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应有怎样的园林设计?
在许多新建的社区中,园林艺术已成为社区“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卖点。的确,园林是形成一种人与所生存的土地的关系,建筑拉远了二者的关系,园林拉近了二者的关系,让人参与到自然中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从人的角度出发,用自然的植物和树木分隔空间,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这也代表了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以风格纯正的法式花园洋房而闻名的枫丹丽舍,在二期内部认购火爆开始的当天,发展商与中法园林设计专家围绕着枫丹丽舍的园林展开了精彩讨论。 园林设计既要分散又要集中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朱建宁认为,目前在北京的社区中,园林设计方式通常采用三种:一种是组团绿地,一种是集中绿地,还有一种就是采用上述两种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绿地虽然容易表现丰富,但在户内可享受到的只有少数人;组团绿地,虽可以每家分享,但是内容上比较分散,不容易表现文化内涵。而第三种设计相对要好。楼前楼后有小景,中心花园有大景,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比如,枫丹丽舍有一个中心花园,可以表现得很丰富。枫丹丽舍的中心花园与住宅的距离恰恰就在这个范围内,而且在通往中
设计工程交圈,为什么这么难?
设计工程交圈,为什么这么难?不知道从何时起,“交圈”又成为“地产黑话”系列的高频词了。我最初接触到这个词,还是当年上《砌体结构》这门专业课时,授课老师讲到砌体结构圈梁设置“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时,被她直接概括为“交圈”。参加工作后,偶尔会在项目结束财务分析时听到“三算合一、五口交圈”这样的说法。但显然,现在地产行业里所说的“交圈”,已经成功出圈有了新的含义。这里的“交圈”,可以引申为各部门、各岗位间打破“部门墙”和信息壁垒,做到事前充分沟通,从而达到管理动作无缝衔接,标准一致,完成既定管理目标的目的。地产各个部门交圈,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都要有个“穿针引线”的部门来作为主线。从下面这张《项目全寿命周期图》中就可以看出,这个部门就是设计,因为设计工作贯穿了项目全寿命周期,而不仅限于设计阶段。
谈谈我的园林设计之路----
我是一名毕业1年的园林女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园林设计之梦,2年之间换了3份工作。还没毕业就去一家建筑单位作一些小的园林设计,但都是非常简单的,而且都是领导说怎莫画就怎莫画的,最后出来的绿化图纸,,,有点让我寒心~~~~与园林美学脱离的很远。后来决定先去施工现场看看,于是只身一人去了一家施工单位,满眼望去,除了技术员就是工人,大家看着天天在工地转悠的这个小女生,议论纷纷(全工地就我一个女生),而且吃住条件也很艰苦,但我和其他技术员一样,顶着烈日,吃着尘土,忍受着蚊虫叮咬,将一棵棵树按照图纸栽植上。一年下来,绿化种植施工全过程,栽植技术及后期养护的知识学了不少。虽然艰苦,但收获也是不少的。在工地学习了一年,我又找了一家景观设计单位,就是我现在的单位。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难题,老板让画一张示范区的景观设计(绿化种植赞不考虑),当即就傻眼了。我一直以来都是作绿化设计的,了解绿化施工,突然间作景观、小品之类的,一下脑子就一片空白了,蒙了。景观以前没有怎末接触过啊,怎末做设计阿?同事们说,别急,作的多了,自然就会了。是啊,关键是我现在应该如何下手阿,我该从哪里学起我的景观
园林设计中亭的设计和形式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 亭的位置选择: 位置选择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遮荫避雨,有良好的观赏条件,即是由内向外好看,因此要设在能观赏风景的地方;二是园亭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所以亭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自身应具有观赏作用,即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