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剪跨比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修订] 》第2.1.22规定: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为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剪跨a就是最大剪力作用点距离较近支座的距离,比就是除以截面有效高度h0。
1、剪跨比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修订] 》第2.1.22规定: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为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剪跨a就是最大剪力作用点距离较近支座的距离,比就是除以截面有效高度h0。
狭义定义:a/h0
广义定义:M/(Vh0)
剪跨比实质上是截面上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的比值关系,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决定了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必然对斜截面的抗剪性能和破坏形态起着重要影响。
受剪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就是剪跨比。所以:剪跨比包含在求解受剪承载力的公式中。剪跨比实际上反映的是发生剪切破坏的难易程度,剪跨比大弯曲易;剪跨比小剪断易。
更深一层:主应力与剪切应力之比,延伸至延性与脆性。
2、剪跨比对梁的影响
简支梁上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最小距离a(a称剪跨)与截面有效高度h0之比,以λ=a/h0表示。
在其它因素相同时,剪跨比越大,抗剪能力越小。当剪跨比大于3时,抗剪能力基本不再变化。
剪跨比影响梁剪力的传力机制:
剪跨比较小时(小于1.5),开裂后剪压区是拱式传力机制,破坏形态是斜压破坏,受剪承载力由混凝土抗压强度确定;
剪跨比增大(大于1.5)大时,梁的传力机制由拱传力机制过渡到梁式传力机制过渡,最终破是剪压破坏,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抗拉强度决定的;
剪跨比过大(大于3)时是斜拉破坏,传力机制为梁式传力机制,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决定,所以规范中Vc=1.75/(1+λ)*Ft*b*h0中用Ft二不是Fc。
剪压破坏是由于剪压区混凝土达到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而破坏; 斜拉破坏是由于混凝土斜向拉坏而破坏; 斜压破坏是由于混凝土斜向短柱压坏而破坏。
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都属于突然的脆性破坏,结构设计时要尽量避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修订]》6.3.4计算梁受剪承载力时提到:
6.3.4 当仅配置箍筋时,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P——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αcv——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于一般受弯构件取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梁,取αcv为1.75/(λ+1),λ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λ等于α/h0,当λ小于1.5时,取1.5,当λ大于3时,取3;α取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即nAsvl,此处,n为在同一个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l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采用;
Np0——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按本规范第10.1.13条计算;当Np0大于0.3fcA0时,取0.3fcA0,此处,A0为构件的换算截面面积。
注:1 对预加力Np0引起的截面弯矩与外弯矩方向相同的情况,以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均应取Vp为0;
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计算预加力Np0时,应按本规范第7.1.9条的规定考虑预应力筋传递长度的影响。
3、剪跨比对柱的影响
试验表明: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柱,柱端剪力一般较大,从而剪跨比λ较小,易形成短柱或极短柱,产生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这类破坏。
所以不管砼规范、抗规还是高规等都规定抗震设计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 2,对于剪跨比小于 2 的框架柱有更严格的抗震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修订]》6.3.12条计算偏压构件受剪承载力时提到:
6.3.12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λ——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取为M/(Vh0);
N——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当大于0.3fcA时,取0.3fcA,此处,A为构件的截面面积。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λ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对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当其反弯点在层高范围内时,可取为Hn/(2h0)。当λ小于1时,取1;当λ大于3时,取3。此处,M为计算截面上与剪力设计值V相应的弯矩设计值,Hn为柱净高。
2 其他偏心受压构件,当承受均布荷载时,取1.5;当承受符合本规范第6.3.4条所述的集中荷载时,取为α/h0,且当入小于1.5时取1.5,当λ大于3时取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6.2.9对剪力设计值的规定:
6.2.9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抗震墙和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跨高比大于2.5的梁和连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
[6.2.9-1]
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和框支梁、以及落地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6.2.9-2]
剪跨比应按下式计算:
[6.2.9-3]
式中 λ——剪跨比应按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 Mc、对应的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 Vc 及截面有效高度 h0 确定,并取上下端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按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高度之比计算;
V——按本节第6.2.5条、6.2.6条、6.2.8条、6.2.10条等规定调整后的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b——梁、柱截面宽度或抗震墙墙肢截面宽度,圆形截面柱可按面积相等的方形截面计算;
h0——截面有效高度,抗震墙可取墙肢长度。
6.2.9 框架柱和抗震墙的剪跨比可按图15及公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