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农民,我对“别墅”的理解
别墅通常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其真正的原意应该是指“第二居所”。加上独门独户,限层限高的界定,赋予了一种好像很超群的感觉。 但就我理解,“第二居所”应该离“度假小屋”更近一些。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主要来源于“独门独户和限层限高”----这两个条件放在任何商品房地区都会直接导致高成本,进而高价格。 但在农村,完全不受这两个条件影响,农村土地没有市场化,绝大部分地区基本是零成本。如果根据上面两个条件来讲,某种意义上现在农村的住宅都可以称之为“别墅”。只能说现阶段这些农村的”别墅"整体风格和质量不怎么入流。 从别墅的原义来看,度假小屋是更适合解释:独立、安静、休闲、放松。 一直认为我们现在农村建设的大部分“伪别墅”,不出30年,基本会被弃置,理由如下:一,地基,主构架等的建筑关键部分质量不过关,造成实际使用年限达不到要求;二,功能区划不合理,用着不方便;三、自然升级,这个特别阐述一下,如果是传统保持延续很好地方,这个问题不大,但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建筑基本是“洋
ZT别再说“别墅”,农民快笑死了
“我们一辈子的努力,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像个人样”。这是某位大师理解的人的“使命”,由于此说过于低调,有志之士表示了强烈的鄙夷:“蝼蚁尚且苟且偷生,如果人活着就为了那么点目的,跟一张卫生纸又有什么两样呢?”反对者可能把“人样”理解成卫生纸的模样了。其实,每个阶层对于 “像个人样”的理解实在是千差万别,对于上街要饭的人来说,不被人吐口水就是“人样”了,但对于锦衣玉食、欲望无端的人来说,不能用燕窝漱口始终是一种遗憾。所以,“像个人样”是所有人共同的梦想,但梦想的内容却又风景大异,这位大师的话也因此变成了绝对真理,也就变成了一句废话。有意思的是,在吃和住两个方面,阶级之间的差异却是相当的小,甚至有返璞归真的嫌疑——越来越多的城市富人希望吃得像个农民一样,住得也像个农民一样。比如说吃,城市里的报纸高频率在报道各种各样的有毒食品,比如有毒的大米、有毒的酱油、有毒的鸡鸭鹅鱼、有毒的蔬菜水果、有毒的自来水,等等,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可以果腹的东西,几乎都能给你找出一两个毒出来,几乎到了“无毒不食品”的地步。因此,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