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定临高速公路施工中运用BIM技术辅助隧道施工,主要研究隧道开挖支护,进行设计复核、土方量测算、工序模拟、进度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和成本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工序模拟;进度模拟;设计复核;可视化技术交底; 1 工程概况 定西至临洮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胡麻岭隧道设计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高速公路双洞长隧道。隧道设计进口为定西端、出口为临洮端。隧址区位于定西市临洮县漫洼乡,定西端洞口位于定临二级公路堡子梁隧道入口处,临洮端洞口布设于韭菜沟社,省道S311从胡麻岭隧道定西端洞口上方穿过。左线隧道起止桩号为ZK21+000-ZK22+658,长1658m;隧道平面位于R=2000曲线上,纵坡为2.2%。右线隧道起止桩号为YK21+030-YK22+662,长1632m;隧道平面位于R=2300曲线上,纵坡为2.2%。隧道最大埋深约140m。
![](https://fd.co188.com/group1/M01/24/B2/rBBhIGPUlkCAMuJeAABGOZgNNmY97.jpe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2/83/5F/rBBhH2PUlkCAZWgPAACo2BSIvF835.jpe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2/24/B2/rBBhIGPUlkCAYawmAABwnkJ4JbM49.jpeg!200)
基于双侧壁导坑法的TBM先隧后站暗挖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为保证单护盾TBM过暗挖车站的安全稳定性,依托重庆地铁5号线和睦站,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结合双侧壁导坑法的TBM先隧后站技术进行工序优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双侧壁导坑法的先隧后站同步施工对地表沉降、车站最终变形、管片变形、应力产生的影响均普遍小于分步施工;工况6的地表沉降值最小,为4.65 mm;车站变形中工况8的净空收敛值最小,为1.87mm;工况8的管片变形值最小,为左侧仰拱上浮的0.16 mm;工况8的应力值最小,为0.595 MPa;同步施工倒边施工步序使车站结构净空收敛、管片变形、管片拉应力较其他方法分别减小59%、50%、40%以上;先行过站的TBM异侧上导洞首先开挖的步序不可取,推荐应用工况8的施工顺序。
![](https://fd.co188.com/group1/M01/1F/3D/rBBhIGO_rXuAZtzVAAGBQVJFLz0292.pn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2/7E/DF/rBBhH2O_rXuAH1UtAAB3SzouM44703.pn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2/1F/3D/rBBhIGO_rXuAMDPFAAPhIK2T1jo628.png!200)
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参数研究
摘要 针对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参数优化研究通常采用单因素分析存在一定片面性的问题,以重庆轨道交通 9 号线( 地铁) 一期工程五里店地铁车站隧道为研究背景,选取临时支撑半径、中岩墙厚度、开挖进尺 3 个施工参数作为影响因素,以拱顶最大竖向位移和边墙最大水平位移作为计算指标,应用 FLAC3D 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的施工参数最优组合为临时支撑半径 23.0 m、中岩墙厚度 9.0 m、开挖进尺 0.75 m;以多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的回归法反分析得出的施工参数最优组合为临时支撑半径 24.0 m、中岩墙厚度 8.0 m、开挖进尺 0.8 m;通过对比 3 组最优施工参数组合的拱顶最大竖向位移和边墙最大水平位移,得出以多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采用回归法反分析得到的施工参数更具优越性。
![](https://fd.co188.com/group1/M01/7E/DE/rBBhH2O_rMGAATIIAAOIewWFp-c112.pn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1/1F/3C/rBBhIGO_rMGAcASkAAz623jMOOo959.pn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2/7E/DE/rBBhH2O_rMGAbmACAAE-KvOdo8I001.png!200)
特大跨度黄土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摘要 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对使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特大 跨度黄土隧道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隧道的初期支护的位 移、钢拱架的有效应力以及地表的沉降进行了研究,为特大跨 度黄土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随着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研究工作的深 入和机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新奥法理论的曰趋完善 和TBM施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特大断面隧道施 工方法较80年代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传统的挖掘方法已经 基本淘汰,取而代之的更快、更安全、更有效、更有利围岩及掌 子面稳定的大断面开挖掘进的多种施工新技术,如台阶法、CD 法和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等。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对特大 跨度黄土隧道动态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为特大跨度 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https://fd.co188.com/group1/M00/7E/DE/rBBhH2O_rGGAfmTZAABeWundHa4521.pn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0/1F/3C/rBBhIGO_rGGAGRiFAAItYI903So637.png!200)
![](https://fd.co188.com/group1/M01/7E/DE/rBBhH2O_rGGAT030AACAqSAAY1Y835.png!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