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新手请教人工挖孔桩基础埋深
2层社区服务用房,建筑面积850㎡左右,6度地区,框架结构,最开始的方案是工程位于深回填区(20m左右),采用D1000人工挖孔桩基础,后因方案调整,场地发生变化,地质条件很好,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持力层以上覆土约0.8m左右,甲方要求改为独立柱基础,实际上本人以为做墙下条形基础结构形式改为砖混结构更为经济;其后发生矛盾。。。省略。。。 我说若改为独立柱基础实际上比D800直径挖孔桩(嵌岩深度0.5m)也经济不了多少,甲方说桩基础桩的埋置深度需为桩直径3倍左右,不知这点是从哪里来的?以前看到的高层建筑桩基埋置深度为建筑物高度的1/18或1/15或1/10的依据在哪里? 请各位为新手释疑,不甚感激!
简析人工挖孔桩基础质量控制要点
简析人工挖孔桩基础质量控制要点摘要: 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城市建成的高层建筑全部采用人直径人工挖孔桩基础,目前在建的一些超高、超大建筑也是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基本上有用的是同一种基础形式,无可厚非,这大多是由地域等因素形成的。但由此提出的抓好质量控制要点,则应该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桩 基础 现场施工 一、成孔质量控制 1、桩位定位质量控制,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经监理复核,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桩中心。 2、垂直度质量控制,且底部扩大段要按设计挖成圆台状,保证尺寸。 笔者认为,在实施“智能化”的过程中,事先要听取各级管理部门的意见,研究“智能化”要实现什么管理职能,这是制定方案的核心;其次要多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在充分发挥硬件设备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设备、方案能够对管理工作提供哪些数据,对具体管理工作有哪些补充和提高……目的明确,切忌“长官意志”、“想当然”办事。
挖孔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
一、前言 在地貌形态上属低山丘陵区,冲沟、河流发育,因而建筑物基础多位于斜坡上或冲沟内。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其地基为半挖半填形式,在回填土部分采用挖孔桩基础。位于冲沟内的建筑物一般均采用挖孔桩基础。 在挖孔桩基础的监理过程中,不论施工人员,还是监理人员,经常提出相同的问题:挖孔桩桩底达到设计标高后,取多少个岩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桩身砼试块取多少组?桩身砼质量抽查(动测)多少组?是否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等等。本文对挖孔桩基础施工及验收中的几个问题从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讨论了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文中所引用的规范条文(楷体字)为国家现行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原条文(或条文说明),监理人员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直接引用。 二、挖孔桩基底岩样取样数量的确定 挖孔桩桩底达到设计标高后究竟取多少组岩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现行的桩基规范、质量验收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定量的规定。但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较明确,且为强制性条文。勘察规范对每一土(岩)层取样的数量也有具体要求。各规范的具体要求如下:1.《建筑地基基础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优化设计实例》
本文发表于《建筑结构》2011年增刊(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年4月,深圳) [摘要] 某小区2幢28层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原设计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按端承桩设计,试挖后发现持力层埋深过大、桩长过长,难以满足施工要求,原设计单位尝试改用冲(钻)孔灌注桩也没有成功。经研究分析,确认详勘报告未准确反映实际地质情况、导致按其设计的基础方案难以实施,并判断出补勘报告提供的设计参数偏于保守、尚有潜力可挖,相应补充了基桩静载试验,获得了比较准确可靠的人工挖孔灌注桩设计参数;考虑了桩侧阻力对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贡献,变更了桩端持力层,优化了桩长和桩身配筋,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减少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难度、降低了造价,使本工程恢复了正常施工;总结了本工程的经验教训,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优化设计;桩侧阻力;岩土工程勘察;基桩静载试验 [博文地址]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