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的思路: 在现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融合了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施工标准化活动的有关成果和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编制的思路:
在现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融合了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施工标准化活动的有关成果和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侧重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从成熟的施工工序、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角度等方面制定工作程序。
作为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面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供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使用。
主要是围绕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标准化施工要求,对行业内成熟工艺、先进技术和管理要求进行说明、补充,未涉及内容应以相关技术规范为准。
目标:
推广先进理念和成熟工艺,提高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
强化技术管理的薄弱环节,减少质量通病
以现场施工管理为主,建设程序管理为辅
供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使用
特点:
重点突出:按结构层分类,层次清晰。
操作性强:明确要求,规定施工程序。
力求量化:如试验路检测频率是正常路段的2倍。
关键控制:提出检测要求、试验内容,质量要点。
推进技术:引导推广新技术、工艺。
强制执行:推荐了强制性条款
编写构架:
一般规定
施工准备
施工要点
质量控制
主要内容:
总则
施工准备
工地标准化建设
石料开采、集料加工与储运
垫层
底基层
基层
透层、下封层、粘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目的和范围
编制依据
总体要求
(一)目的和范围
目的:
为规范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促进路面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行业文明形象,特制定本指南。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的路面工程,一级公路、高速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及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二)编制依据
国家、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高速公路成熟的建设经验、行业内经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管理办法。
(三)总体要求
安全:
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积极改善施工条件, 制定确实 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季节与工期:
科学的施工组织和工期安排是确保沥青路面质量的重要保障,路面工程工期必 须服从于质量、施工环境温度、材料准备等相关要求,不得随意提前。路面工程施 工工序流程安排见附录G。
试验路:
路面各结构层正式施工前均应铺筑试验段,并根据试验段总结指导后续施工。
施工要求:
沥青路面宜连续施工,避免层间污染。路面施工应积极而慎重地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积极总结各种成熟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工法,提高路面施 工管理和技术水平。
一般规定
技术准备
机械准备
试验检测仪器准备
料场及材料准备
下卧层验收与准备
(一)一般规定
承包人进场后,应结合工程的主要特点,调查沿线料源分布和交通条件,落实项目经理部、混合料拌和场的具体位置及平面布置等工作,经批准后,开展场地建设。
项目经理部、料场、拌和场建设标准应符合招标文件和本系列指《工地建设》分册要求
承包人应按合同文件要求组织人员、设备进场,以满足施工要求。
承包人必须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质量要求,明确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建立质量责任人档案,落实质量责任制。
路面工程施工前,应做好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的验收和移交工作,并办理相应书面手续;路面工程施工期间,每一结构层施工前,应对其下结构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该结构层施工。
(二)技术准备
1.路面工程开工前,应做好设计文件交底工作,审核设计文件。
2.建立工地试验室,履行验收备案手续。应与相关试验检测机构,做好试验比对工作。
3.对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进行相应测点的加密。
4.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应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28d内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
5.编制完整的《总体开工报告》。
6.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
(三)机械准备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与种类,必须满足合同与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要求。
承诺的进场计划,必须严格执行。
路面主要结构层类型的机械设备配置应不低于表2.3.3-1要求,特殊设计另行要求。
(四)试验检测仪器准备
承包人在正式开工前,须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并配备足够的易损部件。
对垫层、底基层、基层、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结构层所用主要试验仪器提出配置要求。
(五)料场及材料准备
料场、拌和场达到《工地建设标准》。
材料数量:施工前,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基层集料满足5d~7d的用量要求,面层集料应达到该结构层所需总量的30%以上。
(六)下卧层验收与准备
路面施工承包人应参加业主与监理组织的路基、桥梁与隧道工程的验收,验收合格后须办理移交手续。各结构层之间施工前的检查、处理。
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重点检查桥梁工程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 纵断高程、横坡度、表面裂缝和桥面排水系统;隧道工程的整平层、混凝土基层、连续配筋混凝土层质量。
驻地建设
拌合站建设
材料存放
人员管理
文明工地
(一)驻地建设
1. 一般规定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地试验室的建设。
2. 驻地选址 :满足安全、适用、环保的要求,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通 电、通水、通讯条件。
3. 场地建设 :
宜为独立式庭院,四周设有围墙
设置保卫人员,办公、生活方便
道路硬化,排水完善,环境优美
生产污水和垃圾应集中收集处理
4. 硬件设施
各单位驻地办公用房面积标准
驻地生活用房面积标准
(二)拌和站建设
1.场站用电、消防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经常检查、维护、保养。
2.运输便利、并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下风向。
3.集中布置,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入口设置彩门和值班室。
4.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等。
5.场内路面宜做硬化处理,应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排水应完善,排水沟采用M7.5砂浆抹面。
6.拌和站各罐体宜联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每一个罐体应 喷涂成统一颜色,并绘制高速公路项目名称以及施工单位简称,字体醒目。
7.拌合设备的性能要求:
混凝土拌和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单机生产能力不宜低于90方/h。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具备电脑控制系统及打印功能。减水剂罐体应加设循环搅拌水泵。
水稳拌和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一般设自动补水器加水,生产能力不宜低于400t/h。
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配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生产能力不宜低于240t/h。
计量设备应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复检。
应配备备用发电机。
(三) 材料存放
各种材料应分区存放,堆放场地应硬化。存放场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场内地面应设坡度,确保不积水。
砂石料应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分场存放,设置材料标识牌,标识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等 ,并采用不小于30cm厚的混凝土隔墙等分隔,隔墙高度应确保不串料。
袋装水泥、掺和料应采用库房储存。库房内地面应硬化、防潮处理,水泥应架空、离墙(地)均不小于30cm。
外加剂应按不同批次、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日期分开存放,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注明生产厂、品种、出厂日期、进库保管日期等。存放高度不应超过1.5m,液态外加剂应分罐存放。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储料场应搭设顶棚或封闭,禁止太阳直接照晒或雨淋,顶棚宜采用轻型钢结构,高度应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一般不宜小于7m),基层储料场应防止石料雨淋,宜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
(四)人员管理
1. 建设单位 :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应满足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管理人员数量、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应满足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不少于65%,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70%以上。
建设单位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资格条件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其审核。
应佩戴工作牌,工作牌应具有人员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
应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并建立培训记录台帐,及时将培训情况进行登记。
2. 监理单位 :
机构设置、人员数量、资质应满足招标文件和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要求。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上岗时应佩戴工作牌,工作牌应标明姓名、职务、照片、所在部门(监理组等信息。对所有监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如需更换,应经项目建设单位批准。
上岗前应经建设单位组织的实操能力及理论知识考核。
每年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建立培训台帐,报建设单位备案。
3. 施工单位 :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与资质应满足招标文件和工作需要。
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质量、安全、环保、廉政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
所有人员上岗时应佩戴工作牌,工作牌应具有姓名、照片、职务等相关信息。
质检员、试验员、安全员、测量员等技术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监理工程师组织的考核。
每年技术人员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并建立培训台帐,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所有劳务人员年龄不小于16周岁,具备适应相关工作的身体条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流动档案管理,应进行第三级的安全教育和岗前(转岗)培训,特殊工种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对劳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交底
(五) 文明施工
1. 拌合场地应规范、整洁,并尽量减少施工污水、废油、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对应处置措施,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2.宜采用封闭式管理,应合理安排工序,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场地规范、整洁,减少污染,并在显著位置悬挂工程简介、安全文明生产、质量管理、廉政建设等标牌标语。
3.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坑道及临边处,施工便道与公路、铁路的交叉等危险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摆放。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应具有明显的标识。
5.建设单位人员、监理单位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帽颜色尽量区分。
6. 科学安排交叉施工顺序,推行沥青面层 “零污染”施工理念,主线道口应设立洗车点,禁止在已铺设沥青面层上拌和砂浆、堆放建筑材料、倾倒泥土、修理机械设备等。
7. 路面碾压作业段的起始点应有标示牌,设立指示牌注明初压区、复压区、终压区。
一般规定
石料开采
集料加工
集料储运
质量控制
(一)一般规定
适用于自行开采石料与集料加工企业。也适用对外购集料加工过程的检查与验收。
应符合环保、安全等规定,应取得行政许可。
不同岩性、料源的石料不得混杂开采、加工,不得混堆、混运。
(二)石料开采
选择满足需求的宕口。储量、质量、生产条件
爆破作业应取得当地相关部门的批准,炸药运输、储存和使用应符合规定。
表层植被、覆盖土、软弱夹层、风化石层等应及时清理,禁止杂物混入。
(三)集料加工
生产能力应满足工程需要。
加工方式选择正确, 首次破碎宜采用颚式破碎机,二次破碎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如集料针片状含量偏高,可采用冲击式破碎机整形。
面层用集,应严格控制粉尘含量。
各规格集料必须分开堆放,采用隔墙分离,严禁串料。
(四)集料储运
场地应进行硬化
成品集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五)质量控制
专人检查,防止风化石等进入生产线
检查保养设备
抽查集料质量
一般规定
级配碎石
天然砂砾
(一)一般规定
施工设备标准化:
级配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天然砂砾垫层宜采用推土机联合平地机进行铺筑,有条件也可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压实厚度标准化:
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作业长度标准化:
主线宜控制在50m~80m;匝道宜控制在100m~120m。
试验段规定:
对施工工艺进行总结,质量检查频率应是正常路段的两倍。
施工条件:
最低在5°C以上,严禁雨天施工
(二)级配碎石
1.施工准备:机械、试验、材料、测量、施工面的检查等
2.材料要求:碎石材料检测、水等
3.配合比的设计
采用重型击实法
级配碎石CBR应满足设计要求,回弹模量应不小于300Mpa
级配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或设计文件要求
4.试验段的施工与总结
施工配合比、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机械组合、工艺
5.施工要点
6.质量控制
材料检查
成品验收:检查项目按评定标准执行
(三)天然砂砾
1.施工准备
作业面要求:
检查、清理及修整,无松散、软弱和积水等现象。
材料要求:
压碎值不大于35%,符合级配要求。
改良建议:应掺配碎石或破碎卵石;塑性指数偏大时,可加石灰、砂或石屑。
2.施工要点
1. 对掺灰改良或加水时应在料场进行闷料。
2. 下卧层应用白灰打方格,按松铺系数和车辆装载量控制,均匀卸料。
3. 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人工摊铺为1.40~1.50,平地机摊铺为1.25~1.35。
4. 推土机粗平后,检查含水量,施工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宜提高1%~3%。
5. 用平地机刮平,采用挂线法及时检查松铺高程,压路机碾压一遍后,再用平地机精平,按规定的横坡度进行整平和整形 。
6. 严禁压路机在碾压路段上调头、刹车,未压实的混合料被雨淋或受冻后,要清除更换。
7. 横向接缝,应将前一段留下不少于2m的铺面,下一段一次碾压。
8. 施工后禁止车辆通行,及时安排上覆层,不宜过冬 。
3.质量控制
应筛除超粒径的砾石
原材料建议不少于每1000t检测一次
应注意高程、厚度、平整度控制
达到《评定标准》要求
一般规定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
(一)一般规定
试验路段标准:
对工艺总结,检查频率是正常路段的两倍。
压实厚度标准:
不应超过20cm,超过20cm时应分层铺筑,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施工条件标准:
气温应5℃以上,宜养生15d。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季施工。
施工段落标准:
应与机械相匹配,以200m为宜。
(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
1.施工准备:技术、工料机、下卧层检查等。
2.材料要求:石灰、粉煤灰、土等符合要求。
3.配合比设计:
技术标准 :重型击实确定含水量和干密度,7d强度应不小于0.6MPa。
改良标准 :可加水泥、生石灰进行改良,石灰+粉煤灰 <重量40%。 < pan>
4.施工要点:
路拌法施工必须侵入下卧层表面5mm~10mm,厂拌时石灰、水泥应装入储料罐,粉煤灰可通过料仓配料
不得出现素土夹层
拌和好的混合料不得过夜,应当天碾压成型
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通过10mm筛孔
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低速行驶碾压
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养生期一般为7d
5.质量控制
一般规定
密级配沥青碎石
水泥稳定碎(砾)石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一)一般规定
1. 设备标准 :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密实的施工工艺
2. 厚度标准 :ATB-25适宜压实厚度为8cm~12cm,ATB-30适宜压实厚度为9cm~15cm;采用水泥稳定碎(砾)、二灰碎石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最小不应小于15cm。
3. 试验段标准 :检查频率应是正常路段的两倍。
4. 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
5. 施工标准 :
沥青碎石基层与下卧层之间应设置下封层或透层
沥青碎石基层应不低于10℃,水泥稳定碎(砾)石 、二灰碎石禁止在气温低于5℃状态下施工基层施工应连续作
(二)密级配沥青碎石
1.材料要求:
宜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
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必要时采用冲击式破碎机整形
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设备单独生产
矿粉应为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
2. 配合比设计:
宜采用大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应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碎石集料、沥青等材料应符合规定
3. 施工要点
拌和 :
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
每盘拌和周期一般不少于45s,干拌不少于5s
运输:
摊铺机前方应有不少于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为宜;
采用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运料车侧面;
中部设专用检测孔;
料车应“前、后、中”移动,分3~5次装料;
摊铺:
按1m~2m/min,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厚度采用钢丝引导的控制高程方式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随时检测松铺厚度
路肩侧可设置钢模板
压实:
参照沥青混合料
(三)水泥稳定碎(砾)石
1 .施工准备 :
材料、试验、机械、技术交底等
测量放样
底基层的检查及处理
2 .材料要求标准 :
水泥初凝3h以上,终凝6h以上,宜采用42.5 级缓凝水泥
最大粒径为31.5mm,应按四种及四种以上规格备料
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
3. 配合比设计 :
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振动成型压实法或重型击实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满足强度时限制水泥用量,合成级配满足时限制细料用量
4. 施工要点 :
拌和标准
施工中细集料宜采用蓬布覆盖
拌和前,测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
每天定时检查拌和情况,抽检其配合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运输标准
运输车辆应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车况应良好
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
摊铺标准
底基层表面喷洒水泥净浆,水泥不少于1.0 ~1.5kg/m2
应保持连续摊铺,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m/min左右
宜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的方式
应在施工前对结构物两侧工作面进行清理和修整,不得采用人工摊
压实标准
跟紧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从低到高
碾压长度50m~80m,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
宜按照稳压、轻振、重振 、稳压收面的工序
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
养生标准
碾压完毕,立即开始养生
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时,在7d内应保持湿润状态,28d内正常养护。
封闭交通,禁止车辆通行。
下基层施工结束7d后即可进行上基层施工,两层间隔不宜超过30d。
5. 质量标准
(四)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 施工准备
技术交底、机械、测量、表面处理等
2. 材料准备
应采用Ⅲ级或Ⅲ级以上石灰
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之和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SO3含量应不大于3%。
最大粒径31.5mm,按四种及四种以上规格备料
3. 配合比设计
应采用重型击实法
选择骨架嵌挤、均匀密实、施工和易性好的混合料结构
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在0.8MPa~1.1MPa范围内
按规定流程进行配合比设计
4. 施工要点
拌和 :
细集料应采用蓬布覆盖 ,依据气温、集料的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
运输 :
运输车辆应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混合料必须覆盖,添加水泥的时,在延迟时间内完成摊铺碾压。
摊铺 :
应连续摊铺,速度控制在1m/min左右,采用钢丝引导式控制高程
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
碾压 :
压路机应紧跟碾压,一次碾压段落长度一般为50m~80m ,宜按稳压→轻振碾压→重振碾压→胶轮稳压方式,及时摊铺碾压,应在24h内完成 ,基层摊铺应有一定的超宽。
5. 养生标准 :
采用薄膜覆盖养生,不得用湿粘土覆盖养生 , 采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养生期不应少于7d,期间应封闭交通。
6. 质量标准 :20d~28d龄期必须能取出完整的芯样
二灰碎石混合料质量控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