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liuzhichao1981918
2007年05月24日 10:03:18
只看楼主

By: upra http://yishuihan.greenblogs.org/archives/2007/11233.shtml中国水危机实际上是农业的危机、粮食的危机。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高达3700-3900亿m3/a,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左右,这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灌溉,提高单产。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粮食安全问题,即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用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影响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和生态环境用水,出现了“水荒”。

By: upra
http://yishuihan.greenblogs.org/archives/2007/11233.shtml
中国水危机实际上是农业的危机、粮食的危机。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高达3700-3900亿m3/a,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左右,这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灌溉,提高单产。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粮食安全问题,即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用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影响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和生态环境用水,出现了“水荒”。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大约为560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中高度紧张的水平,经济、社会生活已经开始影响生态需水,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
由于人口还在增长,人均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将更加严峻。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5亿t/a;但是据中国工程院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每年需要粮食6.80-7.25亿t,远远超出现有的生产能力,粮食缺口高达1.8-2.2亿t。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增产2亿t粮食意味着增加2000亿m3的灌溉用水;即使通过节水改造,使单位灌溉水粮食产量提高25%,达到1.25kg/m3,仍将增加农业用水1600亿m3/a,同时现有的农业用水可以节约950亿m3/a,农业用水量将净增加650亿m3/a。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必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刘昌明院士在严格的强制性节水条件下,预测到2030年我国总用水量仍然要达到7216亿m3/a,其中农业用水4530亿m3/a(较目前增长约700亿m3/a),工业用水1900亿m3/a(较目前增长约800亿m3/a,美国1970年工业用水达到2250亿m3/a),生活用水786m3/a(较目前增长约200亿m3/a,其中:城镇456亿m3/a,农村生活用水330亿m3/a)。
刘昌明院士的预测是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展,城镇和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零增长或负增长(总人口16亿,城镇人口5亿,城镇人均生活用水91m3/a,农村人均生活用水30m3/a)情况下做出的[6],但是我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2030年居民人均生活用水达到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水平(112m3/a),总计约1792亿m3/a,超出刘昌明教授预测值1100多亿m3/a。所以2030年我国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8000亿m3/a,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估计。
如果考虑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结果将更为严峻。如果2030年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46.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的北方地区需水量将达到3720亿m3/a 。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4053亿m3/a)的90%以上,实际上北方地区水资源扣除国际河流的径流量后只有3143亿m3/a,即北方地区如果不进行跨流域调水的话,即使全部利用当地水资源,也满足不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方地区将无水可用、无水可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即使按照刘昌明教授严格节水条件下的预测,未来20-30年间北方地区缺水乃至水荒的局面也无法改变,甚至愈演愈烈。即使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北方缺水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零增长,但是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北方地区的农业用水也将有大规模的增长。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首先需要开源与节流并重。

“开源”主要是指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向华北平原和黄河流域供水的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东北地区由松花江流域向辽河流域供水的“北水南调”工程和新疆地区开发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水利的“西水东调”与“北水南调”工程,以及污废水回用,沿海工业的海水利用等。“节流”主要是指节水。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需要转变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要放弃目前这种高耗水品(粮食)自给的政策。
未来可能还是要由“北粮南运”变成“南粮北运”,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可能已经没有太多的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了,这个“南”可能会更“南”一些。东南亚国家人口密度比我国小,自然条件比我国好,人均粮食生产潜力要高出我国,只要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剩余农产品。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例,分布在泰、老、越、柬四国的湄公河河谷和三角洲平原具有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具fao专家估计仅湄公河三角洲平原就能养活1.3亿人。但是农业产量的增加一方面需要变革生产关系和管理体制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依靠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这种情况分析,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最终的归宿可能是向南而非向北。 流域内部人口、土地资源有限,跨流域调水又代价太大,难以实现,西南三江的水资源对我国来讲几乎是无用的,但是西南三江确是下游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母亲河。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南亚、南亚国家每年雨季和旱季交替,周期性的洪水与干旱影响着土地资源开发、复种指数与粮食产量的提高。三江上游在我国境内,我国境内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改下游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促进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同时,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但处于中南半岛中部,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要弱于印度支那国家和缅甸,旱季时间相对较长。泰国中部的湄南河平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每到旱季,已感到缺水,所以泰国计划从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向湄南河流域调水,但是泰国自产径流占萨尔温江水量的比例很小,占湄公河水量的比例也不大,如果没有国际协议,上述调水工程可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我国可以与泰国进行水权贸易,向泰国输出西南地区过剩的水资源,同时换回粮食等农产品。

另外还要注意发展低耗水的草原畜牧业、海洋渔业,以减少高耗水的饲料粮消耗。
免费打赏
zjg728
2007年06月05日 11:24:53
2楼
所以,倡导建设节水型社会应是当务之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