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施工到养护!混凝土施工各阶段质量如何控制?就是这些手段!
建工警车
2021年05月14日 09:21:10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一、砼原材料 1.1 砼原材料介绍 1.1.1 水:     凡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不允许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油类、糖类或其他有害杂质,pH值不小于4;其中硫酸盐含量不大于1%。

 一、砼原材料

1.1 砼原材料介绍

1.1.1 水:
    凡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不允许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油类、糖类或其他有害杂质,pH值不小于4;其中硫酸盐含量不大于1%。

1.1.2 水泥:
    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通用水泥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1.1.3 骨料: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骨料的质量要求包括:强度、抗冻、化学成分、颗粒形状、级配和杂质含量等。


1.2 砼原材料应用及控制

1.2.1 水泥应用及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② 运到搅拌站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
③ 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应防水防潮,对已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允许使用。
④ 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作好环境保护。
⑥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2.2 骨料的分类及应用控制
(1)粗骨料质量要求:
①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三分之二、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四分之一、素混凝土板厚的二分之一。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②在施工中,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当粒径为40mm时。分成D20、D40两级当粒径为80mm时,分成D20、D40、D80三级;当粒径为150(120)mm时,分成D20、D40、D80、D150(D120)四级。
③应控制各级骨料的级配含量。
④由实验确定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
⑤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⑥其它质量要求如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表观密度、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等参见相关标准。

(2)细骨料质量要求:
①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实验论证。
②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③其他质量要求如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质、表观密度、云母、轻物质、石粉含量等参见有关标准。 

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 》JGJ52-2006的规定:
砂中含泥量限值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而不同:
1.大于或等于C30砼的砂中含泥量≤3.0%;小于C30含泥量≤5.0%。
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1.2.3  外加剂的分类及应用控制
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混凝土外加剂按主要功能分为以下四类:
A、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
B、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
C、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D、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1.2.4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特殊作用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主要氧化物组成为: SiO 2 、Al 2 O 3 、FeO、Fe 2 O 3 、CaO、TiO 2 、 MgO 、K 2 O、Na 2 O、SO 3 、MnO 2 等,此外还有P 2 O 5 等。

二、砼配比搅拌控制


2.1 砼配合比


2.2 砼拌合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根据拌和容量、最大骨料粒径、拌和方式等具体确定。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不合格处理。
① 错用配合比;
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
③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④ 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范围。

2.3 砼运输注意事项


三、砼浇筑质量控制


3.1 砼浇筑质量控制要点介绍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等应进行洒水湿润,但不得出现积水;
(2)输送泵管的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转向除泵管应加密;
(3)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6m(石子粒径大于25mm时,倾倒高度不宜超过3m),对于超过6m(3m)的部位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措施;混凝土发生离析时应退场;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开始浇筑,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5)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不再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振捣过程中,振捣器的移动间隙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及预留预埋件,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50mm;
(6)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看模,当出现明显变形、跑模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停止混凝土浇筑;整改完成后方可继续进行浇筑;
(7)当墙柱与梁板同时浇筑时应在墙柱浇筑完成后1~1.5小时再进行梁板浇筑;梁板宜同时进行浇筑,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进行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

3.2 砼浇筑施工介绍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1、施工前控制。针对地下室大体积砼结构设计特征及季节特点,制订可行的浇筑方案。
2、施工过程控制。减少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减少水化热的积聚,减小温度应力,混凝土上采取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左右,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
3、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捣可使骨科和水泥浆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的提高。
4、分层测温。《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5、控温措施。掺优质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加泵送剂,延长凝固时间,促使水化热峰值平滑: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采用麻包片和塑料布覆盖两层,以减少内外温差;尽量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认真做好地下室混凝土的养护可达到保温和保湿的目的,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而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可使由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避免产生贯穿裂缝。


柱子砼的浇筑
1.柱子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大于3.5m。
2.柱子高度不超过2m,可从柱顶直接下料浇筑,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孔分段下料浇筑。
3.柱子开始浇筑时应在柱底先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或减半石砼;柱子砼应分层下料和捣实,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器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4.柱子砼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浇筑后应停歇1~1.5h,待柱砼初步沉实再浇筑梁板砼。浇筑整排柱子时,应由两端由外向里对称顺序浇筑,以防柱模板在横向推力下向一方倾斜。


剪力墙砼的浇筑
剪力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大于3m。门窗洞口应两侧对称下料浇筑,以防门窗洞口位移或变形。窗口位置应注意先浇窗台下部,后浇窗间墙,以防窗台位置出现蜂窝空洞。

梁板砼的浇筑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层阶梯型,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型不断延长,梁板砼浇筑连续向前推进。

梁和板应同时浇筑,只有当梁高1m以上时,为了施工方便才可单独先浇筑梁。如果墙柱与梁板一起浇筑,待墙柱浇筑完毕后,应停息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四、砼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4.1 混凝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主控项目包括:混凝土强度及试件取样留置、抗渗混凝土试件、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一般项目包括:施工缝留置及处理、后浇带留置位置、养护。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 砼的强度检验

1.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件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确定。       
2. 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批量不大且无法取得统计参数的混凝土,可按评定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4.3 砼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大体积混凝土:
(1)当一次连续浇筑不大于1000m3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试件现场取样不应少于10组。
(2)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m3 ~5000m3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1000m3的混凝土,每增加500m3取样不应少于一组,增加不足500m3时取样一组。
(3)当一次连续浇筑大于5000m3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5000m3的混凝土,每增加1000m3取样不应少于一组,增加不足1000m3时取样一组。
抗渗试块: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同条件养护试块:
为了检查结构或构件的拆模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等需要,尚应留置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的试块。

4.4 砼的强度检查

 

4.5 砼养护质量控制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 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3.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出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另:1.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应涂刷养护剂;
3.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


4.6.砼拆模质量控制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五、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常见的形成混凝土工程缺陷的原因、特征和裂缝表现
(1)因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表现如表2.18所示。
(2)因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裂缝表现和预防措施如表2.19所示,
(3)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裂缝的原因和特征如表2.20所示。
(4)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表现如表2.21所示。

(1)对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材料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用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凡不合格的次品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或经试验后降低等级使用;对已发生这类因材料选用不当而产生的混凝土缺陷或裂缝,必须作长期详细的观察(因有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认真查明其原因和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研究制定其处理和加固方案。这是因为一旦因材料选用不当而发生的质量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的缘故。
(2)由于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施工缝做法不当、模板走动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可以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振捣、施工缝设置和新旧混凝土连接、模板制作、拆模以及养护方面的规定来防止;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也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甚至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办法补救。
(3)由于气候干燥、初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早期受冻、大气温湿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分别采用加强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自然养护、蓄热养护,采用引气剂 使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气泡,预留温度伸缩缝等措施加以预防;对已出现的这类裂缝要在查明产生原因后用表面处理法、充填材料或注入环氧树脂法等措施修补。受冻严重的构件,有的要拆除,有的要加固后方可使用。
(4)由于承受荷载使构件产生过宽裂缝,可以合理地进行设计,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过宽裂缝的构件,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5)由于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产生过宽裂缝,可以合理地在设计时进行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验算,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结构,要采用地基基础的防治措施对地基处理妥善后,再采用建筑结构的加固措施解决。
(6)对因使用及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裂缝,要根据其不同性质区别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如:
①因使用期间气候温湿度变化而形成的裂缝,一般不易根除,以采取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措施,减少大气温湿度变化对构件变化的影响为宜。
②因多次冻融而产生的裂缝,除对已形成缺陷和损坏部分要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宜添加对受冻混凝土构件的保温措施。
③因处于侵蚀性介质中而产生的大面积缺陷和损伤,除应剔除受腐蚀和损伤的部位,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应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罩面加以防护。
④因地震震害的损伤要采用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来预防。


免费打赏
加倍努力
2021年05月14日 11:18:58
2楼

学习了混凝土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手段,多谢了。

回复
ab1300
2021年05月14日 11:27:55
3楼

写得真好,感谢分享!

回复
lw010
2021年05月17日 17:45:31
4楼

学习了混凝土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手段,多谢了。

回复
线轴
2021年05月19日 00:55:30
5楼

很全面,值得借鉴和收藏。感谢楼主无私奉献。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