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碳中和图书最新汇总!全网最全!
耍酷的帽子
2022年04月13日 10:00:39
只看楼主

        NO.1


       

NO.1


         

碳交易理论、制度和市场


       

本书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与碳交易,通过气候的变化引出了碳交易,并介绍了碳交易的来龙去脉,分析了碳交易理论、制度和市场,并介绍了全球典型的碳交易市场,最后介绍了中国特色碳交易的进展。


       

NO.2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与应用


       

全书围绕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的碳配额分配、碳资产定价、碳市场风险管理以及碳市场对减排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建立了一系列定量模型方法,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分析。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能源环境经济管理、碳金融与碳减排等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学术见地,也对我国碳交易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NO.3


             

碳资产定价技术与方法


           

本书对碳金融资产定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补充了国内在碳金融资产定价的空白,有助于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在碳金融领域的学习。具体内容包括:碳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碳资产定价的主要方法以及具体到每一种碳资产的定价模型,如碳现货、碳期货、碳期权以及其他结构型产品。


       
           

NO.4


             

全球碳市场进展热点与对策


           

本书以全球碳市场进展、热点与对策为中心,分成六章进行论述,包括了全球碳市场发展概述、全球碳市场的经验分享和国际碳市场对接、碳市场条件下的行业对策等内容。全书系统分析了全球碳市场的现状、进展、对接、减排等有关问题,并附有多个国内外成功案例。


       
             

NO.5


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从试点走向全国


             

本研究报告汇集了国内低碳领域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通过总结提炼国内部分省市碳交易试点制度设计与市场运行特征,以获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启示,在分析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划的推进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未来全国碳市场发展方向,以推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

             

NO.6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报告


             

本书以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构成及其演变规律为切入点,以构建可持续的居民生活消费模式为目标,基于翔实的实地调研数据,从中国整体、城乡、区域和省会城市等维度评估了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现状及差异。


             

NO.7


             

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问答


             

本书以问答形式系统介绍了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对企业碳减排管理人员常见的162个典型问题进行解答,内容覆盖碳减排政策标准、中国碳排放状况、碳核算碳核查、碳交易、企业碳减排技术。


             

NO.8


             

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低碳火电项目成本效益分析》以低碳火电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国情及目前低碳火电项目的发展趋势,对低碳火电项目的碳排放量、碳减排的成本和潜在的效益进行分析,为低碳火电项目的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书第1章为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章为研究基础理论介绍,第3章为火电项目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第4章为火电项目运营外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这两章的区别主要在于第3章研究的对象为因为生产电能而产生的碳排放,第4章研究的对象为火电项目建设及运营时建筑、设备等产生的碳排放。第5章为低碳火电技术路径分析,第6章为低碳火电项目成本分析,第7章为低碳火电项目效益分析。




         

NO.9


         

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全书分为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背景与文献综述、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演变规律与作用机制、城市化与碳排放的界定与测度、中国整体城市化与碳排放增长的关系、省级区域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与碳排放、重庆市城市扩张与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碳平衡、重庆市碳承载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等9章,共计20万字;作者对比国内外碳排放现状,分析出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的增长规律与相互影响关系,而后以重庆市为例,分析城市碳排放的数量增长曲线,提出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建议。作者旨在分析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量带来的影响,提出环保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建议。


         

NO.10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增长的代价是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大国。基于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中国当前正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控制碳排放增量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本书正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以经济增长为视角,系统研究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绩效、减排路径及政策制定等问题。 


         
             

NO.11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


             

碳交易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手段,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国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该书在分析气候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基础上,对碳排放权和碳交易进行了概念界定,指出碳排放权是产权概念的延伸且碳交易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最有效市场经济手段。在研究我国碳交易实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索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


         
             

NO.12


             

碳排放核查员培训教材


             

本书从碳核查相关术语、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权交易、组织层次温室气体量化与报告、温室气体核查的策划与实施、排放因子计算、减排措施等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叙述,为碳核查员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NO.13


               

农业低碳生产综合评价与技术采用研究


气候变化是当今最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农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建立低碳排放型的农业产业体系,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尤为重要。发展低碳排放型的农业产业必须依靠农业生产主体的参与,家庭经营的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这使得我国农业产业的低碳发展必须依靠广大农户的参与。针对微观农户的农业生产过程构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生产方式下农户生产行为低碳化程度进行评价,有助于引导农户认识、掌握、采用低碳生产方法、技术和经营模式。对于种植业而言,施肥和耕作是最重要的碳排放来源,有必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化肥施用方面,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和农户施肥行为影响因素;农田耕作方面,构建了保护性耕作碳汇效益补偿机制,并实证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农机服务实现方式及影响因素。

             

NO.14


能源的未来 低碳转型路线图


             

本书中回顾了有关能源利用效率,低碳生活实现,热电联产和联合循环燃气涡轮的政策变迁。第二版不仅包括有关碳交易市场和氢动力经济的基本新信息,还有关于核废料,能源储备,需求激增和微生物新材料及生物燃料的论述,更有全新的章节反映从该书首版到再版期间在能源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NO.15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线图


             

本书以问答形式系统介绍了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对企业碳减排管理人员常见的162个典型问题进行解答,内容覆盖碳减排政策标准、中国碳排放状况、碳核算碳核查、碳交易、企业碳减排技术。


             

NO.16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新时代为中国进一步深化研究能源革命提出了新背景和新要求。从世界经验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了能源转型,但不同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不尽相同。从全球能源体系整体看,当前的全球能源转型,即向更环保的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与其他历史时期的能源转型之间也有显著区别。本书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各国促进能源转型的经验,顺应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新趋势,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新变化,以及能源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对进一步推动中国能源革命进行深入研究,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角度对当下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能源革命进行详细说明和预测,力求为我国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NO.17


碳资产管理


         

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市场化碳减排体系,重点逐步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电力、航空八个行业。在此背景下,梳理碳资产及碳资产管理相关内容,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性和必要性。本书基于作者从事碳交易的十余年经验,以碳资产、碳金融及碳资产管理为主线,详细阐述了碳资产管理的理论及模式,是业内*部系统阐述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科普书、工具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碳资产概述、国内配额碳资产、国内减排碳资产、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工具、企业碳资产综合管理等。


         

NO.18


碳排放与碳金融


         

本书基于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重要历史时刻的时代背景,以探索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发展与实践为主线,从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碳交易主要类型与国际主要碳市场、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等角度,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国际态势、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国际主要碳交易市场、中国碳排放现状与驱动因素、碳排放权交易与碳配额分配、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和波动分析、中国试点碳市场和统一碳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编者基于多年从事低碳经济研究的实践经验,辅以丰富翔实的案例资料,力求内容新颖,深入浅出。


         
             

NO.19


中国碳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全稿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重点分析中国碳交易试点的进展情况,第二章主要研究碳价机制与碳金融,第三章着重研究中国碳交易体系核查制度建设,第四章提出中国碳交易体系监管机制设计思路,第五章则以独特视角评析碳排放权性质,最后的附录部分选择了相关的政策。


         
             

NO.20


碳排放交易理论与实践


             

碳交易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手段,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方式之一。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代表的碳交易机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书在总结碳交易基本理论和国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国内特别是上海市碳交易机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NO.21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在全球快速升温,亟须控制碳排放水平的时代背景下,净零排放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碳中和是我国贯彻发展新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书首先对碳中和相关概念进行解读,阐述碳中和提出背景、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碳中和的难点,并分析了实现碳中和的四项关键要素。随后本书重点围绕两部分进行介绍:其一是从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介绍各行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变路径及机遇,涉及电力、非电、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服务行业;其二是对不同社会角色(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如何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提出建议。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碳中和会给我们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变化。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对碳中和的全景有一定了解,对未来碳中和一天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了解自己所处行业、所处岗位、所扮演的角色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认知上。

NO.22


               

碳捕获与封存


碳捕获与封存是一项旨在减少大气中由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涉及二氧化碳的捕获、运输和长期封存。本书的目的是为碳捕获与封存领域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技术进行一个全面的技术性综述。


NO.23


               

中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研究


本书通过对碳捕获与封存问题的立法考察,综合考量碳捕获与封存的规制基础,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碳捕获与封存立法的现状及问题,从立法理念、立法原则、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制度框架等领域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建议。


NO.24


               

碳配额管理与交易


本书由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完成,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研究了国际碳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旨在归纳出碳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构建和发展国内碳市场的具体设想和建议。本书共分五章,具体包括碳交易的起源、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与交易流程、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设想和建议。


NO.25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务


孟早明、葛兴安编著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务》以组织机构参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全流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碳市场基本情况和我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组织机构如何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本书内容注重实操、案例翔实、数据完备,可供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组织机构的低碳管理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力建设的培训教材。


NO.26


       

碳排放权交易概论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各个环节,包括总量设定、配额分配、MRV体系建设、碳金融、履约与抵消机制、碳会计和碳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无论对理论工作者还是对实务工作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NO.27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具


本书以《京都议定书》管控温室气体为对象,主要研究介绍了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工具。主要内容包括:热电联产中的GHG排放、已二酸生产N2O的排放、制铝过程和氨生产过程中的GHG排放、制冷与空气调节设备的GHG排放等。


NO.28


           

中国行业碳排放的核算和分解


本书主要利用投入产出法、结构分解分析等方法,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行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分解。全书构建了行业能耗碳指标和责任碳指标,并利用这两种指标对中国行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比较。完善了完全碳排放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对中国行业碳排放进行了静态分解。


             

NO.29


             

我国钢铁与水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与低碳技术


             

《我国钢铁和水泥行业碳排放核查技术与低碳技术》由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国内外MRV的研究进展;国内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能耗与排放调查研究;钢铁和水泥行业MRV方法学研究;钢铁和水泥企业的MRV报告实例研究;钢铁与水泥行业的低碳技术;前景与展望七篇构成。

           

NO.30


             

行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与案例


           

本书由8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国的碳排放与碳减排,行业碳减排理论与模型,节能技术综合成本估算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目标规划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基于计量模拟模型的行业减排成本估算举例。


           

NO.31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 碳减排的关键选择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CCS的发展问题:捕集、运输、封存技术和它们的成本;封存能力估计;区域CCS潜力估算;法律与法规框架;公共意识和推广策略;财政机制和国际化机制等。


           

NO.32


             

中国碳排放 尽早达峰


           

《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入手,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国内外低碳发展、低碳技术市场化应用、绿色低碳消费、建筑和交通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化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社会可行性、技术可能性和政策可支撑性,得出了中国有可能成为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更严重的国家,现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高碳扩张型增长已没有空间,能源转型已具备条件等结论,并认为2025年前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性极大。研究采用了IPAC-CGE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碳排放峰值可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并提出了尽早达到峰值的行动清单和政策建议。



       

NO.33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


       

本书依托低碳经济学、能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丰富建筑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研究,揭示建筑业碳排放演化机理,量化建筑行业碳减排潜力,构建建筑业碳排放研究与政策评价基本框架,为在国家碳减排总目标下科学制定与动态调整的建筑行业减排任务、有效制定建筑行业碳减排引导政策与管理办法提供可靠依据。


       

NO.34


         

碳排放预测与碳信息披露


       

本书对碳减排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碳排放的数据进行核算和预测,提出一套碳排放的评价和减排研究体系。本书主要内容涵盖中国碳排放的智能预测、河南省碳排放峰值研究、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等。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


       
           

NO.35


             

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


           

《城市碳排放峰值预测及总量控制:以重庆市为例》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架构中,探索构建城市碳排放一般分析框架,对城市碳排放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碳排放峰值预测、碳排放总量控制四个环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政府考核和市场机制两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碳排放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NO.36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碳减排策略研究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有,从城市层面对碳排放的发展及碳减排策略进行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将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纳入到同一个分析系统中,并引入经济成本理论,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碳减排策略。经过论述和分析,有以下结论:碳排放制约城镇化发展;城镇化与碳排放从不同方面对对方产生影响;从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整体关系看,城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仍较高;通过对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碳减排措施进行分析、评估,得出现阶段的碳减排策略以及未来实施的重点。


       
             

NO.37


中国碳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全稿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重点分析中国碳交易试点的进展情况,第二章主要研究碳价机制与碳金融,第三章着重研究中国碳交易体系核查制度建设,第四章提出中国碳交易体系监管机制设计思路,第五章则以独特视角评析碳排放权性质,最后的附录部分选择了相关的政策。

             

NO.38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与减排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恶劣,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迫在眉睫,而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减排工作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部分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从理论上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排放特征、排放潜力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茄果类设施蔬菜、叶菜类设施蔬菜、菜粮轮作及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应栽培模式下的农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及规程;并集成适用于典型农田“固碳、减排、经济、稳产、轻简”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为准确估算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出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NO.39


             

碳捕集


             

本书系统阐述了目前最先进的3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原理,即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技术。同时,介绍了以氮气、氧气和氩气为主要产品的空气分离技术,该技术的低温蒸馏过程可用于进一步提高碳捕集后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纯度。此外,本书还对几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燃料的技术(如利用藻类或电化学/光催化二氧化碳等方法),以及可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存储相结合的技术(矿物碳化)进行了介绍,这些技术有望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替代燃料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的意义。


             

NO.40


             

中国城市碳评估研究报告


             

王茂华主编的《中国城市碳评估研究报告(2018)》围绕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能耗排放的关联分析、城市碳排放监测与评估引导低碳城市健康发展和数据支撑下的城市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等几个主题,研究新型城镇化下城市低碳发展路径和碳评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比对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数据、中国科学院全球碳收支A类先导专项形成的能源排放因子数据库,整合城市能源、建筑和交通等多源碳排放相关数据,形成基于多源多尺度的城市碳评估模型、指标、技术和实证的战略发展路线图,并对目前的我国300多个城市低碳发展的能耗、排放、碳浓度、空气质量、经济产业、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健康安全10个维度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NO.41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


         

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碳排放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是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引导世界所迈出的重要一步。《BR》本书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对现阶段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基础和条件进行梳理,并从概念理论和技术理论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本质上探寻近零碳排放的发展方向。针对能源、建筑、交通三个主要碳排放领域提出相应的研究策略。同时也探讨了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所必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NO.42


         

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


         

本报告重点研究低碳发展问题,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的现状,比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总结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分析经济增速、新型城镇化、雾霾治理及煤炭总量控制等问题,为研究人员、政府决策人员和一般读者提供参考资料。本报告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有特别参考意义。


         
             

NO.43


             

净零碳排放 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的未来蓝图


             

《净零碳排放:中国农村能源利用的未来蓝图》共分为7章。靠前章着重介绍净零碳排研究开展的背景、意义与总体思路。第二章从多视角描述的能源的类型,以厘清各类能源术语的范畴,同时为居民部门生活能耗评估提供丰富的视角。第三、四章研究运用丰富的统计数据、案例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从政策执行的不同空间尺度单元论证中国农村生活能源系统正在走向高碳排放的常规趋势与显著的区域差异。第五章运用资源评估模型,评估了中国农村地区可供能源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规模。第六章基于建构的碳足迹源-汇评估框架,开展碳中和能力潜力实证评估。第七章综合运用定性的各种能源消费理论、驱动力模型、相关分析等技术,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的机制。第八章对可再生能源新型燃料开发利用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第九章基于净零碳排放的中国农村能源系统的挑战与目标,分析农村生活能源政策发展与改革的重点。


         
             

NO.44


             

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


             

本数据集是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CCG)第3本成果,分别从企业、行业、部门和城市层面对涉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核对和分析,结合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3.0),建立了中国2010年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建立较为可靠,长时间序列、全口径、全覆盖的中国城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志愿长期建设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基础数据,每期数据都组织国内外诸多研究人员无偿地开展大量基础性工作,为长期建设、更新、校正和检验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数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NO.45


               

中国林业碳汇


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的新知识和新构想,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碳汇知识的专*。本书不仅适用于林业碳汇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以及林业政策的制定者、林业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研究林业碳汇时提供有益借鉴。该书的出版对构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市场进程和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NO.46


林业碳汇知识读本


             

本书从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的基本内容入手, 对碳汇/碳源、碳汇林业、碳汇营造林方法学、碳汇交易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学习碳汇知识的很好的读本。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