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无间道
无间道 Lv.18
2012年12月12日 10:43:08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随着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当前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具有可模性、耐久性、耐火性、抗震性能好、施工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钢筋位移、混凝土烂根麻面、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跑模等。我们应加强管理,从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并且重点要放在过程控制和中间环节的控制。  一、管理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小组由施工员、质检员和材料员组成,并且层层签定了质量目标责任书,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为了确保质量目标,采取以下措施:

  随着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当前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具有可模性、耐久性、耐火性、抗震性能好、施工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钢筋位移、混凝土烂根麻面、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跑模等。我们应加强管理,从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并且重点要放在过程控制和中间环节的控制。

  一、管理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小组由施工员、质检员和材料员组成,并且层层签定了质量目标责任书,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为了确保质量目标,采取以下措施:

  1、对各工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其责任、目标及分项的验收标准。

  2、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二、钢筋工程

  1、原材料的取样试验

  钢筋进场后必须确认供货单位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和备案证与材料的标识牌一致后并且质保资料具有可追溯性,方可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果符合进场要求,则对其进行见证取样,否则不能进场卸货。

  2、钢筋定位措施

  钢筋位移主要表现在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出现漏筋,墙板双排钢筋过大或过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钢筋负弯距筋位置不准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墙、柱、梁保护层的定位

  墙、柱、梁保护层大量采用聚丙烯钢筋保护层定位卡定位,同时在梁的底部采用同梁的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混凝土垫块来控制梁的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梁的钢筋排距是采用长度等于梁宽直径为22或25的二级钢来控制,将排距控制在22或25。将剪力墙钢筋的拉结筋绑扎牢固也是有效的控制排距的方法之一。

  (2)柱钢筋定位

  首先对柱子的位置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采用螺纹Φ14以上Ⅱ级钢筋及圆钢加工制作的钢筋网固定,在每层距柱脚500mm,柱顶施工缝以上200mm及柱中间部位各设置一道,柱立筋分别与钢筋网绑扎牢固,其中柱脚及中间部分两个支撑与砼整体浇筑,柱顶处支撑在砼达到终凝后周转使用。当层高较高时,中间部位可加设1个.

  (5)板钢筋及上层负弯矩筋定位

  板钢筋绑扎前,应按板跨对钢筋进行布筋设计,在模板上划出钢筋分布线,按照分布线位置进行钢筋绑扎。对于双层板筋上下层钢筋之间采用螺纹Φ12以上II钢筋制作通长马凳支撑。

  三、模板工程

  1、模板的拼装

  模板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模板拼缝严密,几何尺寸准确,模板周转再次利用前,必须进行整平,清理及刷油维护,做好模板分项施工组织设计,画好模板拼装图,根据图纸对特殊规格模板单独加工。柱头及梁板结合部位严禁采用木条塞缝。梁柱模板拼缝部位采用5mm厚、50mm宽的海棉条或聚苯板条压在相邻竹胶合板之间,现浇板在模板接缝处用胶带封贴,以防止漏浆。

  安装模板时必须严格按测量轴线弹好模板控制线及找平后进行,严格控制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及标高。安装模板前应严格检查钢筋的规格、型号、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水暖和电气的预埋、预留是否正确,预留洞口的支设是否牢固,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后才可支设模板。

  在穿墙对拉螺栓处的套管改为壁厚在0.5-0.8mm钢管,钢管的钢度能够很好的保证截面尺寸,又能提高对拉螺栓的周转次数。

  模板施工时应注意其支撑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特别注意防止整体失稳,梁板支撑钢管,纵横向设水平拉杆,沿高度方向按设计设置,并按规定设剪刀撑。

  2、模板的拆除

  梁柱侧模的拆除时间,以砼强度能够保证在拆模过程中砼表面、棱角不会破坏为原则,现场根据气温和同条件砼试块强度,确定拆除时间。梁底、板底模板的拆除,跨度小于8m时,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方可拆模,跨度大于或等于8m时,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方可拆模,拆模时间以同条件试块试压报告为准。

  四、混凝土工程

  (一)柱及墙体根部烂根的分析与防治

  主要表现在柱及墙体根部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麻面,甚至出现露筋、孔洞等。混凝土外部的这些缺陷,在施工过程中非常普遍,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也往往是从这些缺陷开始的,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原因分析

  (1)在安装和绑扎钢筋过程中,现场上常有木屑、木块、塑料、水泥袋以及碎砖、垃圾等杂物掉入模板内。

  (2)骨料的级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佳。骨料级配,要用不同粒径的石子和砂配合使用,相互填充空隙率最小。它对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良好的和易性等均有很大关系。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和易性。

  (3)模板不浇水湿润,将导致混凝土拆模后缺棱掉角。

  (4)浇筑离析。已搅拌均匀的混凝土由于各固体粒子大小比重不同,引起它们之间发生不同的运动,由于位移不同就会出现离析现象,但是适当的配合比和合理的操作,可以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否则混凝土不易振实。

  (5)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有一定的侧压力,当对此侧压力考虑不周时,如侧模底部不平整、固定不牢、走形,就会振捣不密实;

  (6)模板表面不平,粘带水泥浆灰,拆模时混凝土浆呈现麻面;模板拼装不严密,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麻面、蜂窝。

  2、预防措施

  (1)支模前柱、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并在柱底的模板上留出100*100的槽口,在浇筑混凝土前确认无杂物后再将其封堵密实。

  (2)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混凝土内掺加外加剂,以提高其和易性。

  (3)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用水湿润。

  (4)墙、柱浇筑混凝土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同时浇筑混凝土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少的现象。

  (5)若是柱、墙根部平整度较差,应先将模板支设部位用1:2水泥砂浆找平压光,以便更好地减少堵住缝隙。

  (6)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整平、清理及刷油维护。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2-12-12 21:37 编辑 ]
无间道
2012年12月12日 10:44:04
2楼
  (二)泵送混凝土墙体裂缝

  1、生成原因

  (1)施工过程中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洞口处加强筋设置位置搭接长度是否正确也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原因。

  (2)后浇带留置数量不足,混凝土体积较大,累积绝对体积收缩量也较大,因此混凝土也易出现收缩裂缝。

  (3)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相同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使用相同的混凝土振捣工艺,泵送的混凝土较普通干硬性混凝土更易出现裂缝。

  (4)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稠度的大小不同以及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离析和泌水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5)温度影响也是引起裂缝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如果浇筑混凝土时正值高温夏季,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凝固,冷却过程中收缩又受到多方面限制,由于拉应力过大而开裂,温度裂缝的形态与收缩裂缝完全相同,而且裂缝往往是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上述几类裂缝多为非荷载间接作用引起的,一般不致影响结构的承载力。但是这种裂缝可能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侵蚀等问题,并且有碍观瞻,甚至带来不安全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给予妥善处理。

  2、预防裂缝措施

  (1)钢筋的控制。严格控制现浇板的保护层,采用同混凝土强度相同的砂浆垫块,纵横方向均不超过1m、2m,负弯矩筋或双层筋的保护层采用12以上的二级钢制作的1m长的马凳,纵横向间距均不小于1m.墙板洞口的加强筋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在洞口处增设45度斜筋,合理配置拉结筋等都能较有效的防止裂缝的出现。

  (2)增设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混凝土墙体裂缝与墙体长度有关,墙越长受温度干缩变形影响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也越大。增设后浇带是目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10-89中第6.1.1条规定了地下室墙壁伸缩的最大间距,对于露天条件下的外墙最大间距仅为20m,而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外墙施工完毕后至回填土还有段时间暴露在外,因此设计上应考虑适当增设伸缩缝和后浇带。

  (3)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水泥应选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粗骨料应选用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合理科学地选用外加剂和掺和料。泵送混凝土进场后必须控制及时浇筑,严禁现场加水。

  (4)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捣时间界限以前,可以进行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因泌水在粗骨料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力。另外夏季高温施工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5)加强养护。对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墙体应用湿麻袋覆盖,并定人定时洒水保湿,防止水分过快蒸发,使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同时应注意浇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之差不应大于15℃。

  (三)混凝土板厚控制

  为了严格控制现浇平板的厚度,我们制作了起灰饼找平作用的Ⅰ级钢筋方块,横纵分布间距1.8米,考虑砼干缩,钢筋方块高度比板厚高2mm。

  (四)对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控制

  1、商品混凝土自出厂时间至浇筑完毕的时间之差不得大于规范的规定。

  2、每车混凝土进场后必须测量坍落度,并如实记录。

  3、混凝土试件取样。

  会同监理一同详细记录浇筑部位、运输车的车牌号码及浇筑方量记录清楚并各方签字确认(包括司机),拆模后会同监理在试件上作好标记。

  4、施工现场准备两台备用振动棒,作到及时振捣,避免出现冷缝。

  5、为了更好的防止墙板的裂缝,对墙体混凝土在其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对现浇板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

  (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成品保护措施

  1、楼板钢筋位置的保护

  砼浇筑过程中采用木架板及钢筋三角支撑马凳铺设施工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必须位于操作平台上施工作业从而减少对板筋尤其是负弯矩筋的破坏。砼振捣完成第一遍找平前,由专人对负弯矩筋进行提升、复位,以防因人为踩塌而引起负弯矩钢筋下沉。

  2、钢筋握裹力保护措施

  砼振捣完成后达到终凝前,不得人为松动竖向钢筋以防钢筋与砼间剥离造成钢筋与砼间握裹力降低。

  五、加强实体监测

  1、采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定期检查,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了钢筋工程的质量。

  2、采用先进的数显式回弹仪,对达到一定龄期的混凝土进行回弹监测,确保了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在实际施工中结合工程自身特点,不断优化改进,使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2-12-12 21:47 编辑 ]
回复
lixinsheng1979
2013年04月05日 09:47:54
3楼
好东东,。。。。。。。。
回复
请叫我大哥
2013年04月05日 14:41:15
4楼
如果有图片说明就完美了了,对于我们这中小白来说。
回复
jlgp23739
2013年04月05日 22:08:26
5楼
相当不错的资料,希望楼主继续无私奉献精神哈
回复
lhqiu1987
2013年04月06日 23:10:36
6楼
楼主整理资料辛苦,还是学习了
回复
ncmoz
2013年04月16日 16:10:43
7楼

感谢 !!!!感谢 !!!!感谢 !!!!感谢 !!!!
回复
llgg555
2013年04月17日 16:29:34
8楼
学习了。分享一下
回复
wangzhanbiao
2013年05月27日 15:20:39
9楼
很实用,谢谢楼主无私提供,顶
回复
内蒙的骆驼祥子
2013年08月28日 13:01:51
10楼
很实用,谢谢楼主无私提供,顶:lol
回复
shajia1999
2013年10月21日 21:54:10
11楼
受教了:D:D:D:D:D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