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运用充当PPP项目的“润滑剂”
BIM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变得不再遥远。我们该如何创新管理思维,充分利用BIM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打造经营管理新亮点,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了每个企业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正式落下帷幕,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已定下基调。在传统房建市场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以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被国家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对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房建运营模式不同的是,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大潮,众多项目因为PPP模式从蓝图变为了现实。对于PPP项目来说,达成多方共赢的管理目标关键之一在于项目信息数据的管理。BIM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变得不再遥远。在当前的建筑经济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创新管理思维,充分利用BIM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打造经营管理新亮点,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了每个企业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可以说,BIM技术的运用完全能够充当PPP项目的“润滑剂”。
银川采用BIM等数字化管控建设10条综合管廊
燃气、热力、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等道路范围内所有管线,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管廊的功能和效益。此外,银川市综合管廊项目将着力发挥银川“智慧城市”特点,依托于“一云一网一图”的信息平台,建立由BIM物理信息、数字化监控系统和GIS信息系统组成的智能管廊系统。 建三处控制中心数字化管理管廊 将在宝湖路与满城街交叉路口西北角,建设面积2074.3平方米的主控制中心。 近日,银川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在统筹市域规划和管廊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银川市确定10个试点项目,建设10条综合管廊,总长39.12公里,其中:结合新区新建道路工程(6条路)建设管廊21.88km;结合老城道路改扩建工程(4条路)建设管廊17.24km。计划投资37.64亿元,PPP模式运作分为5个PPP项目包,资本金占总投资30%,债务性融资占总投资的70%。入廊管线给水、电力、燃气、通信、供热、再生水、雨水、污水等,预留直饮水。建设期今起至2017年12月,2018年起投入运营,使用年限100年。
BIM管线综合设计实践与技术探讨
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介绍了使用Revit系列软件进行三维管线综合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对其在专业协调、建筑净高控制,以及如何高效建立三维管线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1 传统二维管线综合的缺陷在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设备管线的布置由于系统繁多、布局复杂,常常出现管线之间或管线与结构构件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给施工带来麻烦,影响建筑室内净高,造成返工或浪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传统的设计流程中通过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来协调各专业的管线布置,但它只是将各专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各种系统管线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各管线的原则性标高,再针对关键部位绘制局部的剖面图。总的来说存在以下缺陷:
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平衡设计
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管线综合平衡设计必不可少,而BIM技术就管线综合平衡设计如鱼得水,极大提升效率。 管线综合平衡技术是应用于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涉及到机电工程中暖通、给排水、电气、建筑智能化等专业的管线安装。为确保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避免因各专业设计不协调和设计变更产生的“返工”等经济损失,避免在选用各种支吊架时因选用规格过大造成浪费、选用规格过小造成事故隐患等现象,通过对设计图纸的综合考虑及深化设计,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要施工的图纸利用BIM技术进行图纸“预装配”,通过典型的截面图及三维模拟可以直观的把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的位置冲突和标高“打架”问题。目前都在施公前,通过在图纸上提前解决“打架”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基本做到一次成型,减少了因变更和拆改带来的损失。利用BIM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提到的管道“打架”问题。
上海中房利用BIM打造精品办公楼
高品质的建筑离不开高质量的设计,高质量的设计离不开高效的工作方式。高质量建筑设计不只局限于充满想法的概念方案或是绚丽的效果图和模型,它应该是全方位的考量和严谨的落实。上海黄浦众鑫城(二期)(又称西门广场)项目属于甲级办公楼。设计师一面着眼于建筑风格的突破和室内空间的创新,一面则更加关注于通过建立设计控制的模式来达到提高建筑品质目的。——承担本项目单位是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房)创建于1979 年,是上海建筑界较有影响的甲级综合性设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公司采用由主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持股的股份制运作模式,依托逾百名各学科专业人才的团队严谨的工作,在为客户提供多层面技术服务的同时,努力创作富于建筑理想及专业精神的作品。在大型居住区及其相关的商业、办公综合体领域取得了令业界广泛认同的成绩,其作品近年来屡屡在上海及全国的范围内获奖。 公司连续二年入围《建筑时报》评选的《上海市12 杰出民营设计企业》,2006 年被《设计新潮》杂志评定为《中国民用建筑设计市场》20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