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By: upra http://yishuihan.greenblogs.org/archives/2007/11233.shtml中国水危机实际上是农业的危机、粮食的危机。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高达3700-3900亿m3/a,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左右,这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灌溉,提高单产。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粮食安全问题,即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用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影响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和生态环境用水,出现了“水荒”。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大约为560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中高度紧张的水平,经济、社会生活已经开始影响生态需水,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 由于人口还在增长,人均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将更加严峻。虽然我国
开发云中水资源缓解世界水危机
水资源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近些年来人们不断的寻找新途径用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工增雨(雪)便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大气中所含水分,不管气体状态还是固态、液态都是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成分,这些云水资源可以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直接开发利用的。云的种类、发展阶段和在云中所处的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云中的含水量。云中很多因素都会制约云水资源的形成,致使云中凝结的水分子并不能全部转化成自然降水;不同降水性云体中转化成自然降水的水量也不尽相同,一般降水性云体中的凝结水量的20%~80%可以转化为自然降水量.近些年来,通过相关研究,如今可人工改变云的微结构,增大云中降水所占的比例,从而增大降水量。 云水资源会因地区的不同和降水云体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云水资源的观测和综合分析进行评估还需通过多种仪器,同时还要理论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多方面原因制约云的形成,这便导致了云含水量常在很小范围和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因此精确地了解云水资源有很大的难度。中国自1958年开始有关云水资源和人工降水的研究工作,对一些地区云水资源
淡水资源危机预警,海水淡化设备前来助力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发展稳定,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也是趋于成熟。我们都知道,海水淡化作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是解决沿海地区“口渴”之痛的重要手段。 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必须实行水资源综合治理,一方面大力推广各种节水技术、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工业和农业。另一方面,开发长期、稳定的淡水资源,增加淡水资源供应量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海水淡化设备作为这种可以增加淡水资源供应量的设备,被人们广泛应用在沿海、岛上以及海上作业中。设备组成主要包括:取水系统、预处理系统、海水淡化脱盐系统、能量回收系统、化学清洗系统、化学加药系统以及装置供配电及自控系统。该设备的核心工艺是利用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通过高压泵加压使海水通过,使海水中的水分子溶剂可以通过而盐分等离子物质被截留,从而产出淡水的过程。这种反渗透膜孔径非常小,能够有效地去除海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具有出水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浅谈如何解决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是有承载能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内,如何统筹沿黄省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科技问题,也是事关全局的经济问题,更是关系稳定的社会问题。沿黄省区应当服从国家大局,大力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加强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宏观战略研究,抓紧制定各种水资源应急预案。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必将日益突出,国家应当结合西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对西北水资源的战略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统一指导和规范西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各种水资源的应急预案,避免盲目性。 2.以水为中心,探索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西北各省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上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国家应当以生态区域为规模,以水资源利用为中心,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农业生产体系、社会发展体系和生态体系为主要内容,研究探索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