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古代皇陵的选址,主要卜选者,多是文人出身的高级官员,或者底层官吏。朝廷不仅仅依赖高级官员,对底层官吏非常重视,最后大力赏赐。 比如给雍正选陵的高其倬,升三等男爵。管志宁,授予户部陕西司主事(正六品),后升礼部主客司员外郎,从五品。 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王贤,升顺天府尹,正三品。王侃升,升钦天监监正,正五品。马文素升钦天监监副,从五品。 给咸丰卜选定陵的彭定澜,升任安庆府同知,后署池州知府,从四品。
文/陈益峰
古代皇陵的选址,主要卜选者,多是文人出身的高级官员,或者底层官吏。朝廷不仅仅依赖高级官员,对底层官吏非常重视,最后大力赏赐。
比如给雍正选陵的高其倬,升三等男爵。管志宁,授予户部陕西司主事(正六品),后升礼部主客司员外郎,从五品。
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王贤,升顺天府尹,正三品。王侃升,升钦天监监正,正五品。马文素升钦天监监副,从五品。
给咸丰卜选定陵的彭定澜,升任安庆府同知,后署池州知府,从四品。
金朝皇陵,房山皇陵的主要卜选者是徐拱,升钦天监监正。
十三陵平面图
十三陵平面地理图
1、明朝泰陵卜选去了两拨人
《明武宗实录》有五条相关的史料记载: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
(1)、乙未,令礼部左侍郎李杰,及钦天监监副倪谦,择山陵地。
丁未,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同司礼监太监戴义,奏于茂陵西施家台,得吉地堪以奉安大行皇帝陵寝。然山陵事重,乞别命官覆视,而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亦言:
宜于廷臣中;推取谙晓地理者;按视前地。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者,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议从其言。
(2)、上是之命访求精通地理人员,令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右侍郎王华、少卿吴昊,与俱往,详定以闻。
弘治十八年,六月,丙辰日,礼部奏:侍郎王华等覆视原择山陵地,果吉。宜行钦天监择日兴工,上从之。
下山蛇形,笔架山出脉,十三陵之泰陵,主要卜选者为:礼部尚书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太监戴义、太监扶安、监察御史李兴、覃观、状元右侍郎王华、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少卿吴昊
2、第一拨精通地理的官员——李杰、倪谦、戴义
2.1、李杰、进士出身
李杰,(1443—1518)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贤,号石城雪樵。成化二年进士。
精通地理之术,曾参与卜选十三陵之泰陵。泰陵为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历任庶吉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初官礼部尚书,正二品官衔。
2.2、倪谦、钦天监监副
倪谦,钦天监监副,从五品,精通地理技术,参与卜选十三陵之泰陵。
正德元年,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回奏明武宗朱厚照,认为可以迁移。
2.3、戴义、精通书法、弹琴和地理的太监
戴义,明孝宗朱佑樘时期,司礼监太监。
明孝宗晚年,病情越发严重,召集刘健等进入乾清宫。明孝宗抱着病体勉力坐起,详细叙说了自己从即位开始的往事,命令近侍记录。根据《明实录》记载,在皇帝病床前担任记录的,正是当时的司礼监太监戴义。
戴义,历史功绩不大,并没有在《宦者传》中出现,但是他有两三门绝技,就是:书法、弹琴和相度地理。
(1)、斗琴
明朝刘若愚写的《酌中志》,就有记载戴义斗琴的故事:
司礼监太监戴义弹得一手好琴,还附庸风雅的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做“竹楼”。
南方有个女人,琴也弹得非常好,到处找人斗琴,号称打遍两京十三省无敌手。这个女人听说戴义戴公公的琴名,就下了战书,提出切磋一二。
这一天,正好戴义轮休,隔着一道帘子,斗琴开始。女人出于礼节,让戴义先弹,戴公公也不推辞,平心静气开始演奏,琴声精妙无比,那女人本来还一脸高冷的的样子,听到后来,越听脸色越难看,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之中,这个女人已经泪如泉涌,知道自己技不如人,直接把带来的好琴砸碎在台阶上,认输,还声称自己一辈子不再弹琴。
戴义的琴技,传给了王献,王献有琴谱传世。
(2)、书法
从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中,戴义,一个出色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甚至可以和有“明代王羲之”之称的沈度,相提并论。萧敬学到了戴义的书法,萧敬是历经五位皇帝的长寿太监,后来也做到了司礼监太监
戴义的书法,传给了萧敬,萧敬是历经五位皇帝的长寿太监,后来也做到了司礼监太监。萧敬不但楷书写得好,草书水平也很高,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戴义号:竹楼;王献号:梧冈;和萧敬号:东梅。
(3)、地理
朱佑樘去世之后,他儿子朱厚照开始筹划明孝宗的泰陵陵事,戴义和礼部官员一起考察各处,负责给老皇帝的陵墓选址。
考察小组最终选定了一个名叫施家台的地方,这也是现在明泰陵的所在地。
泰陵是朝廷精通地理技术的精英,集体智慧的作品,不是江湖研究地理的人,可以看明白的,动嘴谁都会,核心很难掌握
3、第二拨精通地理的官员——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右侍郎王华、少卿吴昊
3.1、扶安,太监,精通地理
扶安,为内侍太监,明朝史书出现过,精通地理技术。
《明武宗实录》记载:
正德三年二月甲申日,
太监扶安传旨:管神机营左哨,并奋武营御马监太监吴轲,调神机营把总,以右掖三司御马监太监张景昌,代轲,尚衣监太监杜甫,代景昌。
3.2、李兴、成化十一年进士
李兴,明嵩县莘店镇人,今属伊川,字伯起,号绥菴,成化十一年进士,第3甲26名,精通地理之术,曾参与卜选十三陵之泰陵。泰陵为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李兴,授冠县知县,历监察御史。纠弹司礼太监肖敬滥用职权。出按陕西。以按狱被诬,下狱,戍南丹,三年后赦还。有《西巡奏议》、《嵩南野录》。
李兴,历任冠县、邹平县令。长于判案,被擢升为监察御史,正七品。后任直隶阅马,巡察淮州、扬州。
李兴个矮但行事凌厉,时称“胡椒李”。所到之处,权贵敛迹。而且他耿直敢谏,被朝中官吏称为“真御史”。有御史因为弹劾宦官获罪,李兴与同台御史向皇帝进谏力争,使其免予处罚。出巡陕西关中郡县时,当地官员闻风觳觫,奸盗之徒亦不敢为恶。参将叫郭镛罪本当死,却久不上报,李审问后当即上报诛杀。后居家20年,喜好古乐,为文伉爽如其人。
著有《西巡奏议》《嵩南野录记》,去世后入乡贤祠。
李兴精通地理技术,曾经卜葬其家族墓葬,后来其家族出现大量文人。
其家族坟墓在今平等乡政府西,墓冢早已不复存在,平等村建新学校时挖掘出数通墓志铭。资料记载李氏莹地子山午向。
李兴后人出现了多位进士、举人、官宦。号称:一门四进士。
(1)、李兴长子李党敕封文林郎,章邱县知县。
(2)、次子李尚,明正德初进士,历任庄浪县、蓝田县、寿县知县。今天伊川永庆寺、能仁寺、净土寺等处的明代碑刻均为他撰文书丹;
(3)、李兴之孙李臣之,字思良,万历二年(1574年)中进士,第3甲211名,任章丘县令,为政明仁,志行端洁。章丘城是土城,常常被土匪袭扰。每到夏秋季节河水暴涨,冲毁民田和房屋,李臣之将土城修筑成石城。当地群众为了表彰他的功德,为其建立乡贤祠。后升任武昌府同知(副知府)。年老返家后,出资购置田地两顷、学田百亩,赈济贫困乡邻和失学孩子。人们感念他的恩德,为其建立乡贤祠;
(4)、李兴曾孙李蛟祯,崇祯年间进士,官居湖广岳州府知府,著有《層城集》,崇祯甲申(1644年)京师后陷落,李蛟祯亦效仿崇祯帝自缢殉国。
(5)、李兴之弟李寿(号恒菴)赈边济乏,钦此七品散官敕封奉大夫;
(6)、李兴的侄孙李当,字任甫,嘉靖七年(1528)中举人,任真定府推官(知府的辅佐官),有其伯祖之遗风,平反积压冤案数十桩,深受百姓拥护。后擢升汾州知州。
3.3、覃观
覃观,明朝官员,精通地理技术,历史上无太多文字记载。只有《明武宗实录》记载:
覃观,与太监扶安、李兴、礼部右侍郎王华、太常寺少卿吴昊等,一起相度泰陵,认为其地吉利,最终朱厚照,决定在史家山前修建其父亲的皇陵,泰陵。
弘治十八年,六月,丙辰日,礼部奏:侍郎王华等覆视原择山陵地,果吉。
3.4、王华、成化十七年状元
王华(1446年-1522年2月),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他龙山先生,浙江余姚人。
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精通地理之术,曾参与卜选十三陵之泰陵。
天顺六年(1462年),王华中秀才。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华以浙江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中举。成化十七年(1481年),会试王华名列第三十三位,录取他的正好是他的好友“礼记”房的同考官谢迁。殿试王华被点为第一,状元及第。
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正德初年晋礼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
王华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个人著《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礼经大义》《杂录》《进讲余抄》等,凡46卷。
王华的长子,为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
3.5、吴昊、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少卿
吴昊,江西抚州金溪人,明代天文家、地理学家。
六世祖吴名德,始徙临川之稠源,高祖吴友恭,曾祖吴彦成,俱以隐德闻。吴昊自幼喜读诗书,随父研究天文历学和地理,补天文生。
成化年间,经礼部尚书童士昂荐为五官保章正,升钦天监监正,正五品。弘治十年(1497),破格提拔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
正德元年(1506),升为太常寺正卿,正三品,掌宗庙礼仪,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正德四年六月,以疾终于邸第,年六十三。
4、其他皇陵的选址
自朝廷重视地理技术以来,在卜选皇陵的过程中,重点依赖的还是文人出身的地理先生。明清朝廷,所依赖的地理先生,多是精通地理的基层官吏和朝廷大员。
诸龙大尽,众水归堂,十三陵首陵之长陵,主要卜选者为举人王贤、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等人。
4.1明朝十三陵之首陵长陵的卜选者
比如长陵选址,其中参与的十二个地理先生:
王贤为举人,鄢陵教谕。
礼部尚书赵羾,为礼部尚书。
王侃为知县,正七品。
马文素,为给事中,从七品。
姚广孝、为太子少师,从一品。
吴永,为钦天监五官灵台郎,正七品。
曾从政、为阴阳训术,县里的阴阳官,但是无品级。
其他刘玉渊、游朝宗、廖均卿等,为布衣百姓。中山夅,为杭州僧人。非幻和尚,也是僧人,宝陀庵住持。这些没有品级的民间地理先生,多是参考意见而已,最后封赏时候,只有刘玉渊功劳最大,得了一个九品钦天监博士,其他均无封赏,只是赏赐一些财物而已。
蜘蛛穴,横龙斜落,十三陵之德陵,主要卜选者为:文官和钦天监监正
4.2、十三陵之德陵
《崇祯长编》记载:
天启七年九月,戊辰日,大学士施奉来(也叫施凤来),会同司礼监太监、工部尚书、侍郎、科道、掌印官、礼工二部郎中、钦天监监正等官,相视大行皇帝山陵,得潭峪岭,择日兴工。
当时的司礼监太监是魏忠贤、工部尚书吴淳夫、钦天监监正为周子愚。
阴阳和会,前迎后送,清西陵之雍正泰陵,主要卜选者为闽浙总督高其倬和秀才、户部陕西司主事管志宁。
4.3、清西陵之首陵雍正泰陵选址
清西陵的卜选者为:
(1)、福建浙江总督、进士出身的高其倬(精通地理的文官);
(2)、内务府郎中乌雅.海望(精通地理的文官);
(3)、秀才管志宁,因为擅长地理,破格被朝廷册封为户部陕西司主事(正六品),参与编著的《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辨论》,为地理经典。
(4)、钦天监监正明图,正五品。
帐下贵人,地理巅峰之作,清朝顺治之孝陵,为顺治自己卜选,钦天监刻漏科杜如预、挈壶正杨宏量,最终操作
4.4、清东陵之首陵孝陵卜选者
卜选者,让所有人大跌眼界,大失所望,竟然是墓主自己卜选的。地理师傅,很多人试否定这个事实,但是从《清史稿》和乾隆等的言论来看,确实是顺治自己弄的位置。
顺治选好大概位置之后,由钦天监刻漏科杜如预、挈壶正杨宏量,正五品等人正式确认。
凤凰展翅穴,水塘上建起来的皇陵,清东陵之康熙景陵,主要卜选者为文官和钦天监
4.5、康熙的景陵
康熙十三年,派大学士、礼部官员和钦天监去为自己寻找建陵之地。
山水大会,易水暗拱,清西陵之嘉庆昌陵,主要卜选者为:户部尚书的富察.福长安、内务府大臣金佳.缊布、以及钦天监官员。
4.6、清西陵之嘉庆昌陵
《清仁宗实录》和《清史稿.仁宗本纪》当中的记载,嘉庆的万年吉地于1796年下诏卜择,经过:
户部尚书的富察.福长安(一等忠勇公傅恒四子、乾隆帝孝贤皇后之侄)、
内务府大臣金佳.缊布(吏部尚书金简之子,乾隆朝淑嘉皇贵妃之侄)等堪舆大臣相度。
次年(1797,嘉庆二年)的三月初七上奏,将泰陵以西一公里处的太平峪作为吉地的最佳之选,该址受到了乾隆以及嘉庆父子二人的一致认可。
帐下起贵人,清东陵之咸丰定陵,主要卜选者为:江西巡抚陆应谷和弋阳县教谕、举人彭定澜
4.7、清朝咸丰的定陵陵址
定陵陵址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主要卜选者是:
江西巡抚陆应谷、弋阳县教谕彭定澜、吏部尚书柏葰、定郡王载铨、工部右侍郎彭蕴章、内务府大臣基溥、文华殿大学士裕诚、礼部尚书奕湘等人。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人,陆应谷和彭定澜,二人都是文人出身,陆应谷,进士出身。彭定澜,举人出身。
北辰镇锁,当禁口无言,房山九龙山之金朝皇陵,主要卜选者为:徐拱等司天监官员
4.8、金朝皇陵
金朝皇陵,房山皇陵的主要卜选者是徐拱等司天监官员。
按《衢州府志》:拱,精于地理。与卜金陵,授司天监博士,后升司天监监正。
5、地理技术,本来与文化和地位高低没有关系,但是与素质有很大关系
地理是理法,有一定的规律和道理,不是神学,也不是胡说。其水平高低,本来与文化水平和地位高低,没有关系。
但是很多文化层次太低,地位太低的人,研究地理,常常搞得神神乎乎,鬼怪妖魔。很多人,为了忽悠世人,自我神话,编造很多秘诀,偷偷摸摸的,神神秘秘的,号称独家秘传,甚至号称:我葬出王侯,你葬出贼寇。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一辈子碌碌无为,后人也不发,只是编造了基本神秘的古籍而已。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相反古代的文人,多是出生在乡间,对地理有深刻的认识,加上又比较理性,善于学习和思考,常常是传统文化精华的主要传承者,所以自古以来,朝廷的地理相度,主要依赖文人出生的地理先生。
江湖上,行走地理的过路阴阳,在民间都没法扎根,多是蜻蜓点水,四处游走,常常就是骗吃骗喝而已,何况在皇家朝廷,更加难以扎根。
民间自古以来,地理的核心力量是本地的乡绅文人,因为这些人,扎根基层,属于士人乡绅阶级,有很高的威望和话语权,也有比较好的见识,所以在地理上,专业功底扎实,也容易受人尊敬。很多家族下葬,都是听这些乡绅文人的意见下葬的,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解放前。
其实古代的知识分子,文化水准很高,很多都是懂地理的。乡村的很多名坟、现在的家族发坟,都是出自本地的秀才、举人之手。这些人,是本地的文化中坚力量,是本地的精神领袖,他们的见识和文化功底,远远不是几个江湖忽悠,可以比拟的。
文人搞地理,爱学习,不盲从,能够讲究实证,有辨别能力,有质疑精神。江湖忽悠,一般都爱学习,但是不具备辨别能力,盲从,迷信,从来不敢怀疑和审视自己的学说,哪怕明知道可能是骗人的,也不敢回头。
职业的地理先生,常常境界极低,编造一些干支、刻度等等说法,自娱自乐,自神其术,忽悠他人,忽悠徒弟,假称秘诀。知识分子,对这些东西很难痴迷,因为现实中找不到规律。离开实践,离开现实,这些秘诀一毛钱都不值的。
所以,传统文化要想走得更远,本来与文化和地位高低没有关系,只是需要更多理性的人,善于研究,善于辨别的人。
6、钦天监,自古出高人
钦天监,古称太史局、司天监,专门负责天文测算和相度地理的,其中的官员,多是世袭。关于天文和地理的秘法,都是父子相传,其中高手众多,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很多地理先生看不上钦天监,这是不对的,朝廷所用之人,还是相对稳当多了。
以后要介绍一个钦天监的家族,世袭家族,真正世代掌握钦天监,世代坐钦天监一把手,真正的国师家族,他们掌握了核心的地理技术,最关键的是:后来他们自家后人,出了文人数百个,大富大贵,传闻美谈,是真正的国师家族。古往今来,民间自称国师的,而后人明显发家的,或者出秀才、举人、甚至进士的,很少很少,甚至基本上没有听说过。
民间的很多职业地理先生,多数都是掌握秘诀,号称让人发财发家,自己世代出穷苦百姓。
地理技术的核心精华自古以来,掌握在三种人手里:
(1)、朝廷的钦天监官员,和州府的阴阳官手里;
(2)、乡间精于地理的文人、乡绅;
(3)、极少部分有智慧的土阴阳手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