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的探索实践
妮a妮
妮a妮 Lv.3
2021年09月27日 08:56:48
只看楼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成都市委围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社区发展治理上升到加强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高度来统筹, 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发展治理之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成都市委围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社区发展治理上升到加强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高度来统筹, 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发展治理之路。


2017年,成都市召开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成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委专门增设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发挥综合统筹作用,与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等十多个与社区工作息息相关的部门,形成统筹整合、协同高效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领,积极开展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的探索实践,并以规划体系为总纲,从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升级社区公共服务、优化空间品质、增强产业活力等多维度发力, 开创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新局面。


社区发展治理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是一项涉及空间学、社会学的跨学科领域,其核心是通过集成多学科的理论与工具,来形成解决社区问题的综合性工具。在成都的实践中, 开展了以社区发展治理模式研究、社区分类研究、社区规模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研究工作

(一)社区发展治理模式研究

应采用怎样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是编制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现有关于社区发展和治理模式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分别从“怎么发展”和“谁来治理”两个单一维度来切入进行分析。


当有关社区发展和治理模式的研究视角从规律总结向规划制定转变时,则应当将研究视域进一步拓展至社区发展治理的完整体系。


在成都市的实践中,首先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指标体系、《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中所提出的公园社区建设要求等, 将“公共服务、社区文化、生态环境、空间品质、产业活力”作为成都“五维并举”的社区发展重点 。同时,结合我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基本特点,将基层党组织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统筹核心,同时强调以社区自治为基础,并发挥道德的先导作用和法规的保障作用, 形成“一核三治”的治理机制 在“五维并举、一核三治”的基础上,将社区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社会关系作为社区发展治理的最终落脚点,形成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基本模式。


在确定基本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成都还 进一步探究了“以事聚人”和“聚人成事”的基本发展治理逻辑。 其中, “以事聚人”指基于社区发展重点的五个方面,结合社区各类人群的需求提出具体的社区发展目标,以此凝聚社区共识 ,并吸引社区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聚人成事”则指在社区多元力量凝聚的基础上,结合“一核三治”形成社区发展推动力,带动更多资源并推动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最终,实现社区的“共建”与“共治”,并促成社区发展治理成果人人共享。


   

(二)社区分类研究

在既有研究中社区分类有多种角度和方法。传统的社区分类一般以社区的外在物质表现形态与居民身份为依据, 主要有按社区的主导功能、人口特征、邻里关系、居住环境和形态分类五种分类方法


为更加综合、全面的反应不同社区的本质特征,并为未来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成都的相关研究中采用了提取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两个维度基本特点的方式进行社区分类工作。在研究中, 总共形成了9大类19小类的社区标签体系 ,并对应选取POI数据、三调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社区问卷数据和其他专类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Arcgis进行空间链接与可视化处理, 形成基于社区发展治理的聚类分析图


在此基础上,再逐一判断不同聚类结果的可解释性,并选取符合常规认识的社区分类结果进行进一步解译, 识别每类社区在发展需求和治理能力上的特征,进而识别每社区的整体特征并进行分类命名


   


   

(三)社区规模研究

合理的社区规模是保障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 在成都所开展的社区规模相关研究中,主要分别针对城镇社区、产业社区和乡村社区三种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 城镇社区 ,主要在总结国家相关部委、省、市对城镇社区适宜人口规模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成都市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密度的差异性,同时根据社区居民获取社区服务理想出行时间覆盖半径进行校核,得出城镇社区适宜的空间范围。


对于 产业社区 ,主要根据各产业门类的就业密度数据、产业空间形态和相关产业功能区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并结合产业社区“管委会+企业+社区”的实际管理模式,推导产业社区的适宜人口规模和空间规模。


对于 乡村社区 ,在总结各级文件中对乡村适宜人口规模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量人口密度、耕作半径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等影响因素,得出成都乡村社区的适宜人口和空间规模。


   


成都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的构建与作用

在成都所开展的特色实践中,突出了规划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并形成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规划”所构成的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的行政区域架构为城市政府、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在此之下还包括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成都在实践中考虑到各区域层次的空间尺度和各级机构的职能特征,建立了对应的社区规划体系以形成完善的引导系统。

首先是分别在市域和区(市)县两级编制的总体规划,通过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解决区域内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的构建及与区域重大战略的衔接落实问题,形成区域内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总体指引。


其次是在总体规划指引下由各个职能部门牵头编制的、聚焦社区各类需求和问题的专项规划, 形成不同专业领域的系统安排。


最后是在街道和社区两级编制的实施规划,主要结合人群需求和社区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参与式编制方法 形成针对社区空间、功能、生态等方面的设计方案和项目库 ,并逐步推动实施。



成都所探索形成的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是以城乡社区作为基本单元, 以推动城市、社区、人三者建立紧密且协调关系为目标,针对社区价值实现与困境纾解作出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安排和精细化、专业化的路径指引。 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首先, 其能够发挥系统性与引导性作用 ,在落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明确社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面向未来的、聚焦于社区层面的顶层设计。


  • 其次, 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能够明确各类治理主体在社区中的着力点和着力方式 ,探索多个事权部门、多类利益主体在社区层面的力量统筹方式,进而理顺各类治理措施之间的关系,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的横向整合和统筹落地。


  • 最后,由于各个社区资源禀赋迥异、治理能力参差不齐, 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既可以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研究与城市治理能力、目标相匹配的社区治理路径和趋势 ,为各类社区提供可以遵循的治理方法和思路,也可以通过目标的传导和需求的反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发展治理具体安排。


成都社区发展治理规划的系列探索

(一)总体规划:区域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总体指引

2019年,成都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是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总体纲领,在落实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市域五大功能区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全域城乡社区的发展治理目标与路径。


规划以 “目标指引+模式引导+路径推荐+指标测度” 为总体架构,明确了 城乡社区的“三步走”的规划目标 ,提出了 “一核三治、五维并举”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模式和“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的发展治理基本逻辑 ,并 针对城镇、产业、乡村三类社区分别提出了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七大场景的营造指引 ,且构建了市级指标体系和三类社区级指标体系以形成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动态评估标准。


   


在市级规划的指引下,成都进一步开展了区(市)县级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该层级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传导本级政府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紧密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在全面调查辖区内城乡社区的特征、问题与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区域社区发展治理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细化社区分类、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治理工作指引。

(二)专项规划:聚焦社区形成不同专业领域的系统安排与引导

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规划均聚焦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垂直领域。为更好的引导城市社区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助市委社治委、市商务局编制了 《成都城市社区商业策划方案及规划导则》 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对超大城市市域城市社区的商业发展研究,并建立了“总体指引+分类指引+行动指引”指引体系。 为提升城乡社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成都市形成了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成都城乡健康社区规划建设研究》 建立了城乡社区自检工具,并从健康风险设施选址、重点防控区域功能设置、社区防疫公服设施配置、管理平台与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建议 。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社区生活圈,在 《成都市公园城市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规划导则》 中明确了 高标准、满覆盖、便捷共享的“818”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在此基础上, 《成都市公园社区邻里人家布局专项规划》 对邻里人家功能设置、建筑设计、场景营造提出指引,形成全域邻里人家规划布局方案 。此外 《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 在既有相关规划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趋势和需求,着重对社区综合体内的功能与业态设置和布局场景提出指引。


   

(三)实施规划:针对社区发展目标与居民具体诉求的详细解决方案

2017年以来,成都涌现出一批聚焦街道及社区层面的社区发展治理的实施性规划。 如针对玉林街道青春岛社区开展了系统性的社区微更新规划研究,探索了一套以问题为导向、公众深度参与、借助多方力量的社区规划工作方法,并结合居民意见和社区诉求形成了社区发展治理近期行动图表。


   


2019年,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针对社区小微空间和老旧建构筑物两类对象开展了“社区微更新”专项行动 ,推动各区(市)县就220余个项目开展了规划方案设计、评选及实施工作。


除此之外, 成都各区(市)县也自发开展了社区实施规划的探索工作 ,如成华区开展的“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高新区发布的社区总体营造项目及支持计划等。


实施成效


自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逐步探索建立起来的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体系为整个城市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中,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作为纲领性文件,为全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让工作重点更加清晰,并形成了一系列工具性的管理监督抓手。


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团队深入社区讲堂、院落学院,为全市上千名村社书记、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讲解规划、答疑解惑, 进一步形成社区发展治理目标和规划的共识,汇聚了力量。


2020年3月,在成都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总结暨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中, 规划所提出的社区规模优化标准充分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针对社区优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了成都市社区区划优化工作


随着各区(市)县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社区发展治理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推进, 如下涧槽社区、和美社区、新桥社区、大慈寺社区等一大批在全国范围具有影响力的示范社区相继涌现 ,同时已有上千个社区微更新项目、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社区文化活动项目在不断改善成都城乡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居民共享了城市的发展红利,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