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旋挖桩管桩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如何防治?
烦恼的足球
2022年03月09日 13:14:43
来自于岩土工程
只看楼主

第一节 人工挖孔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现象 孔底虚土多: 遇到较复杂的 地层及各工序 操作不当出现孔底虚土过多  原因分析 1、达到持力层时,人为造成原状土被过多扰动。 


第一节 人工挖孔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现象

孔底虚土多: 遇到较复杂的 地层及各工序 操作不当出现孔底虚土过多

 原因分析

1、达到持力层时,人为造成原状土被过多扰动。 

2、局部出现上层滞水,又遇到砂层土,造成塌孔。 

3、孔口回落土过多。 

4、有时设计要求底部扩大直径,在扩底部位遇到砂土层。 

5、雨季施工措施不当。 

6、有运输车辆碾压或孔口堆土多而又靠近孔口,孔口板又未及时盖上。 

防治措施

1、人工挖孔桩要有详细的地质报告,特别是水文地质报告,以便预先制定出有效措施, 减少孔底虚土超标。 

2、严格控制孔深超挖,完孔后,孔底虚土必须全部清除,见到坚实的原状土。 

3、扩底部位遇到砂土层时,应采取支护措施。 

4、孔口堆土应距孔口至少 2m 以外,并及时运出,避免施工车辆碾压。成孔后,立即盖 好孔口盖板,以防过多掉入回落土,造成孔口坍塌。 

5、保护孔口坚实,防止回落土拧入孔底。 

6、雨季施工,孔口做防水圈,高出地面 20cm 以上,防止雨水灌孔,造成虚土增多 

7、成孔验收后,立即放钢筋笼,不得碰撞孔壁,虚土过多应清除,及时浇筑混凝土。 


通病现象

成孔困难、塌 孔:人工挖孔过程 中,因地下情况 恶劣、复杂,出现塌孔,成孔困难 

原因分析

1、遇到了复杂地层,出现上层滞水,造成塌孔。 

2、遇到了干砂或含水的流砂。 

3、地质报告粗糙,勘探孔较少,出现突发情况,使 得施工方案未能考虑周全,施工准备不足,特别是直 径大、孔深又有扩底的情况下。 

4、地下水较丰富,措施不当,造成护壁困难,使成 孔更加困难。 

5、雨季施工,成孔更加困难。 

防治措施

1、人工挖孔要有详细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必要时每孔都要有探孔,以便事先采取防 治措施。 

2、遇到上层滞水、地下水,出现流砂现象时,应采取半模施工方法,并编制专项措施。 

3、遇到塌孔,还可采用预制水泥管、钢套管、沉管护壁的办法,并编制专项措施。 

4、混凝土护壁的拆模时间应在 48h 且达到 1MPa 即可拆模;塌孔严重部位也可不拆模永 久留入孔中的措施。 

5、水量大、易塌孔的土层,除横向护 壁,还要防止竖向护壁滑脱,护壁间用纵向钢筋 连接,打设护壁土锚筋。 

6、雨季施工,孔口做混凝土护圈,防止水灌孔,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

7、人工挖孔桩应采取跳挖法,特别是有扩底的挖孔桩,应考虑扩孔直径采取相应措施, 以免塌孔贯穿。 


通病现象

桩孔倾斜超过垂直偏差及桩位偏差过大

 原因分析

1、桩位放得不准,偏差过大,施工中桩位标志丢失 或挤压偏离,施工人员定位随意,造成桩位错位较大。 

2、挖孔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认真吊线进行挖孔,挖 孔直径控制不严。 

3、扩底未按要求找中,造成偏差过大。 

4、开始挖孔时定位圈摆放不准确或画得不准

5、发现桩孔偏斜度超过规定,纠偏不及时、不认真, 特别是支模时未吊中。 

防治措施

1、应严格按图纸放桩位,并有复检制度,桩位丢失应根据控制桩重新放线补桩。 

2、开始控孔前,要用定位圈(钢筋制作的圆环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线,或在桩位外设置 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 

3、挖孔过程中,应随时用线坠吊放中心线,特别是发现偏差过大,应立即纠偏;要求每 次支护壁模板都要以顶部中心的十字圆环为基准吊线校正垂直度。 

4、成孔完毕后,应立即检查验收,紧随下一工序,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避免晾孔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塌孔,特别是雨季或有渗水的情况下,成孔不得过夜。 


通病现象

成孔后,吊放钢 筋笼不顺利,标 高有误,混凝土 浇筑密实度差

原因分析

1、桩孔垂直度偏差,局部超偏,挖孔护壁不规格。 

2、钢筋笼局部变形过大,吊放过快、过猛,撞孔、 刮孔,造成回落土增多。 

3、钢筋笼下料不准确,出现钢筋笼过长或过短,或 用错钢筋笼 

4、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搅拌不均匀,坍落度忽大忽小,配合比不当,出现初凝或离析现象。 

5、未按操作规程要求浇筑,浇筑不连续,晾孔时间 过长,出现塌孔,造成夹泥出现。 

6、渗水量过大,未采取措施,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防治措施

1、成孔验收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发现标高不够时,应测孔深,把多余的孔底虚土、 回落土清除掉,保证有效长度;检查钢筋笼是否用错桩位,钢筋笼下料是否准确。

2、吊放钢筋笼前对超偏的混凝土护壁进行处理,以保证钢筋笼顺利吊入。

3、吊放钢筋笼要选择好吊点位置。吊立时,要慢起,速度均匀,若起吊较长的钢筋笼, 要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出现变形。遇到卡笼时,要找出原 因,排除故障,正常放入。 

4、混凝土配合比要计算准确,保证坍落度均匀。运输时间过长,出现初凝要重新搅拌, 不得随意加水。 

5、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通过串筒分层浇筑,当高度较大时,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特别是浇筑桩顶以下 5m 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振捣。 

6、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7、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不得过夜,否则晾孔时间过长,造成局部塌孔,易出现夹泥 现象。 


通病现象

护壁裂缝 

原因分析

1、护壁过厚,其自重大于土体的极限摩擦阻力,因 而导致下滑,出现裂缝。 

2、过度抽水后,在桩孔周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 降,在护壁外造成负摩擦阻力。 

3、由于塌方使护壁部分支撑土体下滑,使护壁受拉 而产生水平环向裂缝。同时由于下滑不均匀,护壁四 周压力不均,产生较大的弯矩和剪力,产生垂直和斜向裂缝。 

防治措施

1、护壁浇筑厚度不宜过大,尽量减轻自重。 

2、在护壁内配置的竖向钢筋,上下钢筋要连接牢固,并加环向水平分布筋,减少环向拉力。 

3、加强施工监视、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节 旋挖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现象

桩心偏位 

原因分析

1.放线不准确。 

2.旋挖桩筒中心对中不准。 

防治措施

1. 施工放线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报验监理、建设单位复核; 

2. 留置定位桩:埋设护筒或钻进 1m 深后,用定位桩复核钻孔中心,确保 开挖准确。


通病现象

成孔垂直度偏差

原因分析

1. 场地不平整,旋挖机搁置不稳定或设备误差,导致垂直度偏差。 

2. 成孔钻进过程过程中,遇到孤石,使钻头受力不均匀。

 防治措施

1. 平整场地,或地基过于松软,钻机下搁置钢板或片石换填,保证机器 放置平稳; 

2. 用经纬仪校正旋挖机自动平衡仪器; 

3. 钻进过程中遇到孤石,回填片石或混凝土,保证钻头受力均匀。 


通病现象

塌孔或缩颈 

原因分析

1. 土层不稳定。 

2. 地下水丰富。 

防治措施

1. 集中降低地下水。 

2. 采用静浆护壁措施。 

3. 或下钢护筒。 

4. 局部塌孔或缩颈,可采用混凝土回填。 

5. 加强工序衔接,成孔后及时浇筑混凝土,缩短间歇闲置时间。


通病现象

沉渣偏厚 

原因分析

沉渣清理不彻底,间歇闲置时间长。 

防治措施

彻底清理沉渣,成孔后、下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前再次检查沉渣,超过 50mm 重新清孔


通病现象

桩身混凝土夹渣、 断桩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时,套管埋入长度不足。 

2. 浇筑过程中塌孔。

3. 停电或混凝土断供引起浇筑过程中断。

  防治措施

1. 控制混凝土浇筑量和套管拔出深度 

2. 客观判定桩孔土质情况,缩短间歇闲置时间,避免塌孔夹渣;确实在 浇筑过程中无法控制塌孔,立即中断浇筑,及时回填,重新成孔。 

3. 充分做好混凝土供应准备,保证供应充足、连续,并准备发电机,做好停电预备措施。 


通病现象

声测管堵塞 

原因分析

1.声测管材料质量差,壁厚和强度不够,无法满足砼压力要求; 

2. 声测管安装质量差无法闭水,固定不稳固,或浇筑过程中套管 插拔不垂直,碰撞或擦挂声测管,导致其破坏,被水泥浆堵塞; 

3. 管顶保护措施不足,泥浆或渣子从管顶进入,堵塞声测管。 

防治措施

1. 控制声测管壁厚和质量,深度越大,壁厚越大 

2. 加强安装质量控制,接头稳固,在钢筋笼上牢固固定; 

3. 混凝土浇筑时,插拔套管工作垂直,避免冲撞擦挂钢筋笼和声测管; 

4. 管顶做好封闭保护,严防泥浆或渣子堵塞声测管。


第三节 管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现象

桩急剧下沉 

原因分析

1、 遇软土层,土洞; 

2、 接头破裂,或桩尖劈裂; 

3、 桩身弯曲或有严重的横向裂缝; 

4、 落锤过高,接桩不垂直。 

防治措施

1、 将桩拔起检查改正重打; 

2、 靠近原桩位补桩处理。 


通病现象

桩不易沉入或达不到设计标高 

原因分析

1、 遇到埋设物,坚硬土夹层; 

2、 打桩间隙时间过长,摩阻力增大。 

防治措施

1、 遇障碍或碎石层,用钻孔机钻透后再打入;

2、 根据地质资料正确定桩位。 


通病现象

桩身跳动、桩锤回弹 

原因分析

1、 桩尖遇树根或坚硬土层; 

2、 桩身过曲,压桩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

1、 检查原因,穿过或避开障碍物; 

2、 如入土不深应拔起避开或换桩重打。 


通病现象

桩顶击碎、桩身折断 

原因分析

1、 施工中遇到坚硬砂土夹层;

2、 砼强度不足; 

3、 桩身不直或桩顶不平:桩帽顶板变形,锤击 能力偏心,锤击次数过多,砼疲劳破损; 

4、 遇到大块石,旧基础等。 

防治措施

1、 不能强穿硬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的办法; 

2、 选用与锤重相适应的桩帽及弹性垫,必要时桩顶加钢板箍; 

3、 对有疑问的桩位应事先针探。 


通病现象

桩头打坏 

原因分析

1、 桩头强度低,桩顶凹凸不平;

2、 保护层过厚;

3、 锤与桩不垂直; 

4、 落锤过高、锤击过久;

5、 遇坚硬土层或夹层。按产生原因分别纠正。

防治措施

1、不能强穿硬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的办法;

2、调整垂直度 ; 

3、选用与锤重相适应的桩帽及弹性垫,必要时桩顶加钢板箍 


通病现象

桩身扭转或位移 

原因分析

1、 桩尖不对称; 

2、 桩身不垂直。

防治措施

1、 可用棍撬、慢锤低击纠正;

2、 偏差不大,可不处理。 


通病现象

桩身倾斜或位移

原因分析

1、 一侧遇石块等障碍物,土层有陡的倾斜角; 

2、 桩帽与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防治措施

1、 偏差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

2、 入土不深(<1m)偏差不大时,可利用木架顶下,再慢锤打入;

3、 障碍物不深,可挖出回填土后再打。桩身破裂 突遇坚硬岩层,锤身落距过高。 


通病现象

调整锤身落距。桩涌起

  原因分析

1、 桩位布置过密; 

2、 遇流砂或较软土 

防治措施

1、 将浮起量大的重新打入,静载荷试验,不合要求的进行复打或 重打; 

2、 必要时可能还需引孔处理。 


发生上述质量通病后,需会同施工、监理、甲方分析原因;必要时,会同地勘、设计、权威专家进行实地分析,妥善拿出解决方案,特别涉及就近“补 桩”,需设计出具依据,切勿擅自处理。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