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由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国家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三峡库区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近日通过验收。该项目综合应用遥感、GIS、GPS等技术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水质、滑坡灾害进行监测和过程建模,取得了多方面研究成果: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3S”技术与常规监测相结合的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质水环境、地表形变与滑坡灾害监测技术流程,实现了点-面相结合的连续监测与时空建模; 2、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三峡库区典型试验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环境、滑坡等生态环境现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对库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具有的参考价值; 3、通过结合1990年以来的多期Landsat TM/ETM数据、2000年以来的Terra/MODIS数据及地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基本掌握库区近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宏观变化的空间分布基本情况及成原因,得出有一些重要结论,可为重
分析软基路堤施工监测技术
关键词:软基路基 监测技术 引言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在软弱地基上面进行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由于软弱地基的特殊性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路堤的填筑速率,严密监控填筑段的路基变化情况,边施工,边监控,监控所得结果又用于指导施工,否则盲目地施工,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不顾地基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时将造成严重工程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探讨高速公路软基路堤施工监控技术,并提出了一些见解,供同行参考。 1、软基路堤施工监测的原则 1.1.监测点应设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的部位。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和设计问题多的部位和土质调查点附近均应设置观测点。 1.2无论在路堤的纵向还是横向,测点越多,测得的结果越能反映路堤真实情况。从满足监测需要与施工便利性考虑,一般路段沿纵向每隔100~200m设置1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应设计2~3个观测断面。 1.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且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对
浅谈桥梁自动化监测技术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它可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可以穿过高山平原,跨过江河大海,让桥路相连,让桥隧相通。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过,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桥梁由于受到环境、车辆、风、雨、雪等作用的影响,会导致结构各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和维修,不仅影响行车安全,缩短桥梁使用寿命,还可能发生桥梁破坏和倒塌事故。因此,要确保桥梁安全,超前防护是关键。预知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守护桥梁的安全,交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安全。 通过分析桥梁的受力特点和主要病害形式,确定测项和监测方案,建立针对桥梁结构安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桥梁结构监测以挠度监测为主,力监测为辅。挠度测量包括“静挠度”和“动挠度”测量,“静挠度”反映桥梁的总体变量,“动挠度”不仅反映桥梁的变形趋势,还可以直接反映桥梁的损伤程度。 桥梁裂缝会减小梁体的有效截面高度,致使桥梁挠度增加,而挠度又会加速裂缝发展。因此,裂缝和挠度监测是中小桥最主要的两个测项。针对大桥、特大型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