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配箍率”这么算才不出错,附3种解决方案!
机灵的大熊猫
2020年12月15日 14:35:50
只看楼主

“体积配箍率”作为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相对较难部分,不仅影响施工质量,更是工程造价人员不可忽视的“节点”。本篇文章旨在结合图集做法与软件计算,帮助你简单高效地完成算量工作! 本页信息量有点大,注意看红色框选部分,其余原理差不多,做暗柱构件逃不开“体积配箍率的概念”。 ▲16G101-1 P76 体积配箍率 何为“体积配箍率”?这个概念是从11G系列图集引入的一个新工艺,新做法。延续到现在我们使用的16G系列图集。具体就是在16G101-1图集的第76页与77页。76页是约束边缘构件,77页是构造边缘构件。看似很复杂的做法,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剪力墙的水平筋计入到暗柱内参与受力,替代一部分箍筋的作用。但是具体在施工图内是如何以平法的形式来表述这种做法的呢?我们接下来看。


“体积配箍率”作为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相对较难部分,不仅影响施工质量,更是工程造价人员不可忽视的“节点”。本篇文章旨在结合图集做法与软件计算,帮助你简单高效地完成算量工作!


本页信息量有点大,注意看红色框选部分,其余原理差不多,做暗柱构件逃不开“体积配箍率的概念”。

▲16G101-1 P76 体积配箍率

何为“体积配箍率”?这个概念是从11G系列图集引入的一个新工艺,新做法。延续到现在我们使用的16G系列图集。具体就是在16G101-1图集的第76页与77页。76页是约束边缘构件,77页是构造边缘构件。看似很复杂的做法,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剪力墙的水平筋计入到暗柱内参与受力,替代一部分箍筋的作用。但是具体在施工图内是如何以平法的形式来表述这种做法的呢?我们接下来看。

▲具体设计给出的分解三维图

这个就是实例工程内的约束边缘构件,左侧的图为分解图,右侧图为三维图,设计人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参考图集做的一个示意三维图。


▲暗柱大样图


▲暗柱大样图,内的说明

YBZ6的大样图里面是具体的配筋,及在最右侧是平面图中的表示的方法,ab两种配置的箍筋在竖向范围内是隔一布一的做法,其中b的箍筋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剪力墙水平筋伸入暗柱内,形成一个“类似箍筋”的作用。右侧平面图中黄线框斜向网格填充的部分就是暗柱YBZ6,在暗柱的下方400范围内混凝土符号填充的是非阴影部分的填充示意,需结合起来看。大致了解“体积配箍率”概念后,我们来实操看下如何在软件内调整。


YBZ6的箍筋由于只在(a)形式内有,大箍筋为C10
说完暗柱本身,还没完,因为剪力墙的水平筋伸入了暗柱,见b形式的“墙身筋“,如下图;



墙身水平筋弯折90度后勾住对侧的柱主筋做弯头。

方法一:拉钩补差法


每侧的水平筋为-10d 250-20*2 12.89d(扣默认的10d 柱宽-2*保护层 端部135度的弯折)=233.12mm*2=466.24mm,
而采用补拉钩的形式为250-20*2 2*12.89d=416.24mm
此方法缺点是:采用拉钩补差的方式略微的少一点点量,优点是方便、直观。

方法二:单构件补差法
根据方法一推算的数据,用单构件来补足466.24mm的长度,优点是:准确,工程量集中便于审核,缺点是,需要单独统计部位,但是节省了绘图输入的工作量。

方法三:修改剪力墙属性方法
修改软件内相应的节点设置,如下图:


如把此10d改为466.24mm,此方法优点是:简单粗暴,相对精确。缺点是;总设置修改还是单个构件设置内修改,自己把握,另外对于水平筋采用两种直径隔一布一时需要换算平均弯折的长度。

三种方法各有优劣,都考虑了剪力墙的水平筋在端部时的弯折增加长度。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以及工程量准确性的要求来考虑。

除了“约束边缘的体积配箍率”做法外,“构造边缘”其实也是有类似做法,见下图;

10 21600 0"> ▲16G101-1 P77

“构造边缘暗柱(三)”的做法,此处的箍筋已经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剪力墙水平筋代替箍筋的作用,产生一个“围合”的约束作用。暗柱本身就只剩下内部的箍筋和拉钩,那么这里剪力墙的水平筋同样需要做“补差”,可以参照上面的三种补差做法。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小伙伴们如有交流想法或者不同观点,欢迎下方留言!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