅·廊·宅”为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完美融合,打造一座满足院士科研创新、交流研讨等多种功能使用,高品质、高标准、高定位的国际一流院士中心,建筑面积24055㎡。



 

设计延续学校旧址格局与山水环境和谐有机的关系进行空间建构。四栋主体建筑沿山林带状展开,两端东西主楼,中部访客中心和陶公讲堂,通过景观连廊和景观塔串联,在此可览尽湖光山色。东、西主楼分居两端高地,改建自原教学大楼。设计保留了1~3层的原始结构,并进行加固改造,将原始建筑中风化、破损严重的顶层拆除,新建4层、5层,并加建端部景观楼电梯。新旧空间与形体通过格局和韵律的对话让建筑重生。



新的建筑依循新的社会身份进行空间再造:依照原食堂与村落建筑同构的坡顶形体和旧址空间格局,新建访客中心;保留原宿舍背山面村的地景互动关系,新建大师讲堂;还原老水塔空间地标属性,新建等体量观景塔;在原林间小径路线上新建架空廊桥,延续山林路径的生态纽带属性。



东、西楼老建筑中大量采用的预制肋拱混凝土楼板,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秩序韵律;曲折连绵的远山轮廓和波光粼粼的东钱湖面的抽象特征,都与连续拱形具有几何形态的呼应和意境的高度统一。



设计在东、西楼的1~3层保留了原始结构的连续弧线预制肋拱楼板,与加固构件一同暴露在空间中,还原室内空间的韵味,并展现现代工艺美感。新建部分通过全新的混凝土连续拱形顶部结构和弧形立面玻璃幕墙,打造独特的室内外空间效果。景观连廊采用更具雕塑性的单拱截面元素,延续建筑的原型母题。



设计强调对地形和地貌的环境适应性处理:整饬地形植被,提升景观融合,缝合空间肌理,优化交通系统,延续山、水、村和谐共生。


 

西楼位置独立、安静,被作为设计研发楼,主要用于团队研发、院士成果展示、院士团队驻留工作、成果转化研发推介、相关核心团队联络挂牌等系统功能,可满足院士团队的长期研发工作需求。东楼紧邻道路,由于其前区草坪活动场地开阔,被作为学术综合楼,主要用于交流展示空间、院士会议中心、城市智慧中心、运维团队后勤办公会务配套等功能板块,并预留直升机交通,可举行院士论坛、行业学术分论坛、研发企业年会论坛、院士成果展示、智慧城市管理展示、室外大草坪庆典等多种类型、规格的学术交流活动。



访客中心作为院士中心的对外窗口,提供钱湖访客驿站、重要活动发布、系列文化展示、院士风采活动展、餐饮配套服务等功能。大师讲堂将是院士中心与村落文化对话的特殊场所,设计了两层的开放式多功能厅,可举行院士大师对外讲座交流、对外开放庆典活动、村落会议集会等。架空廊桥和观景塔既是建筑群的连接纽带,也为院士休闲健身、游客观光参观提供了独特的人文与自然体验场所。





设计重塑了山、水、村、校整体聚落空间结构和场所精神,并与历史名村、陶公岛景区形成区域联动运营、功能互补、设施共享,在依托宁波院士集群打造产业智慧和创新高地的同时,也成为区域文化旅游新的核心景点,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转型和升级的新触媒。










 










  end 

lijiawei411
2022年05月07日 13:47:35
2楼

设计延续学校旧址格局与山水环境和谐有机的关系进行空间建构。四栋主体建筑沿山林带状展开,两端东西主楼,中部访客中心和陶公讲堂,通过景观连廊和景观塔串联,在此可览尽湖光山色。东、西主楼分居两端高地,改建自原教学大楼。设计保留了1~3层的原始结构,并进行加固改造,将原始建筑中风化、破损严重的顶层拆除,新建4层、5层,并加建端部景观楼电梯。新旧空间与形体通过格局和韵律的对话让建筑重生。


回复
加倍努力
2022年05月08日 08:36:30
3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