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 述 1.1 任务依据 崇安区广益街道城中村整治型改造工程上马墩社区(西陈巷)施工图设计的主 要任务依据是: 1.建设单位提供的《崇安区 2015 年城中村整治改造任务分解表》及《市区城中村环境整 治考核验收计分表》; 2.建设单位提供的崇安区地形图以及其他设计资料。 1.2 测设过程 2015 年 4 月初,无锡市崇安区广益街道委托我公司进行 2015 年崇安区广益街道城中村
1
概 述
1.1
任务依据
崇安区广益街道城中村整治型改造工程上马墩社区(西陈巷)施工图设计的主
要任务依据是:
1.建设单位提供的《崇安区 2015 年城中村整治改造任务分解表》及《市区城中村环境整
治考核验收计分表》;
2.建设单位提供的崇安区地形图以及其他设计资料。
1.2
测设过程
2015 年 4 月初,无锡市崇安区广益街道委托我公司进行 2015 年崇安区广益街道城中村
整治型改造工程上马墩社区(西陈巷)的施工图设计。随后我公司立即成立了设计项目组,
开始进行该工程的施工图勘察设计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组对城中村进行
了详细的实地踏勘,就城中村的实际情况与建设单位及各个社区、街道多次展开深入研讨,
对城中村的现状道路、现状管线与杆线、现状桥涵、河道与驳岸等作了进一步优化论证,
从而全面展开了施工图设计工作。
2015 年 7 月,经过认真、仔细的二校三审后,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顺利出版。
1.3
执行的标准、规范
本次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1.3.1
设计规范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部分)(公路工程部分)
?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
?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
?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 124-88)
?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162-92)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2-2001)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30-2004);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E60-2008);
?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1.3.2
施工验收规范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1.3.3
其他标准及图集
?
《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JT/T 480-2002);
?
《混凝土路缘石》(JC 899-2002)
1.4
工程概况
2015 年崇安区广益街道城中村整治型改造工程上马墩社区(西陈巷)所涉及的城中村
位于无锡市崇安区广益街道的上马墩社区,本次设计范围为上马墩社区的西陈巷。设计内
容为村内主要道路的黑色化改造、次要道路的病害修复、改造范围内道路的排水设施优化
及疏通、栏杆的粉刷以及驳岸的病害修复。
1.5
设计标准
1.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
2.道路标准横断面:现状道路宽度;
3.道路横坡:采用 1%双向坡,坡向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S4-02);
4.设计荷载:BZZ-100 标准;
5.地震基本烈度 6 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1.6
主要工程规模
本次改造范围内道路总长约 359m,总面积约 918 ㎡,其中需黑色化改造道路面积 382
㎡,水泥修复道路面积 536 ㎡。
2
路 线
2.1
平面线形设计
2.1.1
平面线形
路线平面根据西陈巷的现状道路进行优化。
2.1.2
路线交叉
本项目道路各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不采用信号灯控制。
2.2
纵断面设计
2.2.1
设计原则
1.考虑与周边道路的衔接;
2.考虑道路与路边场地的衔接;
3.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水文地质、道路排水等要求;
2.2.2
纵断面线形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及现状道路的高程进行施工,原则上保持现状道路高程不变,对于加铺
沥青面层的路面,高程保持在现状道路的标高上抬高统一的高度。
3
路面及排水
3.1
路面
3.1.1
路面结构
根据村内的道路的现状条件及街道的建议,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a.
路面结构Ⅰ——主要道路黑色化改造:
5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粘油层
玻纤格栅(老路病害处理)
b.
路面结构Ⅱ——次要道路病害修复:
20cm C25 水泥砼(面层修复)
20cm 级配碎石(基层修复)
3.1.2
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3.1.3
老路病害处理
1.水泥老路病害处理
对于原水泥砼的一般性裂缝(缝宽小于 0.5mm 的非扩展性缝),不作处理,其它作灌
缝处理。
对于接缝处理,应先凿除缝内杂物,用钢丝刷清理缝壁,并用吹风机吹干净缝内的尘
土,以性能良好的嵌缝料填缝。
对于错台板块,若错台小于 1cm 可不予处理;若大于 1cm,将高出一侧的板块边缘在
50cm 范围内按斜坡凿至与下沉板边缘平齐。
对于水泥砼板块边面的坑洞坑槽,要求先将洞槽凿成规则形状,用钢丝刷清理四壁,
并用吹尘器吹干净,再以沥青胶泥或砂粒沥青砼填缝。
对于断板部分,应将损坏面层全部凿除,锯缝位置离破损位置至少 25cm。如果离开边
界 200cm 以内,有另外的破损,或者离边界 100cm 以内存在未设传力杆的接缝,应将边界
外移,把裂缝、接缝包括在补块内。
对于板角断裂破损面,按破损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除去破损部分,尽可能保留原
有钢筋,对基层采用 C25 素砼补强,在原有路面板接缝面涂刷沥青,浇筑快硬砼并用养护
剂。
老路病害处理详见《S4-03 路面结构设计图》。
3.2
排水
全线采用管道排水,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周边道路雨水管。详见管线相关图纸。
4
材料要求
4.1
沥青
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70 号 A 级,各项指标应符
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 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
定。
粘层油采用 PC-3 型乳化石油沥青,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 4.3.2“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规定。
4.3
水泥
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初凝时间 3h 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6h 以
上)的合格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
低于 32.5 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场日期超过 3 个月或受潮的
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水泥出厂
温度不宜高于 6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60℃,且不宜低于 10℃。
4.4
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包括原材料和掺合料。
原材料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和外加剂组成。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
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MPa。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砾石和
砾石,宜选用Ⅱ级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分为 2~4 个粒径的
集料进行掺配,并符合下表中合成级配的要求。碎石不应大于 31.5mm,碎砾石不得大于
26.5mm,砾石不宜大于 19mm。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
合砂,宜选用Ⅲ级砂,细度模量在 2.5 以上,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砂磨光值,其值宜
大于 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拌和和养生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 值为 6~
8。外加剂宜使用无氯盐类的防冻剂、引气剂、减水剂等,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
术规范》GB 50119 的有关规定。
4.5
级配碎石
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除外)、圆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
是碎石最大粒径的 3 倍以上;矿渣应是已崩解稳定的,其干密度和质量应比较均匀,干密
度不小于 960kg/m3。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 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
物等有害物质。石屑或其他细集料可以使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
集料。也可以用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石屑。天然砂砾的颗粒尺寸应该合适,必要时应筛除
其中的超尺寸颗粒。天然砂砾或粗砂应有较好的级配。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满足
规定;用做底基层时不大于 35%,压实度大于 96%,CBR 值不应小于 80%。
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其粒径组成应满足交通部 2000 年 6 月颁发布的《公路路面基层
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中级配的规定。级配碎石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级配范围。
4.6
接缝填缝材料
接缝填缝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粘结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土板收缩、不溶
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裂、耐老化的材料。本设计采用加热施工式填
缝料,可采用氯丁橡胶类、乳化沥青类、沥青橡胶类、沥青马蹄脂及橡胶嵌缝条等。其技
术要求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相应要求。
5
施 工 注意事项
5.1
路面施工要求
路面的施工,必须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各条文要求。
1、水泥路面面层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严格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要求进行。
2、沥青面层施工
路面面层为单层式沥青砼路面。在铺筑面层前应清洁玻纤格栅表面,并浇洒粘层油。
浇洒粘层沥青时,沥青用量 0.3-0.6L/㎡。
3、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
(1)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2)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96%。
(3)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4)用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方法应按照如下要求:
①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 12t 以上三轮压路
机、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
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
叠 1/2 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
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 6~8 遍,应使表面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
头两遍以采用 1.5~1.7km/h 为宜,以后用 2.0~2.5km/h。
②路面的两侧应多压 2~3 遍。
③严禁压路机在己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④凡含土的级配碎石层,都应进行滚浆碾压,一直压到碎石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
为止。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土层)应清除干净。
5.2
平石施工
(1)预制混凝土平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设计标准,外观应无蜂窝、露石、
脱皮、裂缝等;
(2)平石施工应根据平面位置和顶面标高,放样依次排砌。
(3)平石灌缝用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0Mpa。灌缝必须饱满嵌实,平石勾缝为
平缝;
(4)新砌平石应加强防护,接缝湿治养护不应少于 3d,冬季应注意防冻。
(5)预制混凝土平石必须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平石埋置后应将回填材料压实
或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面层施工时变形。严禁在各层沥青面层铺筑后再开挖埋设平石。
6
其 他
1、本工程高程基准面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
2、平面系统采用无锡城市坐标系。
3、道路施工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有关现状管线的监护,加强施工
安全管理。
4、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管线需升降、挪移、加固、预埋的,及时和建设方联系,不得
擅自施工。
5、施工时如发现设计与现场不符,必须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擅自施工造成的后
果,则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
6、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管线工程
一
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015 年崇安区城中村整治型改造工程上马墩社区(西陈巷)位于无锡市崇安区
广益街道的上马墩社区,本次设计范围为西陈巷。
2、本册为雨水管线单项施工图,经现场勘察,本设计范围内雨水管随道路敷设,
雨水管主管管径为 DN400。
二
设计依据及规范
2.1
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崇安区 2015 年城中村整治改造任务分解表》及《市区城中村环
境整治考核验收计分表》;
2.建设单位提供的崇安区地形图以及其他设计资料。
2.2
设计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 版)(GB 50014-2006);
2、《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22:2001);
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5、《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给水排水图集》(苏 S201-2012);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
8、《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材》(GB/T 19472.1-2004-2001)
9、《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12S522)。
三
管道部分
1、主管
本设计范围内设置雨水管 1 根:管位详见雨水平面图,管径为 DN400,设计范围内
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利用现状出水口排入现状河道内。
2、现状管
本设计范围内无现状排水管。
3、排水方向
本设计范围内南北走向的 A 道路和 B 道路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利用现状出水口
排入现状河道内。
5、雨水口连接管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 DN225UPVC 管,纵坡不小于 1.0%,当道路基层修复时开挖开槽
施工雨水连接管。连接管长度及管位详见平面设计图。在道路最低点增设雨水口,就近
接入检查井。
6、管材
DN400 采用 HDPE 双壁波纹管,管材满足《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材》
(GB/T 19472.1-2004-2001),环刚度≥8KN/m
2
;
DN225 连接管采用 UPVC 管(加筋塑料管),满足《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硬聚氯乙
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环刚度≥8KN/m
2
。
7、管道基础及接口
①基础:雨水连接管沟槽采用 C20 素砼(工程量按实计)回填至路基填料顶面。
DN400 HDPE 双壁波纹管采用 360°砂垫层基础,详见苏 S01-2012-P96。
②接口: HDPE 双壁波纹管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
DN225UPVC 连接管接口采用弹性承插密封胶圈柔性接口。
UPVC 管橡胶圈的质量要求:
承插连接用弹性密封橡胶圈的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
皮等缺陷;弹性密封橡胶圈采用具有耐酸、碱、污水腐蚀性能的三元乙丙橡胶或氯丁橡胶,
其性能除应符合化工行业标准《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HG/T3091-2000 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邵氏硬度:50±5;伸长率:≥400%;拉伸强度:≥16MPa。
四
检查井
1、检查井
DN400 管采用
?
700 混凝土模块式检查井,详见《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12S522-P90。
排水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检查井施工时应避免将井盖设于侧石线上,在不影
响其它管线的情况下,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2、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 310X510 边沟式单篦雨水口,井篦采用钢纤维,详见附图。
3、井盖井圈材料
机动车道范围内井盖采用重型球墨铸铁防盗井盖座,承载能力需达到 D400 级;非机
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内井盖座可采用符合相应强度标准的轻型井盖座,承载能力需达
到 B125 级。建设方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类型的井盖座,但承载能力需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雨水口均采用钢纤维单箅。车行道范围及人行道内井盖标高一律同地面标高,绿化带内井
盖标高高出绿化土 5cm。车道内井圈与周边卸荷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卸荷板具
体做法详见道路图纸,其余范围内井圈采用 C20 钢筋混凝土预制。
现状检查井井座井盖需更换,并将井盖高程提升至与道路平。
五 施工
1、铺设方式
本工程 HDPE 管采用开挖施工;
UPVC 管在道路路基层修复时开挖开槽施工。
2、回填
道路路基范围内沟槽与道路路基修复同步进行,详见道路图纸。
土方计算原则: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路基底标高时从原地面算起,当原地面标高高于
路基底标高时从路基底算起,避免与道路重复计算。
六
其他事项
1、本工程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坐标采用无锡市城市坐标系统。
2、所有管线标高均指管内底标高。
3、本工程其它管线位置及标高均以单项管线设计图为准。
4、有关雨水检查井、雨水口、管道基础详见备注中标准图集及通用图。
5、施工期间注意加强保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6、本工程施工及验收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和《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执行。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
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