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高层住宅规划空间优化的三部曲
co建筑学院
2019年08月15日 15:37:36
只看楼主

空间优化是在解决平面问题之后对方案进行空间甚至高度上的调整,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过布置完总图,却在拉模型后发现方案变样了。 所以规划的功能性问题解决后,需要根据无论是电脑还是实体模型,调整整体空间,确保平面的特点(强调中央花园或中轴线的结构等)能够延伸到空间上。 我们将空间优化分为三个要点,分别是核心空间、组团感和天际线。基本经过这三点的调整,空间就会成型,空间与结构很好地搭配在一起。

空间优化是在解决平面问题之后对方案进行空间甚至高度上的调整,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过布置完总图,却在拉模型后发现方案变样了。


所以规划的功能性问题解决后,需要根据无论是电脑还是实体模型,调整整体空间,确保平面的特点(强调中央花园或中轴线的结构等)能够延伸到空间上。


我们将空间优化分为三个要点,分别是核心空间、组团感和天际线。基本经过这三点的调整,空间就会成型,空间与结构很好地搭配在一起。




一.核心空间

核心空间的优化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简单用一个方形地块来组合,可以看到下图左边的是横排式的结构,我要是想要强调中心花园或者是行列式布局的空间的话,下一步该如何优化呢?

答案是将货量移至中心区域的边界,限定出主空间范围。然后是进行“拉”,将楼拉至边缘,占满周边,这也是我们无论在哪个阶段都需要达到的目标。前提是保证边界的资源不会太低,也就是周边不能是嘈杂的音源、排污的河涌等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否则会影响增加的货量,造成货值的损失。所以“拉”这一步要视情况而定。



完成上面“拉”的调整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合并,合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割出留白的区域,而这个区域也就是景观花园。我们有两个合并的选择。


选择一

将中部的塔楼合并成组,使其出现独立感,周围庭院出现较大留空(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此时出现了两个花园。

选择二

把中部塔楼移向一侧,留出一个大的留白区域作为大组团花园,并且形成如同月亮形的空间边界。

分割完留白区域后,我们继续要做的就是增大留白区域的利用率,也是货值。同样有两种选择策略。



第一种是优先增加南向花园货量,拔高或吃满面宽(换成大面宽栋型)


第二种是两侧塔楼拔高并正对花园,同时南侧塔楼变疏,增加花园通透性(相当于把南侧的北向看景货量消化在中部)。这种情况通常是在北侧的塔楼已经达到100米,无法进行拔高的前提下,将两侧塔楼拔高,越靠近中部越高的原则,从而达到一个限定区域的目的。

我们现在的讨论都是在一片均好地块上,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当保证各个边界资源不会太低,以免影响增加的货量,造成货值损失。


总结核心空间的三个方法步骤就是:拉、合并和提高利用率。


实例项目:

相信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们对于这个案例都有一定的了解,该方案的平面规划目的是突出中部空间和强调一二线景观。


接下来我们开始拉SU模型,问题就会开始浮现。如下图,结构优化后中部有主花园,但不够突出,东北侧空间比较堵,阻挡了良好的景观,加上本身的塔楼属于大进深的户型,进一步加剧了拥堵、不通透的情况。

第一轮优化后,我们的策略是把中部放开,减少中部价值最小的一栋,从而形成中部独立的4栋点式,让中部花园空间流通,使公园和组团景观有较好的渗透。


调整之后,因为前面减少了一栋的货量,所以应当将南侧的四栋拉高,并且对红色标示的栋型作出平面层面积更大,货量更多的改变。根据面积表,保证货量与容积率都足够的前提,不能因为调整后的空间而忘记了这些重要的经济指标。

配比允许发生一些变化,但是主力栋型不能改变。把原来中部入口处货值不高的一栋消化在东南角,价值虽有所损失,但中部四栋带来的价值提升可以作为补偿。


一轮调整之后该方案已经拥有了较多的点式栋型,但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整体空间比较均质呆板,令人分不出主次。


开始第二轮的调整,对应前面的要点,我们对栋型进行合并的操作。此时我们将前面较多的点式栋型合并成双拼,通过减少其中一栋来加大中部空间。


新方案


如上图可以看到合并成双拼之后的中部花园的明显变化,中部花园的扩大为围绕其一圈的塔楼增加了货值,同时也满足了该方案希望可以拥有一二线景观。


从成果来看,原方案和新方案在和新空间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新方案明显改善了原有的缺点。


二.组团感

核心空间稳定后,我们就要整理核心空间附近的每一个组团的空间关系。


1.转角延续

保证转角的塔楼之间的高差不至于太大,能在鸟瞰空间上保持L型屋顶延续,否则会出现排列式布局,弱化组团围合感。从下图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感觉的组团空间关系:

转角的塔楼之间高度应当平缓地改变,而不是突然从一个高楼跌到一个低楼,这样会影响天际线的美感。尤其是在转角的塔楼高差突然发生变化,就会像右图一样给人一种强烈的横列感。尽管从平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只要变成鸟瞰图,就会发现塔楼呈横列式排布,而不是预想的组团。所以如果不想破坏掉组团的围合感以及景观的设计,还是得依照转角延续的方法吧。


2.隔而不断

前面讲的内容其实是如何去隔,接下来我们要强调的是不断,不断的意思就是两个组团挨在一起的时候,低矮的塔楼应当相对打开联系,从而得到一个尺度开阔,在空间上贯通形成大组团的效果。组团感不应过分强调独立,这样会使尺度变得压抑。

实例项目:

这个案例的平面规划目的是突出两个组团和组团间东西向中轴,通过这个方案我们来讲解如何获得组团感的步骤。


第一步 找到最能体现组团感的角度

最好能看清组团的地面

这一步是关于我们出方案鸟瞰效果图的时候,许多人可能喜欢找视点低的角度,通过强烈的透视感来凸显自己设计的建筑。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鸟瞰图应当凸显的是整体的空间,只有当视点够高的时候,才能看出塔楼、组团之间的空间关系,当然不能高到变成总平面图了。


第二步 找到组团边界

在这个方案里面的两个组团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先找到组团的边界。

从组团感来说,组团二强于组团一,组团一当初由于来自东北侧的噪音源,所以减少了东北侧塔楼的货量,压低了层高。这样一来组团一就没有转角延续,行列式感强,组团感弱。

组团二给人整体感觉是独立的,但是组团一和组团二也没有满足前面提到的隔而不断,两个组团没有互相打开联系。

因此针对这个方案我们有两点需要优化:1.组团感的强化 2.组团之间的呼应。


第三步 调整边界完整性

开始调整,首先将北侧的一排塔楼其中两栋降低20米,减少的货量在南侧拉高补回,接着将原先锐角的不利因素,通过减少一栋,拉开间距,形成钝角,至少让转角过渡得更加圆滑。这样调整一番之后整个组团的高度变化更加有节奏,组团感更强。


接着将原先堵塞组团之间的双拼塔楼降低,形成两组团的视觉通廊,增加呼应。

第四步 调整后对比

拿回原方案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组团的塔楼呈现一高一低的层次节奏,使得东西两边的轴线两个面比较统一。同时也呼应了天际线,新方案解决了前面提到需要优化的要点。


另外两个方案对比后,旧方案的组团并没有向着一线景观打开,围合感不够强,所以新方案向着景观均好的地块打开,也能够提升货价。


三.天际线

大家对于天际线的观念可能还是片面地认为是立面上的问题,但是天际线的出发点应当还是考虑货量和货值。


1.呼应山景天际线

如图所示,因为有山景,所以后面的楼应当逐层增高,形成一个观景的视线,呼应山景。

我们经常提到呼应,它并不是一个空泛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山形的曲率来决定我们塔楼的高度变化,这就是呼应。


2.靠近高架桥等嘈杂音源的天际线

当我们的楼盘靠近高架桥或者其他嘈杂噪音的不良环境时,有一栋楼是作为牺牲,来挡住不良的因素,从而使后面的楼房保持高货值。所以除了作为牺牲的一栋楼之外,其他越靠近噪声源的楼房会越低,越靠近中心花园的就越高。


3.组团花园

此类天际线完全取决于花园,越靠近中心花园,塔楼越高。而小花园的楼房就会相应降低。

中心价值区变化最大,所以我们充分了解到天际线不止是关系到立面,还有货量与货值。


实例项目一: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规划的目的就是将拥有一二线景观的产品区做大。于是我们首先讨论货值最高的部分,高货值内部,南向东南向景观的高度最高,然后往西南景观的楼栋递减高度。重点关注下图红点标注地方。

接着是将南侧三栋降低,景观区的三栋点式和双拼从强排时的18F拔高到25F。价值提升了,天际线发生改变。


第一轮调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下图标出的三栋建筑给人一种压迫拥挤的感觉,尤其是最左边的楼,被夹在一个角落中,即使有小花园也无法改变憋屈的现状。所以我们将该栋的高度往下压,从而让这三栋建筑在高度上,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变化。


另一个角度的鸟瞰模型图


最后在天际线调整的策略上我们分为三个层次:一线景观房由于靠近溢价花园,高度最高,部分建筑根据情况调整高度;二线景观房,但是同样拥有南向的建筑高度属于第二层;最后一层是条件没有前者那么好的临路楼房。


三组天际线层次:南向景观——新岸景观——临路


我们总结一下做天际线的方法,先讨论货值最高的部分,再讨论中部,像中心花园空间局促部分或进深小的区域,可以适量减少高度,而在开阔处拔高。最后梳理天际线层次,这个时候才考虑整体性和立面形态问题。如果换个现实点的说法,天际线就是你考虑将一箱箱的钱哪里放得比较多,哪里放得比较少,从而达到天际线的变化。


实例项目二:




这是一个“楼王”的案例,如下图红色建筑,双面看江,视野开阔,内部景观纵深最大。该案例将红色建筑扭转了角度,向着景观进深最大的江面取景,同时高度也是最高的。




再将沿着“楼王”两侧的建筑降低高度,因为两侧一边是楼盘,一边是较窄的景观江面,所以采取了从高到低的原则。



如此一来,我们所有建筑的角度扭转都是顺应着景观价值从高到低的变化,充分地利用了资源。按着同样的原则,天际线自然而然的生成。

免费打赏
duanjjxj
2019年08月15日 18:26:28
2楼

谢谢分享!!!

回复
老啥
2019年08月16日 08:50:43
3楼

空间优化三要点,分别是核心空间、组团感和天际线

回复
liupoquan
2019年08月16日 10:41:11
4楼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回复
xgcg
2019年08月16日 13:07:02
5楼

谢谢分享............................

回复
weizhaoxue1983
2019年08月17日 08:50:08
6楼

谢谢分享。

回复
wxlyy
2019年08月19日 08:35:52
7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xingye8860
2019年08月19日 15:15:00
8楼

空间优化是在解决平面问题之后对方案进行空间甚至高度上的调整,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过布置完总图,却在拉模型后发现方案变样了。

回复
sunminghan000
2019年08月20日 08:41:42
9楼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sunminghan000
2019年08月21日 10:50:09
10楼

多谢分享

回复
wangxueleiyy
2019年08月21日 12:43:08
11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