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云中水资源缓解世界水危机
hbkeliang
hbkeliang Lv.6
2012年12月24日 10:04:27
来自于大气治理
只看楼主

水资源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近些年来人们不断的寻找新途径用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工增雨(雪)便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大气中所含水分,不管气体状态还是固态、液态都是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成分,这些云水资源可以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直接开发利用的。云的种类、发展阶段和在云中所处的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云中的含水量。云中很多因素都会制约云水资源的形成,致使云中凝结的水分子并不能全部转化成自然降水;不同降水性云体中转化成自然降水的水量也不尽相同,一般降水性云体中的凝结水量的20%~80%可以转化为自然降水量.近些年来,通过相关研究,如今可人工改变云的微结构,增大云中降水所占的比例,从而增大降水量。

水资源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近些年来人们不断的寻找新途径用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工增雨(雪)便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大气中所含水分,不管气体状态还是固态、液态都是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成分,这些云水资源可以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直接开发利用的。
云的种类、发展阶段和在云中所处的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云中的含水量。云中很多因素都会制约云水资源的形成,致使云中凝结的水分子并不能全部转化成自然降水;不同降水性云体中转化成自然降水的水量也不尽相同,一般降水性云体中的凝结水量的20%~80%可以转化为自然降水量.近些年来,通过相关研究,如今可人工改变云的微结构,增大云中降水所占的比例,从而增大降水量。

  云水资源会因地区的不同和降水云体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云水资源的观测和综合分析进行评估还需通过多种仪器,同时还要理论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多方面原因制约云的形成,这便导致了云含水量常在很小范围和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因此精确地了解云水资源有很大的难度。中国自1958年开始有关云水资源和人工降水的研究工作,对一些地区云水资源的状况已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人工增雨(雪)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几种就是通过飞机、高炮、火箭等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效率。从自然云的降水效率看,对流云平均降水效率为56%,层状云为29%.人工增雨(雪)的目的是提高自然云的降水效率,因此可开发利用的云中水资源潜力是巨大的,所以目前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但究竟能开发利用多少,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

 我国上空云水资源的可开发潜力巨大,每年可开发高达2800亿吨的云水资源。三峡水库175米蓄水位的总库容近400亿立方米,2800亿吨空中云水资源相当于7个三峡水库。我国平均年云水资源(含水汽)约为22万亿吨,是年平均降水量的近4倍,降水效率仅28%左右(西北地区仅15%左右),但是87%云水资源流出我国上空。目前,我国年均人工增雨量仅为500亿吨左右,不足年降水量的1%,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平均为15%.按照目前技术水平,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全国的空中云水资源,人工增雨潜力约为每年2800亿吨。

  目前气象部门正在开展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研究。一是摸清全国水资源的状况,二是积极利用人工手段来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现在全国有6900多门高炮、7000多门火箭发射架,每年还租用50多架飞机,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人工变天”虽然是一个缓解水危机的途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譬如人工增雨(雪)时,常常会短时间的使某一狭小地区天气剧变,如果当地相关部门未能及时的通报和协调,就会造成严重社会的影响,甚至会扰乱人们的生活秩序,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这种人为改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将来会产生什么影响,当时未必能搞清楚。此外,一些老式人工降雨、除雹技术会产生光、声、废气污染,这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而充满活力的世界,它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干扰。在世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式下,云水资源或许是缓解水危机的一个途径,但开发利用的前提是要在技术水平、人才、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能给予有力保障时才可实行。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