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看法
blog163
blog163 Lv.16
2007年12月16日 19:50:34
来自于行业脉动
只看楼主

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看法http://co.163.com/if_39701920_3.htm

我对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点看法

http://co.163.com/if_39701920_3.htm
免费打赏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19:52:59
2楼
建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现实价值
主讲人:刘尧:北京广华轩房地产公司总经理
刘尧:组织者邀请,接到邀请后叫建筑艺术的社会价值和现实价值。应该说我是一个艺术的门外汉,也就是说说艺术应该是艺术家的事情,建筑艺术应该是建筑师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让我做企业的现在还称不上企业家

家的人来谈这个建筑艺术?后来我想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在做一个项目,叫UHA国际村,在北京很多业内的人士,或者是关注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很多的人都了解的一个项目。为什么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邀请?因为在我的这一生当中我觉得我最崇拜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艺术家。我觉得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是生产思想的,那么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力量,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两者产品是一样的,是思想,但是他们表现的手段,也就是手法不一样,哲学家用什么?文章,用他的嘴去讲,但是艺术家用的是作品,那么建筑艺术,我觉得就是艺术和建筑的融合。建筑我理解就是人们为自己建造的具有实体功能的生活环境。他是用物质实体进行空间的变化与组合的一种艺术。那么同时我理解,建筑艺术它包括什么呢?它包括建筑环境的营造,建筑空间的组合,以及建筑立面的形式,建筑材料的色彩,质地,以及组合等等因素综合而成的综合性的因素。那么从这个建筑与建筑艺术的概念来看, 我觉得它是思想与技术的结合。为什么说建筑师也可以说是一个艺术思想,因为它生产思想,建筑产品也是思想。从我们国家各个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类型应该说烙上了时代的烙印,应该说不同的产品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咱们在陕西发现了一万年以前的一些土窑,有方形的还有圆形的,原始的土窑我们认识了一万年以前人就有了居住的需求。汉朝末年,我们出土了很多汉朝末年佛教的一些建筑,那么这个可以说明中国的佛教文化源于那个世纪。还有我们大家看到的非常富丽堂皇的皇宫,这个皇宫说明了什么?中国的等级森严的皇权制度。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时期的建筑产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另外,我觉得建筑以及建筑艺术它还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民族团结等等因素,非常有关系。历史上秦汉,唐宋,明清等等一些时期,这叫经济和社会鼎盛时期,也可以说我们建筑和建筑艺术发展最好的时期。所以说建筑艺术的社会价值我觉得他是社会的产品,它是历史的烙印,前两年有一个媒体组织了一次论坛会,当时大家在论坛什么呢?就是开发商的一个社会价值,当时在会上我提出来,开发商它是企业,但是它不尽是要创造利润,它是在书写历史,它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时有人站起来反对我的意见,说你吃饱了撑的,说你这个企业最大的责任就是为了挣钱,你谈什么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应该是政府的事情,或者说是学者的事情,作为企业,作为开发商为什么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因为我们在建造能够存留在地球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历史就是建筑。这是我关于建筑与建筑艺术的社会价值的一些观点。
关于建筑艺术的现实的一些价值的一些观点,我认为艺术是有价值的,任何一幅画,如果大家认为它好看,它肯定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我认为艺术只有和商业充分地结合,它的价值才能真正地计算出来,如果一个艺术不能和商业充分结合起来,很难去说明它的价值的大小。刚才有一些人说产品,什么叫产品?像我们原来古代农民自给自足的粮食我认为不是产品,它没有进入市场,只有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它具有公众化的属性它才是产品,或者说它的最初,就是商品最初阶段产品它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的内容,说它物质的它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物化的物件,但是作为生产者,它把某些概念,某些理念,某些思想,某些精神层的东西加入到这个产品当中去以后,它就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具有灵性的一种物品,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它具有艺术。我们的建筑艺术也应该说具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它可以给我们开发商带来很大的利润,所以我觉得开发商追求建筑艺术是一种必然,它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追求的利润没有任何矛盾。另外一个,我觉得艺术是一种创造,它是一种不同于以前曾经见过的,或者是大众化的一些东西,甚至它是一种反叛的艺术,这样才是艺术,大家经常见到的,非常大众化的东西,我认为它不是艺术,那么我们企业做产品,接下来讲要克服同志性,克服差异化,实际这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我们不管是做汽车还是做其它的产品,我们现在做房地产,我们也要想充分赢得市场,我们必须做刚才张教授说的创新的道路,创新的道路是什么?就是营造我们具有艺术感的建筑。那么我们在两年之内,我们现在开发的一个是国际村,在这两年当中获得了很多的奖项,2002年获得了当时建设部报的住宅创新综合大奖,去年有北京青年报的叫房地产地产推动力的大奖,明天要获得中国艺术建设大奖,等等获得的奖项还是比较多,加起来可能有20多项。我们归结起来,我说这个项目创新在哪里?它为什么能够得到普遍大众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可,我认为第一个它是从人性的角度,也就是说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我们人性的角度是什么?人性的角度就是我们生活的需求,我们人需要什么东西,我们人需要一个非常人性的空间,我觉得要求国际村在最大的创新就是它的空间创新,它的空间创新不仅仅是它的室外空间,包括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组合这个空间,让人感觉不管你是从哪个角度,看着不呆板,不累。另外一个室内空间,室内空间基本上在每一套房间里面没有重复,他们为未来的再造提供的可能性,人还需要什么?人需要自由,人需要保护个人的隐私,人的活动需要多样化等等,这些我们在社区里面,我们给人的需求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北京的大家可能知道一些这个项目,外地的同仁可以去看看我们这个项目,感知感知,因为国际村它的创新性,艺术性在什么地方。
谢谢大家。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19:53:56
3楼
建筑设计对建筑艺术发展的责任
主讲人:吕鹏(贺兰山房项目的设计主持)
我作为贺兰山房项目的设计主持,尽管今天我们这个会上主要谈的是建筑,因为这个项目特殊的原因,邀请了我们国内12个画家,著名的艺术家,来做建筑设计,从我们的一开始的出发点是不谈建筑。我们做这一个项目,从每一个设计师,从我这一块来说,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方法宗旨或者说临时暂时不讨论建筑,终止一下建筑学非常博大,非常深厚学科的系统,从一个最简单的,从最初级或者从普通人的角度,重新思考我们的房子和我们的建筑该是什么样。所以整个情况的介绍,我不会从建筑学这样一个专业的学科角度介绍这个项目。我想把整个设计的思路和过程给大家做一个介绍。首先在宁夏贺兰山下有这样一个项目,它是作为摩托车的赛场,需要一些配套的物业,这些配套的物业按照常规来说会请设计师来做建筑设计,由于我参与的原因和所有艺术家参与的兴趣,改变过去设计事务所和邀请建筑师做设计,而是找了国内12位非常知名非常杰出画家他们来做这个建筑,我的邀请选择艺术家的原则和条件不懂建筑,如果他是专业的建筑师我们就不邀请了。所以,因为我是研究美术史的,我比较熟悉国内这些艺术家哪些艺术家他们对建筑非常有兴趣,但是他们对建筑是不懂的。我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何多苓,应该说了解改革开放文化艺术史的同仁都知道,何多苓在当年,八十年代初的作品,青春,我想有些对当代艺术史熟悉的人知道,他也是伤痕艺术的代表,应该从79年到80年,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现象。
第二个周春芽,周春芽熟悉当代美术的也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美术家,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都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艺术家,
吴山专浙江美院毕业了,也是八十年代非常著名的艺术家,这是当年的行为和装饰艺术,这是86年的作品。
王广义也是非常住灭的当代艺术家,他跟张小刚在国际上参加各种各样世界非常重要的展览,都有他们经常出厂。
叶永青,四川美院的教授,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他们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非常活跃,大家对建筑或者对文化现象比较关注的都知道,昆明有一个川库是叶永青一手创办的。
宋永平是北京农大的老师,这是他八十年代的行为艺术,这是我们国家行为艺术最早的例子。
曾浩也是中央美院毕业的,是九十年代初或者整个九十年代经常参加各种重要国际展览,非常重要的画家。
因为时间的原因没办法作品本身的内容,我只能给大家显示一下,如果以后有兴趣可以交流。
张培力也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如果熟悉这二十年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张培力八十年代绘画作品和九十年代多媒体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耿建翌也是浙江的画家,这幅画是1987年完成的作品,我们在九十年代经常很熟悉玩现实主义的作品。
丁乙是上海的画家,他作为非常特殊的个案在整个九十年代不断地在很多重要的国际博物馆参加展览,并且有非常广泛的收藏。
洪磊,他是江苏的艺术家,他的观念摄影也是在整个九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后半非常有影响,而且是从图象和观念摄影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
我们请的这些艺术家他们实际上从来没有做过建筑设计,尽管他们像何多苓有很多年对建筑设计的愿望,由于身份和特殊的原因,他们都没有参加,这次参加整个贺兰山房建筑设计大家共同的看法通过一个普通人和业余者建造一个房子,我们看一下,究竟他们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这副图画就是这块基地的入口,所以如果用一个词,它在贺兰山下非常荒凉的地方,但是那块是沙丘,树林和贺兰山的背景,所以在这一块做六千亩地大型摩托车赛场是非常合适的。
这是12位艺术家,这张图片就是去年12月份,大家到了现场看地,想通过对地的了解,把握自己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况。
这是何多苓的。何多苓做了三四个方案,这是最后一个方案,但是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方案实际上很建筑,但是按照何多苓自己的说法,说到底还是想做一个建筑,但是站在业余者的角度看这个作品。
这是周春芽的作品,他有一个太湖石系列,那就是一块石头。
吴山专艺术最重要对中文字的改造,如果说有一个平面图的话,远处像餐字,这个建筑做餐饮用的,所以做了一个餐字。
这是王广义,因为按照他的艺术思路希望能够很简单,大众都能使用,大批判他的绘画说法不在艺术,而在于态度,摩托车这个地方大家吃快餐,所以非常简单,叶永青在云南时间太长,不管怎么样有意识和无意识跟云南的建筑实际上非常有关联,他自己也不回避这个问题。
这是宋永平,大家了解美术史的莎菲,下面有红砖和红地,调整之后把建筑颠倒过来,做成谈艺术观念的时候杜山的态度,带着尊重的态度。
曾浩看上去非常简单的玻璃盒,到了晚上这个玻璃盒和他的画非常有例子。
清水房和烂尾楼,做出来柱头和砖头露在里面,看上去像没完成的建筑,但是里面装修非常讲究。
这是耿建翌用学绘画和美术最根本的概念几何体的训练的造型完成他的建筑,他希望在建筑空间里面仍然能够实现实际的功能。
这是毛同祥生产在银川,对伊斯兰有非常深的了解,里面有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它还是保留地域性的风格。
丁乙的外立面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窗户,实际上跟他的绘画的符号非常接近,比较理性和冷静的造型还是跟他的绘画很有关系。
洪磊,学国画,效果图画国画。
所以我就想把建筑的情况做这么一个了解。
如果大家通过图片情况的了解会发现,他们实际上也许看上去很多方案还是很建筑。但是从这些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周春芽的作品,用三维空间的方法,建筑里面无非三个内容,第一个立面,第二个体积,第三个空间。从画家的角度来说,我过去比较关注是立面,因为我是画画,后来做雕塑,我就会做一个体积关系,所以会做一些雕塑。
如果今天被称之为建筑的作品,他会更多注意一些空间关系。空间关系里面,实际上大家注意到,有一个很没有规则的屋顶实际
我就会做一个体积关系,所以会做一些雕塑。
如果今天被称之为建筑的作品,他会更多注意一些空间关系。空间关系里面,实际上大家注意到,有一个很没有规则的屋顶实际上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目前跟设计院进行沟通的时候,实际上没有通过的,因为它完全违

违反,但是他希望屋顶是否可以按照雕塑的做法完成它,同时又达到功能上基本的要求。
比方说,像宋永平,虽然我们搞建筑的人知道,这就是莎菲的建筑,无非把沙菲别墅怎么弄了一下,但是实际上如果说在从艺术史角度来说,宋永平完全不是在做建筑,我们知道杜山,把一个小便池放在展厅里面,最后说它是艺术作品,写上四个字母,这是一个作品,宋永平也是想,我是否用一个态度面对建筑,甚至面对非常有名的态度,他最后在完善和实现的过程当中,他从这个角度着眼,我们看上去是建筑的东西,结果它是很纯粹艺术家的立场,吴山专就是餐饮的餐字,中文看字乱来的过程,乱来过程当中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他会用餐字做这么一个。这样一个活动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说它有什么样的作用。
从意义的角度来说,不用我说,它究竟产生什么样的意义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这些画家都说,建筑这个事是非常刺激的,同时他会锻炼我们对空间的理解,这里面有很多画家在设计过程当中的,不断调改自己的方案,会说过去我们做装饰做雕塑的时候,也许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会更有一些想法,当然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毫无可以想象,我们可以规定的建筑面积规定的标准全部已经改变了。每个人是四百平米,自己的想法,他们实际上没有顾及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原来要求四百平米,实际做下来是国际青年中心,里面做画廊,做一个活动空间还要做小客站加起来一千多平米,全部大大超标,艺术家在确定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想法过程当中,他们很难受到就像我们建筑师的约束和规定。

另外在结构上,很多结构要求都和当地的规范有明显的出入,并且当地审图中心、设计院都对他们的结构提出了各种样的意见,总的说来这是一个长途,我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里究竟有什么样的问题,未来会怎么样,其实只能走着看。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对建筑师对艺术家,对公众和社会,对开发商都会有一个想法,我们的建筑有没有可能更加自由一些,更加个性一些,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更加创造一些。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19:56:02
4楼
住宅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王岩:住宅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王岩: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天大家可能听了一天了,比较辛苦,我今天听了一下午我也感觉比较辛苦,我想最短时间,把我一个报告给大家交

交流一下,希望不占用大家太多时间。接到这个题目是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这个题目比较大,我想正好我们有个项目,就是当代集团在北京推出MOMA的项目,二期,我们想结合这个项目谈一下对议题简单的看法和意见,希望有时间跟大家交流。

  向大家组为表示迁移,另外今天天气比较热,昨天我们去???参加一个精品论坛,给大家通报一个数据,今年头两个月北京的房地产的交易额是120个亿,比去年铜币增长89%,且不说这个数据的可信性,我想增加5成是有的,从我们自身产品的销售额看出来了,在房地产火爆的一个时机,我们建筑艺术研究院组织这么一场论坛或者是研讨建筑艺术,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而且是非常好的一项工作。

  时间关系,前面我尽快过一下。建筑艺术和技术,实际从建筑发展最早的传统是共存的,建筑离不开艺术,技术也是任何朝代时代也是地区所共有的一个东西,一个概念或者是一种艺术形式。我们说建筑一共有三个子系统,它的多元化的系统,它的功能系统技术系统还有艺术系统。艺术系统是建立在满足功能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下,然后我们去增加的一种艺术的境界。这三者是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这种艺术,纯粹讲究功能,我想就变成建筑垃圾,我想来形容这种产品,如果纯粹追求艺术风险,作为发展商来讲也是没有办法运作的,所以我们这里说是三个系统的结合。这点我想向大家说一句,我们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科技以其巨大的力量和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实现或者改善我们的居住空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年前我们住的是样的住宅,10年前我们住的什么样的房间,而今天在我们的北京,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我们有了更多的拥有非常好的建筑物理环境的建筑作品艺术作品,这是我们建筑科技发展的里程碑,这是带给大家真正的实惠。在全世界范围类,作为房地产业来说,最大的市场在中国,目前阶段,我个人认为最大的机会在北京,而作为北京的房地产商作为北京的一些设计者来说,这是非常值得让人庆幸或者荣幸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塑造人性化高效率的住宅产品,这个我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所以当代集团也是我们的一个追求一个梦想,能不能实现我们更多还是依靠技术依靠一些专家和学者共同来参加。建筑艺术床重属性贯穿整个发展史,从功能从艺术就不再罗嗦了,因为时间比较紧。

  深产建筑的能力又建筑的社会技术所决定的,这点大家都不可置疑,但是我们如何利用最新的坚决艺术增加或者实现我们的产品,这需要设计师和发展商去研究的,因为市场的发展和需求某一方面并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刚才我听了万科的张总提到新的定制式产品,实际上我们做的MOMA产品可以说不是因为市场需求而研究而得来的产品,而是因为我们最最新的西方物理和建筑科技去引导和建筑一个市场,如果市场接受了我们的工作没白费就目前说我们的产品销售还是很好。这里说人类社会对艺术属性的需求在总需求的全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中国的房地产北京的房地产随着发展,现阶段,在服务竞争产品的竞争,我觉得更高的体现在高的建筑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艺术层面的一个竞争,而不简单是提供一个空间,一个环境,或者一个户型体,一个简单的概念,这个可能是需要我们发展商或者我们这个行业值得思考的。

  当代集团我们这些年不断地努力追求国际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来造我们的核心产品,这里简单说一下建筑史或者现代派建筑在中国在世界已经走了一百年,现在我们在贩私,出现了后现代出现了后现代缓期主义,作为MOMA,从晚期后现代主义去研究思考我们的建筑形态,这个是一个途径或者是一个方法,当然不是所有的建筑所有的产品都适合走这条路。我们追求高科技色在的或者人文特征的,试图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地域和人性化的居住标准,这是我们MOMA系列的产品,我们创造的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标准,这目前是作为我们企业的标准,我们想将来成为一类产品或者一类行业的比准,我们的标准是通过了国外的立德和国内的标准,MOMA的设计理念也是追求多元居住的空间,每一员都是家庭的中心,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切身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被尊重被认可,而不是传统的以家长制或者核心成员一员化的住宅形式,我们追求的是多元化共享的形式。所以我们的产品的空间,通过不同的动线,不同得光线的变化光影,空间的组合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因此为了创造MOMA,我们也是引进了或者请进了欧洲奥地利的著名建筑师爱德利建筑师著名的代表,请到了凯乐教授创造了MOMA产品。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对于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的思考。这里我们分三个方面,第一从历史角度来思考建筑,我们的建筑立面引用了中国的知锦元素也是世界日前流传至今无法被手工取代的艺术。选用了外墙的紫铜它会随着生命发展周期会从一种深红浅红深绿单率大概20年??时间形成非常坚固的艺术效果在外国的教堂,一些青铜的艺术品里边得到的,这都是建筑师在游览了北京的故宫,我们的国家的历史总结出来的。

  最后从环境或者文脉角度获得。建筑是城市的一部分,应该和城市和环境对话,这里也是我们的建筑和中国历史和文脉相结合。这样都是我们建筑立面的一些元素。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MOMA的十大技术标准,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建筑技术,可以说在目前国家最新的技术。第一是行万的天棚辐射系统,辐射新风系统,外墙优化维护系统,遮阳及窗与化系统??还有厨房滴漏印花系统,中央除尘系统,以及水优化等等十大系统,十大系统???共同营造我们的MOMA产品。下面我简单地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让大家有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这是我们整个项目在二环东直门目前发展项目的二期。设计师的设计效果图。这个是设计师研究这个项目和城市周边关系,还有一些景观视线的分析图。这是MOMA的二期图。这是MOMA公寓非常见解的造型,采用大角度,解决了北京目前需要这种非常良好的维护系统,低能耗系统,良好的采光通风,在这个设计当中得到非常完善的解决。
MA的二期图。这是MOMA公寓非常见解的造型,采用大角度,解决了北京目前需要这种非常良好的维护系统,低能耗系统,良好的采光通风,在这个设计当中得到非常完善的解决。这个是我们两种户型之一,这是305平米的一个户型,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户

户型是入户电梯,客厅和家居厅的分开,一个交通系统,进门可以直接看到我们最好的东南角,包括厨房也是很好的采光,西北角和东北角是儿童房间,两个方面的效果。我们的建筑还有一个特点,根据居室的数量,居室是N,卫生间是N加1概念,都有衣帽间,有卫生间,还有公共的卫生间,这都是人性化的设计,尊重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这个大家看是一个动线的分析,你开电梯之后进入四家电梯厅,非常小的压缩进入客厅,非常大的空间,然后再进入餐厅,经过走廊进入一个房间,这是完美的动线。第二随着光影变化,光线,爱波瑞??先生称蔚为大的光影家在这里面可以体现他的工艺。这中间是多元的概念,中间是客厅的概念,纯粹的客厅,下面是一个家居厅,休闲空间,上面是自己家人的空间,右边是交往空间,是一个回形廊,这也是中国四合院的概念。这个是建筑的外窗的处理效果。这个是我们做建筑的一些处理模型,一些通风的分析。这个我简单给大家浏览一下。这个是我们对北京的温度分析,湿度,生环境,外墙外窗外遮阳系统,路面,采暖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我们利用这一系列系统,营造我们MOMA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室内环境,目前这种居住环境来说在世界在中国都是领先的。这是样板房外墙的立面效果,黑色是外刚化玻璃,用刚挂,红色的是缸化的,显示尊贵历史和地段的文脉。这个是建筑室内,这个是把它降下来,完全隔绝了室内的污染、噪音、灰色以及阳光。这个是打开的效果,简单给大家浏览一下,这个是我们A户型的一个客厅。B户型的客厅,这是我刚才介绍的最好的一个位置东南角和西南角的餐厅的空间的效果,一个白天一个傍晚的效果。这是A户型家居厅的空间,这是B的餐厅的空间,这是我们的细节的细部处理,这是全置换新风系统的通风口,这个地方是所有的房间门都是加厚的门,管死门有一个自动胶条,杜绝噪音和灰尘。

  好,谢谢大家。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00:20
5楼
浅谈建筑艺术中的后现代文化走向
建筑的历史与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样悠久,从早期的洞穴到简易的茅草屋,再到现代的复杂多功能的建筑,期间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人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从这种意义上说建筑艺术是一种凝固的人类文化,它指涉了人的主体性的张扬,纵观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文化发展脉络是相当清晰的:为了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我们得返回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建筑艺术中来。


一 包豪斯与现代哲学文化的关系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译音,它最初由Hausbau(房屋建造)一词颠倒而成,“它既是一种建筑设计哲学,又是一个建筑哲学流派,是盛行于1919—1933年德国的一种哲学观念。”[1]纵观近百年世界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可以发现包豪斯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影响了好几代建筑师,甚至就是今天也仍能发现它的踪迹,对它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包豪斯产生的特点与背景

1919年4月德国建筑——设计师格罗皮乌斯(W.Gropius,1883_1969)在德国魏玛筹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Bauhaus),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三个基本观点:“(1)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非产品本身;(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2]包豪斯的风格是“把艺术和手工艺的重点用在各种日常生活品的设计上,其产品适用而少装饰,适于批量生产。”[3]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经过一战后,欧美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经济快速上升时期,与大工业对应的各种技术和材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各种条件都已具备;另一方面,人口经过一战后也开始迅速回升,而住房就成为此时社会需求中急切要求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再者,包豪斯出现的文化准备在本世纪初也已经具备了:自从19世纪末,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传统哲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尼采只达到了破的作用,而远未完成立的任务,此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_1938)提出了现象学。现象学的任务:“就在于批判种种有关真理的谬论,为人类提供永恒的绝对真理,以拯救科学的危机和欧洲文明的危机。”[4]这体现在胡塞尔的方法论上,即“回到事物本身去”,而这种方法论上的直接性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即对功能主义的要求,它是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反叛。它强调了“简化生产过程,降低产品价格,并使更多的消费群体得以参与品牌风格。”[5]正是由于上述经济与文化两方面的相继满足,包豪斯的产生也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包豪斯在德国的命运很短暂,随着1933年希特勒上台,格罗皮乌斯被驱逐到了美国,因而这种建筑理念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现代建筑艺术的主流,并对其它流派产生重大影响,它形成了追求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最大限度利用新型材料,使空间的利用达到当时技术的极限,而这种成就的取得显然是以牺牲个人的自由度和人类对审美的无限追求为代价的,造成了现代‘城市的荒漠’,到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建筑艺术也达到了它的内涵的极限,正如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所指出的那样:“那些随意聚集、拼凑起来的模式与构筑件,已失去其建筑学上及建筑风格上的意义。它们使人们囿于一个技术的、远离自然的、城市化的世界中,而且强化了这种无形式的任意组合造成的隔膜感。”[6]作为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现代建筑工程,在技术化的周围世界中失去了它曾有的自由的力量。现代的建筑技术已使人们感觉不到技术的解放作用,而恰恰是人自身成为现代技术的附庸,它也暗示了技术与艺术同步发展只能是一种乌托邦似的幻想,现代建筑技术已使艺术与技术造成了不可弥合的裂缝(这从格罗皮乌斯于1911年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厂’办公楼为标志,它强调平屋顶、大玻璃窗,追求阳台、门窗和墙面与光影变化的和谐,简单化的结构设计、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为宗旨,造成结构单一,缺乏个性与美感)。格罗皮乌斯1923年提出建立艺术与技术的新联盟时,无法意识到技术话语本身的张力,正如勒.科尔布塞尔指出:我们必须创造大量的精神产品。这指涉了要求艺术适应技术而不是相反,而这正是导致现代建筑艺术异化的根源。我们依赖于技术对象;它们甚至强求我们不断进行改善。我们意外地牢牢地束缚于技术对象,以至于我们陷入对它们的屈从之中。如何克服技术的这一基本特征,海德格尔指出:“我们可以对不可避免地使用技术对象表示肯定的态度,我们同时也能表示否定的态度,这是就我们防止它们仅要求于我们并因而扭曲、搞乱和最终荒废我们的本质而言的。”[7]海德格尔把这种对技术世界同时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称为‘冷静地对待事物’。鉴于此,自从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艺术诞生以来,建筑学中的现代性已开始衰落,甚至可以说开始走向终结,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作为设计原则的功能主义不能持久地满足需要,造型不能被功能所取代;(2)对形式的意愿不能被多元主义取代;(3)文化情境是历史的、整体性的、它不能被长久地被科技网络所取代。”[8]正是由于现代建筑技术对于人的发展的制约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地蕴涵了冲破这种制约的因素,到了本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在社会文化领域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后现代思潮运动,它直接影响了处于困境中的现代建筑艺术的走向。

二 解构主义建筑艺术——后现代话语的阐释

后现代是一个无法准确定义的概念,正如波林.罗斯诺指出的那样:有多少后现代主义者,就可能有多少种后现代主义的形式。但根据他们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波林.罗斯诺把它划分为“怀疑论的和肯定论的后现代主义者”;本.阿格(Ben.Agger, 1990)提出要分为建树性的和极端的批判性的后现代主义者;托德.吉特林(Todd.Gitlin,1989)提出了冷漠的和热情的后现代主义;戴维.格里芬(David.Griffin,1988)区分了‘解构的 的后现代主义者;托德.吉特林(Todd.Gitlin,1989)提出了冷漠的和热情的后现代主义;戴维.格里芬(David.Griffin,1988)区分了‘解构的或消亡的’与‘建构的或修正的’后现代主义等等。建筑艺术中的后现代文化转向的提出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00:42
6楼
出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文主要谈两个方面:首先,从近二十年来世界建筑业中的最高奖项普利茨凯奖的获奖分布来粗略说明这个问题:自从1979年在建筑领域中设立世界性的普利茨凯奖以来,至今共有21名得主,“其中倾向于后现代派的有4人,新现代派(包括简约派、前卫派、表现派)的有11人,当代乡土派的有2人,新理性主义的有2人,解构派的有1人,高技派的有1人。”[9]从这组数字中,我们可以简略分析一下,新现代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后现代派,因为它们也是对传统现代派的扬弃中产生的,其中前卫派与表现派从风格与表现理念上与后现代派已经很接近了。这样算来广义的后现代派的获奖人数达16人,约占总数的75%,这组数字充分反映了建筑艺术中的后现代文化转向已成为建筑界中不争的事实;其次,从后现代建筑艺术的被接受程度也可以反映出这种转向的实际存在,这从后现代建筑艺术作品的分布上可以体现出来,这种分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是区域的分布,最初的后现代派作品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而目前这一类作品已在工业化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出现;其二,是场所的分布,一些后现代建筑作品往往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象征,通常位于一些重要的场所,公众由最初的不满到后来的喜欢,直至目前一些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都被后现代派设计师取得,间接地可以看出这种转向。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建筑艺术的后现代转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这种潮流正式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多后现代建筑作品都是这个时候登上建筑舞台的),它客观地存在着,既是对传统(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艺术的反叛,又是对新出路的探索,而做出这种最初的尝试的是解构主义作品,这种流派的出现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的。

1解构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欧洲学术动荡时期,这种情况的出现暗示了学者们对传统哲学文化的反抗和绝望,这期间以法国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对后来哲学文化的冲击最大,其中以列维.斯特劳斯、雅克.拉康、罗兰.巴尔特、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等为代表,在学术界掀起了一次狂飙运动,这种思潮迅速遍及世界,尤以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对传统哲学的冲击最大。德里达的哲学是:“一种外在性的哲学,既处身于传统哲学内部又置身于传统哲学的外部,对传统哲学采取一种相异性的立场,从而达到解构形而上学的目的。” [10]从这种意义上说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构正是被它自身给解构了。德里达的工作正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或‘在场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of present)的摆脱,虽然他不能完全终结形而上学,但他通过对文本(text)的分析和倡导‘自由游戏’(free play)来达到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正如乔纳森.卡勒指出的那样:“他所求助的并不是和风细雨式的妥协,而是一种激进的方式。他力图通过语言的丰富性来粉碎或超越这种体系。”[11]德里达的解构哲学“通过结构化的概念谱系来开展工作,不仅可以从内部进行,而且同时又具有某种我们无法命名的、无法描述的视角;同样解构哲学也确定历史所遮蔽和禁锢的事物,一是将历史从它利害攸关的压制中解救出来,这些事物就会浮现在眼前。” 这是德里达在《立场》一文中对自己解构哲学的解释,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德里达的出位思想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巨大冲击,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那些正处于中年的建筑大师们,埃森曼在回忆他的成长经历时曾说,他这一代人身受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它也表达了新一代的建筑师对传统现代建筑艺术的反抗和挑战,而后结构主义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通过解构他们试图打破包豪斯以来传统现代建筑的垄断,恢复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努力,这也暗示了对六十年代结构主义的著名口号“人之死”的回应。通过解构哲学提供的方法,来消解现代建筑技术对艺术的遮蔽,对他们而言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建构,而建构又是为了突出一种多元的价值取向。

2解构主义建筑的后现代话语

当代最有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当属富兰克.盖里(Frank.O.Gehry,1929_美),他是1989年普利茨凯奖获得者,他的代表作是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新建成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造型如同抽象的雕塑,而且功能与空间也适应需要。该作品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的其它作品还有:‘诺顿屋’(威尼斯,1982—1984)、‘施纳贝屋’(1986—1989)等。通过对盖里等人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如下一些特点:‘去中心化’、‘走近边缘’、‘不确定性’、‘反基础主义’等,在诺顿屋中我们看到一个小屋悬于空中;而在施纳贝屋中,我们看到仿佛一堆积木随意的拼凑,这正是解构主义对拆解的运用,达到拆除所有遮蔽和覆盖之物,使在场显现出来。拆除就是揭示,“把未说的东西作为未说的东西揭示出来”[12]在这方面屈米(Bernard.Tschumi)、埃森曼(Peter.Eisenman,1932-美)、里勃斯金德(Daniel.Libeskind,1946_美)等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了说明这方面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里勃斯金德的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柏林,1992—1999)。在该设计中他大量应用了倾斜、片段、穿插和冲突的手段,而其间尤其是对线的运用,更是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出神入化的境地,在里勃斯金德看来:“线在建筑中不仅近是代表墙或其它物件的一个符号,它还潜在表达探询、变革、约束和变化,线和时间这一概念具有永恒的联系,用以表达历史与关联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13]该建筑的巨大外形呈现为一个蜿蜒曲折而连续的‘之’字形折线,建筑本身断续的直线构成了一个非连续的‘虚空’(Void),而虚空暗示了寂静与死亡,同时也指涉了作为生命尊严的缺席,控诉了文明的断裂。而作品的立面是由众多断裂之线构成,它们的存在仿佛是在肢解该作品,揭示了人类文明的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01:22
7楼
连续性的中断。在这里历史被唤醒,作为一种话语符号,它的象征意义是巨大的。总之,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rism Architecture)是作为对传统现代建筑艺术的反叛出现的,这意味“抛弃对体积与空间所作的现代主义的

的实用的实惠的布局设计,代之以向人们提供与其心绪相吻合的建筑,既反映异己、焦虑、混乱的建筑。”[14]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和作品,但不容忽视的是解构主义建筑艺术有走向极端的倾向,如莫斯(E.O.Moss)倾倒在地上的箱子状的房屋,虽然暗示了作者反基础主义的创作倾向,但是从建筑的本质来讲,这种作品并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希望,它只能是一种宣泄和对传统的反叛,而这种做法的危险是:游戏观念的泛滥,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并没有达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与统一,而助长对断裂与缺席的极端推崇,已有不少人对解构主义建筑的走向表示忧虑。面对着当今全球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的加剧、资源的日益短缺等诸多困境,人类走向何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一思潮已经影响到所有的人类生活领域,后现代建筑艺术正在经历又一次意义巨大的转向:生态建筑。

三 后现代建筑艺术的新形式——生态建筑

自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贝尔系统地提出后工业化社会概念以来,1971年罗马俱乐部的米都斯等人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暗示了当今社会面临着有史以来意义最为巨大的转变,它指涉了人类生存观念的变革的开始,伴随全球对新的发展观的探索,学者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迅速成为全球思考的热点,这对处于萌芽状态的生态建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动。重返自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建筑师的考虑重点。另一方面,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者如美国的戴维.格里芬、戴维.伯姆等人倡导的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而不是要解构现代性,他的目的是要超越现代性。进而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生态的世界观。格里芬认为“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的生态学的”,因为“它为生态运动所倡导的持久的见解提供了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源。” [15]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主义、绿色运动,为本质上是后现代的深层生态学提供了理论渊源,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本体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同生态女性主义一道被称为生态后现代主义(Ecological Postmodernism)”。[16]在这种大的思潮影响下,生态建筑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但是生态建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而其中的路径依赖问题随之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目前被忽视和没有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区域。

1 生态建筑产生的路径依赖问题

建筑艺术的演变正如种系生成系列一样,“进化的每一个特定阶段都自身包含了外形进化法则规定的结构和布局。技术存在物通过自身的聚合和适应来进化;它根据一种内在的共鸣原则在其内部集为一体。”[17]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艺术同样需要适应环境,否则的话它是无法持续发展的。早在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索勒瑞(Paolo.Soleri)就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七十年代以后,生态环境概念在景观规划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九十年代,建筑的生态设计与城市生态学已为广大建筑师和规划师真正重视起来。在这条发展线路背后暗含了对路径的依赖问题:首先,由于制度供给的滞后,许多设计以外的因素以‘自生自发的型构’(哈耶克)的方式制约了传统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比如人口问题的出现);其次,资源的稀缺性以硬性的规定制约了现代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再者,人性与技术的矛盾产生对观念的选择。生态建筑的出现就是在这些硬性约束条件的狭缝中,以无可选择的选择的姿态出现的。此时的建筑理念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向可再生的资源的永续利用,此时的建筑创作充分考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太阳能、自然通风、节能技术、材料循环利用);现代建筑艺术在经历了包豪斯运动以后,它对人性的束缚已暴露无疑,它造成了人的意象性和审美情境的丧失,人和技术之间出现了断裂,这导致了以解构主义建筑为代表的后现代建筑的出现,解构主义颠覆了原有的秩序,但它为多元主义开辟道路的同时,却造成了主体性的意义的缺席。中国古语曾说:宅者,人之本。恰恰印证了生态建筑出现的必然。

2生态建筑:后现代文化之途

1969年,索勒瑞首次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态学(Arcology)理论,索勒瑞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是:“一种试图体现建筑学与生态学相融合的关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依据这种理论,理想的城市被构想为:高度综合且具有合适的高度与密度,在最大限度地容纳居住人口的同时,将居民安置在最为生态化、美好和缩微的环境中。”[18]综观世界范围内的生态设计原则,主要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而全面的考虑,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运用,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些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实现建筑、人、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扬弃,它更突出了对意象性与审美情境的追求,来达到对生命意义的尊重与坚守;现代建筑艺术隔断了一种同历史的文化联系,因为“在对科学与技术的追求中——这种追求除了功能性、结构性东西外,无任何可叙述的内涵。”[19]所以,现代将自身确立为历史的结果、确立为结束着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凝聚力不再是传统、诗意及宗教,而是它自身、它的权力意志及构造能力。现代建筑艺术的终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审美情境的丧失,包豪斯无力去创造一种新的情境,这是和它的反历史主义、对人的束缚特征紧密相关的。生态建筑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现代建筑所丧失的最为关键的对意象性和审美情境等文化内涵的关注,重塑人的主体性,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摆脱理性对自然的控制观,这对于面临着诸多困境的人类来说,指出了一条希望之途。它的返归乡土重视自然的理念正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艺术中的再现。但是,由于生态建筑刚刚兴起,它的理论构架还没有完全形成,核心概念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另一方面,它还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但是,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已然看到了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的解放的体现正处于急剧分化时期,而在这种趋势中生态建筑是后现代文化中最有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01:45
8楼
希望的领域,因为它直接关注了人本身,而非技术和科学绝对至上人为附庸的现代建筑艺术观念,这与后现代文化的发展是一致的,也是人类为争取自由所做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向。

四 启示

纵观从以包豪斯为代表

表的传统的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两条明显的变化主线:一条是隐含在建筑艺术变革背后的社会文化思潮(尤其是哲学)的变革;另一条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变革的明线。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思想和观念上的准备;而后者则把这种观念变成实在之物,导致现代建筑艺术经历了由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解构建筑)——生态建筑的一条明显的后现代走向线。这种转向是对传统建筑艺术在科技理性的统治下对人的压抑和束缚的反动;而后现代建筑艺术更加关注人当下的生存状态,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进而达到人、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这也暗示了我们现代的建筑师应该时刻关注当下的文化状态和人的处境,从更高的意义上实现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公众提高鉴赏力、宽容地接受新观念,因为群体共识的形成是一个需要不断得到修正的长期过程。再者,对后现代的各种流派我们要认真研究,消除各种极端的做法,重视各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理念。美国解构主义建筑大师盖里曾说:“我属于二十世纪,我做的事是后现代主义的。”他主张对现有的东西采取批判和怀疑的态度,他说:“应该质疑你所知道的东西,我就是这样的,质疑自己、质疑时代,这些看法多多少少体现在我的作品中。”[20] 面对后现代建筑艺术的趋势,我国建筑师该做什么呢?正如埃森曼在访谈中所说的:“中国建筑师的出路在于寻找自身的话语基础,在于自身的知识传统。”[21]可喜的是,国际建协(UIA)第二十界世界建筑师大会(1999,6北京)通过《北京宣言》,其中明确指出: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这对我国建筑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艺术的走向应该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既要避免长期以来结构单一,片面追求实用的单调风格;又要大胆创新,打破保守观念,形成既有本民族特色又符合建设性后现代的建筑理念:既有对审美情境的追求又有对历史连续性的尊重的建筑观;在倡导建筑风格多元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建筑艺术应遵循的特定路径依赖问题。


参考文献及注释:
[1]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对世界建筑艺术哲学思考[M].天津:百花出版社,1999.222
[2]许 康.美感——科技活动中的激励因素[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76
[3] [5] [6] [8] [19]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141,141,142,144,149
[4]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5
[7]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宋祖良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P198
[9]刘先觉.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J].世界建筑9901北京 世界建筑出版社48
[10] [12]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4,203
[11]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M].渠东等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13
[13]吉国华.线之间——里勃斯金德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J]世界建筑9910北京:世界建筑出版社,48
[14]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张国清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7
[15]戴维.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9.
[16]徐嵩龄.环境论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04
[17]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84.
[18]宋晔皓.鲍罗.索勒瑞的城市生态学[J].世界建筑9910 北京 世界建筑出版社
[19]吴焕加.关于美国建筑师盖里[J].世界建筑9803 北京:世界建筑出版社
[21]尹一木 ,朱涛.采访埃森曼[J].世界建筑9907 北京:世界建筑出版社
[22]注释:世界建筑[J]9801——9912两年的杂志中,有些文章从不同侧面有过少量论述。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10:39
9楼
构筑图书馆的建筑艺术美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空前发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新建扩建图书馆的高潮正在兴起,如何将美学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设计中,按照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将建筑工艺与专业需求完美结合,达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是作为现代建筑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书馆是现代信息交流的场所,与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不同,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旨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是最大的追求。在服务与管理上,以全开架布局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应用自如的新格局,且检索便利快捷,网络资源随手可得,咨询服务近在身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和internet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方式和数量。馆藏资源可分为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两种,实体资源就是常见的纸本资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仍将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部分,因为读者需要的书刊不会全部转化成电子文献,更重要的是,人在研读文献时更喜欢直接阅读纸质资料而不是通过屏幕"。图书馆可以通过internet,拥有庞大信息空间,也就是虚拟资源,这些网上资源和电子文献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而迅猛增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网络查阅所需资料。图书馆的未来将是电子文献与纸本资料并重,馆内服务与远程服务相辅相成的“复合型”图书馆,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实体藏阅空间和电子阅览空间,以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现代图书馆强调以用为主,要求“服务重于收藏,取得胜于拥有”,从读者的角度看,只要能获得文献信息,藏于何处并不重要。这就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将服务读者,满足读者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全心全意为读者排忧解难。



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变化,引起图书馆建筑设计思想的变化。图书馆建筑不仅要考虑建筑学工艺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专业需要,在设计时应邀请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同研究设计方案,结合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和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力求实体与虑拟的和谐协调与完美结合,使人文与科技交融,馆内服务与远程存取相配合,努力将有限的实体延伸到无限的虚拟空间中去。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有前瞻性,外观造型新颖别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品位,造就良好的景观效果与内部功能方便实用,突出智能化的特点,将建筑工艺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构筑图书馆的建筑艺术美。



图书馆选址要适当,在城市宜选择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但要避开嘈杂的商业区和繁华的街道。大学图书馆则应靠近教学区,一般建在校园主干道旁,成为标志性建筑。馆舍周围应视野开阔,配套建设相应的绿地、喷泉、雕塑等花园式休闲设施,不要栽种高大的乔木,以低矮的灌木配大片的草地为好,既清洁空气又减少噪音,给读者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获得良好的感官效果。图书馆的外观设计要求图书馆建筑是艺术与美的和谐统一,其外观设计应突出鲜明的知识品位和时代特征,不宜使用玻璃幕墙,整体造型要庄重典雅又不失动感,清新流畅,意味隽永。法国国家图书馆是由3幢外观像张开的书本的建筑构成,环绕着一个巨大的花园,其外观设计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特点。



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布局应遵循实用性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藏、阅、借一体化和一站式全程服务,采用大进深、大开间,通透开放的格局,避免粗柱和过多的交通面积,这样有利于消防和安全疏散,设备和布线都相应节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筹建方案中,就将藏书、阅览、外借、咨询、检索、网络、复印安排在同一空间内,读者进入阅览室可自由选取书刊研读,也可利用计算机检索馆藏文献与网络资源,还能在座位上接插手提电脑,将所查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完成新的研究成果,甚至发送出去。这样的设计使读者能十分便捷自主地使用图书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为用而藏”的现代管理理念,是当前图书馆建筑内部设计的范例。现代图书馆建筑既要体现实用性,更要实现智能化。要提高其科技含量,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技术装备,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在阅览室和自修室的半数座位上都预置网络接插口;设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在报告厅和学术会议室有同声传译设备及可供现场摄录与转播的条件;完善的消防系统和自动监控、报警装置;可分区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可扩充的综合布线系统;总控制室能对全馆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数据的自动采集与显示。



室内应简洁明快,优雅和谐,采用不规则小方块布局方法,直接用书架灵活组成一个个小单元,读者可以就近阅览,避免互相干扰,各单元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张弛有序,相得益彰。室内采用自然通风,采光与人工降温、采暖、照明相结合的方式,适当放置花卉和绿色植物,保持空气清新,使读者身心愉悦,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墙上可悬挂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和色彩明快的风景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不宜过多,应适可而止。图书馆一般都是所在城市或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在设计方面应有所创新,富于特色。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11:40
10楼
主 题:膜结构与建筑艺术
主讲人:寥扬(中国膜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可能跟大家讲得不太一样,我是走偏门,我们专门做膜结构建筑设计和创作的。一般人听到膜结构三个字你们搞结构的,到这里做什么?实际上膜结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它是建筑学和结构工程高度统一的学科。所以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取向,在膜结构有人专门从制作的角度小作坊的方式运作膜结构,有人完全从结构的角度运作膜结构,我们是从建筑的角度运作膜结构,有这么一点点区别。我从我近年来做的作品给大家做一些介绍,希望大家了解技术和建筑艺术互动的关系。
这是在深圳华侨城OCD广场,设计是法国欧博做的,当中有一个斜穿广场的廊子,法国建筑师打算用膜结构的语言,我们从方案开始,到结构设计到制作到施工都是由我们完成的。这是另外一个角度,广场木制道路有一个小小的湖,用简单的钢结构和膜的语言创造比较多边变化的语言。
这是这两天刚做完的,花卉大观园的入口,这个东西做得挺怪的,因为也是跟业主的要求,希望从膜结构的形象上和花卉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这也是刚做完不久,在北京西直门长河湾售楼处,希望花最少的钱,但是解决标新立异的想法,这是当时给他们做的一个草图,这个就是建成以后,你说像个大虫子也行,你说像一个波浪也行,反正现在在这个地方还是挺醒目的。
这是和大连建筑设计院合作完成的,大连金试探模特影视艺术中心,说是影视艺术中心实际上就是游泳馆,模特三点式在里面做水上表演的地方,大穹顶下边有不同层次的游泳池,在周围人们可以观看,在这里进行训练。这个东西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只是一个大光球,建筑师也不是很清楚到底大光球用什么东西实现,经过反复的论证,做了单层的钢网壳,展开面积四千平方米这一块用膜结构一整块东西蒙上去,上面有一个个小点,那个小电视机上就是网桥的球节点,这个点恰恰使球显得不是那么单调了,建成以后,大连市长也很喜欢,当时还是薄熙来,他说就是喜欢露出来的点,如果要是一个光的,就有点像坟墓了,结果后来到了沈阳以后又建了一个,他希望当了辽宁省省长以后,我还想再建一个,在辽宁会展中心,又特别提出来,因为辽宁会展中心在友谊宾馆里边,友谊宾馆捱着北陵,千万别做成光的,做成大家就分不出哪个是北陵哪个是会展中心了。
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这是它的室内,它是双层膜的,他们可以看到室内是很大的游泳场。这是深圳大美莎海滨浴场,这是做得挺夸张的东西,主要供海边游泳的人在里边休息的。
这是前几年做的深圳高交会,这是和中建深圳分院合作的。这是高交会另外一个角度,这是海南无州之岛,在岛上做的咖啡座,膜结构实际上严格说起来在国内国外也好,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以骨架式为主的,实际上用钢骨架做成形状以后,膜只是作为一种材料体现,比如说日本人很喜欢这样做,都是用钢骨架形成固定的链,但是欧美是用索和膜整体张拉以后形成结构既合理,材料又节省,形象又比较吸引人的这样一种不同的形式。我们实际上基本上是采用欧美的路数,我们不主张用骨架式的办法解决膜结构。因为我以前也摆放过很有名的建筑师,我跟他说,我们是做膜结构的,我们希望跟你们配合,希望在某些建筑设计上,从膜结构的角度,有一个新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建筑语言表达和表述建筑,可是这位建筑师的第一句话让我没有办法往下说了,他说好,我们现在也在考虑使用一些新材料,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因为很多建筑师对膜结构不是很理解,他们觉得膜结构只是一种材料而已,我的东西有了以后,我是用膜还是用玻璃,还是用其它的,它是一样的,实际上膜结构的设计是有它很大的独特之处,它对建筑新的理解,是一种建筑和结构的高度统一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建造方法,我们给海南做的大温室,从形象上看,它比较特异,实际上从结构上从功能上也符合得非常好。
这是当初做的大温室另外的方案。这是深圳的轻轨火车站。这是我们很早期深圳华侨城欢乐谷大剧场,这是从山上往下看,它实际上是一个花瓣形的,这个就是它的夜景,这张是实景,不是电脑做出来的,当时月亮确实就是这么圆。它采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明以后,使这个建筑产生不同的表现力。
这是深圳欢乐谷的二期,这是当初的效果图,这是建成以后。
大家可以看出来,它是用非常简单的钢件和钢索在整体运用力的作用下,形成非常动人的空间曲线,这是和上海泛泰合作的四川九寨沟九寨干海子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语言上当初的方案设计考虑到羌族民居的特点,我们在直的钢结构的柱子上,包括柱子的柱头采取特殊的处理,强化建筑师的想法,我们和建筑师之间应该是技术和艺术互动关系,把这种关系处理好,建筑效果就能够有更好的体现。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这是它的单体。这是它的大入口,这是它的总体俯视,一共有四块是膜结构的,有两块是玻璃的,在九寨干海子非常优美的环境里,跟周边的协调关系非常好。
这是在北京的小品,实际上是从大的东西到小的东西,都可以把它加以灵活运用以后,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结束。
回复
blog163
2007年12月16日 20:12:00
11楼
基础是对技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在昆明宝海公园的入口做的一个小膜阵。
这是一个幼儿园,这是密云体育场的入口。这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垒球场,这是我们当时给南京体育场做的方案和江苏院一起做的,呼声很好,三平两不平,结果变成第二名,结果让HOK给拿走了,这是当时做的模型,它是只在周边有一些结构的柱和中间的环到水平的方向没有任何钢结构的构件,完全靠索整体给它拉起来,这个东西很像自行车轮子一样,实际上结构上非常合理,建筑形象很有特点,应该说我个人认为,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比较好的统一。
这是模型另外一个角度。
这是我们最近刚做好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是GMP,我们接着给它往下做来实施的。我们从工艺上、构造上,包括小尺度的处理上,使得建筑师原来的创意能够达到最大化。实际上建成以后,不管是国内建筑师,广西综合院还是GMP,对这个项目都是很满意的,这是从比较远 艺上、构造上,包括小尺度的处理上,使得建筑师原来的创意能够达到最大化。实际上建成以后,不管是国内建筑师,广西综合院还是GMP,对这个项目都是很满意的,这是从比较远的地方看。
这是室内。因为这个东西看着好像不是特别大,实际上高度有60

0几米,从建筑屋面往上说还有六十多米,它的直径也将近七十米,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它模仿当地的市花南宁市花,确实像一朵花,我个人理解有点像广西民居的屋顶。
这是它的室内,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应该说和周边的环境和原来的建筑都还是很和谐统一的,这是它的细部,细部的处理,实际上刚才几位都谈到了,光说大道理很容易,细部的处理不好,就把一颗耗资屎坏了一锅汤。
这和上海现代院合作的宁波体育艺术会展中心,我也搞不清楚是体育、艺术、还是会展,大概都有。这是我们前两年建成的青岛宜中体育场,我想说青岛体育场是旧的体育场,在决定采用膜结构的时候,体育场已经建成了,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二院设计的,这个体育场根本没有采用膜结构将会产生巨大的反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方案设计就非常有挑战性,在一个老的体育场,同时不允许往上落任何东西怎么办,怎么能解决?我们最终采用这样一个办法,实际上我们是给建筑物戴了一顶帽子,这种帽子是有两个环解决的,一个是上面的一个环,一个是下面的一个环,中间的内环完全由钢索,水平方向完全由索解决的,实际上就是把完整的自行车轮子,只不过是装那一块放大了,变成足球场这么大的一个轴,完全用索全绷紧放到体育场上面,基本上除了自重以外,对于支座的反力非常小的,这个很合理也比较经济,不是很经济。最后的效果也还是挺不错的。这就是从场内看,从这张图上有一个水平方向的钢绗架,这个形状对于整体索膜结构很不利,在东西看有两个直线段,自行车轱辘是圆的,哪怕不是圆的,是椭圆的也行,有两个直边索一拉就跑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让他跑回来,必须留在直线段上,所以我们在直线段的部分,加了一些水平的绗架把索顶到那儿,在所的张力作用下不至于往回跑。它完全像折纸的感觉,像折纸的皇冠放在一个老的体育场的顶子上,应该说效果还行吧。这也是从上面往下照俯瞰的效果。
这是在大连做的一个小品。这是山海关的海洋乐园,我们现在正在施工,这是在上海世纪公园里边的一个小舞台,这个小舞台主要是考虑声学的问题,当初跟华东院配合,希望后边有一个反射面,不要把声音全吃掉,我们说膜这个东西是比较软的,实际上是一个吸声体,怎么能够让它成为反射体或者说有一定反射作用的反射体?我们在后边这一块膜上,我们把膜材料的型号提高到最高,同时把预张力把正常情况下加大好几倍,在非常大的预张力作用下,这个东西实际上变成类似于板式构造的东西,它对于低频有一些吸收,但是对中高频是反射的,建成以后这个东西的效果还行。
这是深圳华侨城超级市场的步行街。这就刚才说的沈阳会展中心,捱着北陵另一个大包,这也是我们和大连院一起合作的。建筑方案是他们做的,我们实施,我们使它的建筑意图得以最大化。
这个地方的环境非常好,沈阳友谊宾馆相当于北京的钓鱼台,所以里边都是参天大古松,所以很漂亮,环境非常非常非常漂亮。
这是四川的收费站。
这是广东顺德的城市广场叫德胜广场,我们做了两圈,原来准备用钢筋混凝土做两个环廊,那个东西太死板了,放在这里就有点看不见了,我们从建筑方案开始,把下沉式的广场周围做了一个环绕式的,类似花瓣一样的遮面的膜结构,使整体广场效果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这是苏加杭的高速收费站,这是苏州城建院一起合作的。
这是天津塘沽海边上的标志物。
这是北京万达广场售楼处。
这是深圳华侨城威尼斯大酒店,我们从酒店的建筑方案开始一起做,做完了初步设计以后,转给香港巩书凯事务所,他做的图,我们完成的建筑设计和方案。这是建成以后,因为周边环境很好,这基本上效果还行。这个膜结构也是比较大的,这是它的夜景。这是上面的膜不规则空间东西。
这是芜湖体育场,我们和航空院合作的,他们在投标的时候,下面的建筑布局出来以后,我们从上面配了一个大罩棚,建筑中标以后我们开始觉得挺美,我们接着往下做了,结果业主说不行,接着招标,做第二次标,幸好我们还是中了,我们一直接着做了,这是当初的建筑方案,这是建筑方案的鸟瞰,这是建成以后的正立面。前面有一片水,有倒影的作用显得这个东西更好看一点,实际上到现场来看,大概没有这张图的效果这么强烈。但是这两个大拱的作用很明显的,从南看台的地方看上去,东看台和西看台不一样高的,一高一低索膜整体张拉带来很大的难度,中间的环索是歪的,调这些索力怎么能够保证力恰如其份拉到歪的建筑施索要求的标高上,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高的一层架子非常高,为什么?高起来这一头索要拉得高,中间夹角不够的话,形状是形不成的,所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这个建筑物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力。它和结构本身的需求是一致的,所以实际上我个人一直主张,建筑和结构永远不是矛盾的,而是应该是互相协同,共同辉煌的关系。
这是它另外的一个角度。这是它的体系,这是它的场内景,大家可以看出来,这跟青岛不一样,因为它没有直线段,所以整个这一圈,水平方向任何钢结构都没有,只有上面的两个大架子,吊着膜结构,这个应该说是从技术上还是建筑艺术上都是挺不错的。
这是做的膜结构的软雕塑,这是和北京建筑设计院三所合作的烟台体育场,这是当初北京院建筑方案,我们给它建成以后。这是它的场内景,钢结构用量比较大,这个东西就是见仁见智的说法,究竟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确实很难说,但是建成以后的效果非常好。
这是北京延庆体育场。边上正好有一条河,所以这个体育场建成以后还行。
这是北京宜苑居小区,这是我们和吴刚合作的,这是效果图,这是建成以后,这是浙江义乌体育场,四个大柱子用索给吊起来,这是平面。这是体系简图。
这是建成以后实景照片。
这是给上海做花卉市场,实际上像花,这是做的售楼处,用一些钢结构和膜的结合,包括和玻璃怎么在小的建筑物上增强表现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