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设计:地表水抗浮问题
0小小设计员0
2021年11月24日 16:25:07
只看楼主

抗浮设计分两种情况,即地下水的渗出和地表水流入对地下室的抗浮的设计。 设计单位一般认为抗浮的关键在于地勘报告中的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而对地表水的流入却容易忽视,那是什么原因呢? 地勘人员:基坑开挖后地下水位受地表水流入难以监测,所以一般不会提及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 设计和审图人员:认为施工抗浮措施属于临时措施,应由施工单位考虑。设计仅考虑正常使用下的抗浮设计即可。 施工人员:对地表水作用认识不足,当地下室地基为不透水的岩层且基坑四周有严密的支护时,认为既然图纸有抗浮设计,不用采取额外抗浮措施

抗浮设计分两种情况,即地下水的渗出和地表水流入对地下室的抗浮的设计。

设计单位一般认为抗浮的关键在于地勘报告中的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而对地表水的流入却容易忽视,那是什么原因呢?

地勘人员:基坑开挖后地下水位受地表水流入难以监测,所以一般不会提及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

设计和审图人员:认为施工抗浮措施属于临时措施,应由施工单位考虑。设计仅考虑正常使用下的抗浮设计即可。

施工人员:对地表水作用认识不足,当地下室地基为不透水的岩层且基坑四周有严密的支护时,认为既然图纸有抗浮设计,不用采取额外抗浮措施

肥槽指的是承台、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的空间,也就是为施工作业面多开挖的一部分基坑

在肥槽回填前,当出现暴雨时,地表水经肥槽流入建筑基坑四周进而渗入地下室底板下部,形成积水区。此时基坑就是一个大水盆,建筑物的地下室犹如一个小水盆,浸泡在大水盆中,由此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地下室自重与抗浮措施形成的抗力之和,就会造成结构损坏,这就是水盆效应。

相关规范、标准对肥槽回填的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2.2.6 高层建筑地下外围回填土应采用级配砂石、砂土或灰土,并应分层夯实。

▲注:这个要求可解决结构地下侧限问题,但无法预防地表水侵入形成的水盆效应。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4.24 筏形基础地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回填时应先清理基坑中的杂物,在其两侧或四周同时回填并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0.6 明挖地下工程的混凝土和防水层的保护层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坑内杂物应清理干净、无积水。

2 工程周围800mm以内宜采用灰土,粘土回填,其中不得含有块石、碎砖、灰渣、有机杂物以及冻土。

3 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应分层夯实。……

《建筑工程抗浮设计标准》(JGJ476-2019)

6.5.5-3 基坑肥槽回填应采用分层夯实的粘性土、灰土或浇筑预拌流态固化土、素混凝土等弱透水材料。

以上诸多规范、标准都提到了基坑肥槽回填问题,但规范仅仅是从专项设计角度对回填土提出要求,大都没有综合考虑地下室结构侧限及水盆效应问题,只有《建筑工程抗浮设计标准》提出的回填材料兼顾到了侧限及避免水盆效应的材料要求。


从预防水盆效应的角度分析,首先就要避免肥槽形成积水区故不能用砂石,而应采用灰土、黏土、黄土回填并分层夯实,或采用预拌流态固化土、素混凝土、毛石混凝土回填,形成不透水层,以避免建筑物因地表水流入肥槽形成水盆效应引起抗浮失效,同时也起到对地下室的抗震侧限作用。


从工程成本角度分析,由下表可以看出,素土与灰土、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成本相差悬殊,采用素混凝土价格更无法接受,由于肥槽回填土方量较大,实际工程中往往仅此一项工程成本就可相差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元。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选材时,必须结合工程各种边界条件,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回填材料。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q-cyt
2021年11月25日 09:07:51
2楼

学习,学习,详细的规范资料。温故而知新。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