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建部最新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应用BIM、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规划、设计...”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有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宁波、福州、青岛、珠海、深圳、三亚、玉溪、庆阳、西宁和固原。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模拟原有的自然生态水循环模式,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在住建部最新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应用BIM、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规划、设计...”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有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宁波、福州、青岛、珠海、深圳、三亚、玉溪、庆阳、西宁和固原。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模拟原有的自然生态水循环模式,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的益处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态恢复、修复
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的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
重要市政管线(供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排水等)的公共隧道,旨在提高城市在供排水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综合负载能力。
海绵城市核心在各个“海绵孔”之间的通道,还原到城市建设中就是城市中的各个调蓄水设施和给排水系统——地下综合管廓。
地下综合管廓除了蓄水、排水,还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等各种工程管道集于一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具有:管线高度集中、建设地段繁华、附属工程系统庞大等特点。
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互为补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用BIM技术,可使地下管道的布置更加精确;通过BIM技术进行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资源配置、进度优化等应用,可避免设计错误及施工返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工期效益。
BIM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管线综合设计常常出现管线碰撞、预留洞口位置偏移、安装空间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采用BIM技术,能兼顾设计和施工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动态施工模拟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造多为地下作业,对于特殊部位或特殊构件的施工,可采用BIM技术进行动态施工过程模拟,为施工方案的择优选择提供依据。
信息模型同步管理
采用BIM技术,所有与拟建地下综合管廊相关的信息均会被录入到信息模型中进行直观展示,同时还会创立一个与它同步的信息的交流平台,所有参与方均可在其中获得相应的权限,比如信息的提取、修改、录入等。
保证后期运维
通过对地下综合管廊设计阶段、建造阶段的信息采集、处理及建模,为后期运营管理提供了完整的、可实时操作的信息系统,保证在管廊运维过程管线定位的准确性、管线信息获取的正确性、应急预案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