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各部位抗震设计的各种等级说明
今天在整理总说明,平时看到各种等级有点混淆,有时间就把各等级都列出来,顺便把它所在的位置也列出来了: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 级(甲、乙、丙)。(基础规范3.0.1条)2.桩基的设计安全等级: 二 级(一、二、三级)。(桩基规范3.3.3条)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 级(一、二、三级)。(混凝土规范3.2.1条)4.建筑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 丙 类(甲、乙、丙、丁)。(抗震规范3.1.1条)5.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6 度(6、7、8、9)。(抗震规范140页)6.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框架 四 级(一、二、三、四级)。(抗震规范6.1.2条)7.钢筋混凝土的环境类别: a.地上及地下室内部分: 一 类b.地下室外部分及露天部分: 二a 类(混凝土规范3.4.1条)8.地下工程的抗渗等级: 0.6 Mpa (高层规范12.1.9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编辑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的,它是指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和采取构造措施,使结构在未来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个寿命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费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内的“最佳经济效益”。这里的“费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资和因地震破坏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经营中断、重复修建等 ; “一定的条件”是指所谓的性能目标 (Performance obj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