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在2015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成为江苏省试点,2021年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入围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堆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太湖广场更新项目 2023年5月,太湖广场更新项目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一等奖,是无锡唯一获此奖项的项目。
无锡市在2015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成为江苏省试点,2021年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入围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堆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3年5月,太湖广场更新项目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一等奖,是无锡唯一获此奖项的项目。
●“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一等奖
无锡太湖广场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北起永和路,南至钟书路,西起青年路,东至清扬路。
2021年,无锡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完成了太湖广场更新改造项目建设。
项目各地块根据雨水管网的排水分布,以太湖大道下穿隧道和广场中轴为分割线,将广场分为4个排水分区。
S1、S2分区雨水收集处理后,排向地块内的海绵设施后,外排至市政管网;
S3分区内雨水收集处理后引入中轴南侧的现有水池净化处理再外排至市政管网;
S4分区内通过现有水体收集场地内雨水净化后外排至市政管网。
整个场地依据道路坡向以及场地竖向标高,并结合绿地分布和道路走向,将项目划分为28个汇水分区,各个汇水分区中海绵设施收集雨水后进入场地雨水管网。该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高于项目所在分区的设计降雨量22.6mm。
根据该项目不同区域的下垫面组成比例,太湖广场雨水径流组织采用灰色雨水管线和绿色海绵设施结合的方式:
① 绿地为主的区域通过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等生态海绵设施,实现雨水就地消纳和蓄积。
② 在铺装集中的中轴广场区域,通过雨水暗沟收集,净化后接入绿地海绵设施。
③ 南侧博物馆前广场通过雨水暗沟收集径流后,引入中间的水池,通过自然植物净化过滤,最终进入清扬公园的雨水湿塘。
1、外围环形步道,主要采用透水铺装、海绵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等设施,净化雨水并收集至附近的蓄水模块,用于绿化养护灌溉。
2、西北角拾光乐园活动场地较多,主要通过帕米孔透水工艺改造就地消纳雨水,丰富海绵设施类型。
3、东南角清扬公园,利用地形营造高差和现有湿地水塘,构建天然的雨水收集利用体系,同时增加科技互动的科普展示设施,体现海绵城市的示范展示作用。
4、东北角地铁区域,不改变现有排水系统,利用下沉绿地等现有设施。
5、南侧博物馆前广场周边绿地区域适当布置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将博物馆广场的雨水,净化引入现有湿塘水系中,存蓄消纳周边场地雨水。
太湖广场改造项目,不仅自身场地满足海绵设计指标,同时为周边区域减轻地表径流压力,通过侧石开口、管线引流等措施,将部分雨洪客水接入太湖广场内,充分利用太湖广场中的海绵设施,为周边城区道路的雨水提供消纳积蓄和净化利用的空间。
本项目科学系统性采用适宜的海绵技术手段,既满足公园绿地的海绵生态性需要,也考虑到实际场地的历史风貌延续以及社会活动功能需要。以城市更新的手法把现代化美学设计注入场地本身,引入新型海绵工艺材料,打造了太湖广场中央水景、街角下沉秀场、清扬公园、拾光乐园、林荫步道及外围共享街道慢行系统等一系列场地节点,将景观的美学性和海绵的功能性有机融合到一起,为城市更新方式探索新的可能。同时着眼于细微处的基础功能设施提升,雨水经过回收利用后用于雾森系统,起到除尘、净化空气的效果;此外海绵设施内的填料及植物材料采用本土生态材料,避免对老人儿童产生过敏原刺激,真正做到了城市更新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本次更新建设,从“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落地实施,完善功能布局,优化公共空间设计,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满足儿童服务和活动需求。清扬公园内的海绵断层净水工艺展示装置,通过玻璃面板表面标注的不同分层,直观的展示海绵城市构造;同时通过按动互动操作台的触摸按钮,可实现出水,从而直观看到雨水流过海绵断层,展示海绵城市中净化利用雨水的原理。全面打造儿童友好全域示范、全龄段友好活动场地,并按照0-18岁儿童各种户外需求对场地进行分龄、分区打造,做到有序、有爱、有温度,充分发挥太湖广场“城市客厅”功能。
项目建成后在雨水资源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景观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地块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和韧性明显提高,创建了可净化、呼吸的生态海绵城市体。随着太湖广场改造效果日益明显,前来太湖广场观光休闲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许多市民都在惊叹太湖广场的大变样,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此驻足打卡。本次改造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海绵工程改造措施,而是将“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两大元素融入其中,以市民使用功能为导向,把现代化美学设计注入海绵设施改造中,使太湖广场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兼顾功能性和艺术性,打造了无锡人民的城市会客厅,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来源:海绵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